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准确的形象定位可以帮助过境旅游地在旅游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部分旅游市场。旅游过境地旅游资源是其定位的基础,旅游者的感知是其定位的核心。文章以广西贺州市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旅游过境地资源条件和旅游者的感知树立恰当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旅游决策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者在决定是否出游时,会产生旅游决策 风险,个体觉察到的风险过大,就会阻碍其旅游行为。研究旅游决策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 对于减轻旅游者的决策风险、提高旅游企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营与管理水平,都有较 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1、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城市化倾向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以旅游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人文遗产吸弓D旅游者前来旅行,使旅游者能够解脱凡事的羁绊,获得身心的休想、娱乐和精神的陶冶。对于旅游者来说,就是希望通过旅游回归自然,卸去日常装扮自己的所有负担,从世俗世界的城市的生活而进入诗意的世界.获得短暂的诗意的栖息。旅游者离开喧嚣的城市到旅游地旅游,绝不是为I到旅游地去寻找城市生活。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有的却们们背离旅游者的初衷,在风景区里修建I高大的宾馆、饭店、商场、修建…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旅游地的发展中,居民态度及主客之间的关系是旅游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文化适应理论,通过开发Berry文化适应二维模型,对贵州黔东南黎平肇兴侗寨241位社区居民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旅游情境中,居民在主客跨文化互动中具有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四种文化适应类型,并以整合型居多;整合与同化意味着文化适应程度高,分离和边缘意味着文化适应程度低;女性的文化适应程度比男性高;文化适应程度越高的居民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度越高,具体而言,文化适应能力较强的居民对旅游者更加热情,也更愿意为目的地进行推荐宣传. 因此,旅游规划和管理部门应重视并着力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文化适应能力,使其既能自信地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又能与旅游者进行热情、友好的互动,从而在文化、经济等层面推动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道德行为失范势必会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由于旅游者自身德性修养的欠缺,旅游从业人员道德导引的缺失及旅游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致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破坏目的地环境资源、不尊重目的地民俗文化和过度旅游消费等行为。针对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旅游发展中应加强旅游者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旅游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目的地旅游需求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者对区域气候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将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最终对其旅游动机产生影响。当前研究表明,气候因素与目的地旅游需求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全球气候变迁将导致旅游者寻求较高纬度和较高海拔的,气候凉爽的旅游目的地。而短期内的特殊天气事件更是对旅游需求具有极强的作用效果。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还包括旅游者对特殊天气事件的行为反应等诸多方面,因此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国内外学者共同去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7.
庐山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进行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过程。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旅游者更加成熟,更有文化品味,因此对于历史文化旅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对于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水平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提高。文章从旅游者、资源、导游及审美创造和欣赏四个方面入手,对庐山历史文化的旅游审美作一个分析,探讨如何才能提高其审美质量,从而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网络口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营销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口碑是对旅游者购买行为影响最大的信息来源之一.网络口碑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媒介、传播范围更大、匿名的数字化口碑.为旅游者提供了大量来自其他旅游者的真实旅游体验.旅游地网络口碑的数量、类型及旅游产品体验的特性影响着潜在旅游者的购前评价,进而影响其消费行为.旅游目的地应展开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影响网络口碑.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游船旅游行为及市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对长江三峡游船旅游者消费行为调查的基础上,从游客决策、游客消费、游客评价、游客未来打算等方面,研究了长江三峡游船旅游者消费行为及游船市场特征。研究表明:现阶段三峡游船旅游虽以观光旅游为主,但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游船旅游正在从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型和度假休闲型转变;其客源市场以中老年旅游者和中等收入者为主体;旅游者选择游船的自由度不高,游船休闲娱乐项目的缺乏和游船价格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游船旅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旅游商品消费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大众旅游时代,无论是旅游经历还是旅游商品都是符号,其背后隐藏着含而不露的社会文化象征意义.旅游商品或纪念品的符号价值是旅游消费符号价值最为突出的表征.它是旅游者重返世俗社会的象征,是旅游者社会地位的象征,是旅游者人生中重要事件的象征,是旅游者自我的象征.有关旅游商品符号价值的分析讨论,对我国旅游商品开发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特殊的地质地貌使得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法律的缺失,现从多个方面介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一些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游客让渡价值是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泰安市576份旅游者的调查数据,从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景点、旅游宣传、旅行社服务、城市形象9个层面对游客的让渡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看,泰安市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并未显现,提高游客让渡价值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以到海南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反应情形,并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游客的旅游信息大多来自有来岛旅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行人数以2—5人居多,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了解程度一般;从心理动机和对目的地形象知觉来看,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是海南的热带海岛自然资源,且"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提出供规划区域功能组团旅游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行国际空间法对空间旅游中的游客的法律地位及空间旅游产生的相关国际责任没有明确的直接规定。根据《维也纳务约法公约》有关条约解释和协调条约冲突的规则,空间游客也应属于现行空间营救制度下的被营救对象。空间旅游中产生的国际责任主要包括空间旅游组织者对游客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空间旅游组织者对他国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及空间游客造成损害产生的国际责任,这些国际责任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景观是提供传统乡村环境与乡村生活展示和体验的载体。乡村景观的设计以乡村风光和乡村活动为出发点,不仅仅从传统乡村生活和美感出发,更要满足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各种行为的需求,考虑乡村景观体验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要是乡村景观设计的基础。乡村景观空间中的各种要素通过结构关系形成整体后才能呈现出区别于城市景观的独特的形式和意义。通过分析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从体验者和居住者对乡村景观的体验需求、生态需求、审美需求、文化需求出发,以乡村景观空间中的点、线、面形态为中心,以静态和动态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塑造乡村旅游景观空间的适宜性形态组织,建构乡村景观的空间特色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家界游客、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客、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其对旅游发展的感知,直接反映旅游发展的品质与趋势。对张家界游客、居民及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调研显示:国内游客的满意度高于国外游客,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可程度和旅游影响的感知总体持肯定意见,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发展环境和前景基本满意。三方主体共同认为张家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以生态思维制定长远规划,在资源保护、市场规范、营销创新、服务水准、人文环境等方面系统努力,加快环境友好型景区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休闲渔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然而由于水上活动多且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较多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以福建宁德三都澳休闲渔业景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安全的关注程度、出游前安全培训的必要性的认识、对旅游安全法规的认知、对可能发生安全问题原因的认知、及对旅游各环节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认知等角度分析福建休闲渔业旅游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福建休闲渔业可以通过建立景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做好休闲渔业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等对策和措施,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郭旸  胡雅静  林玥 《旅游论坛》2020,13(1):13-22
文章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外地游客的时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主要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加以分析,同时选用网络游记数据加以辅助验证,补充描述旅游者的时空行为特征。文章采用运营商信令数据和UGC网络文本数据结合分析的方法,试图在数据使用方法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时空路径方法和时空行为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外地游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短期自由行特征。游客离开迪士尼乐园后选择的游览景点分布不均匀,旅游者轨迹点的整体分布具有中心城区分布密集、城郊分布稀疏的特点;迪士尼对周边景点的旅游带动效果较弱。外地来沪游览迪士尼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非常明确,游览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单一目的地型的线性旅游结构;旅游者对于其他旅游景点的选择更偏向于休闲旅游产品。游客的时空行为特点和行为模式特征,与旅游者来自的客源地、旅游停留时间、景点开放时间、旅游者同伴类型等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为拟定宁德地区未来乡村旅游形象的塑造策略,从休闲旅游体验、增加知识见闻、服务设施环境、现代附属功能、儿时农村生活、丰富主题活动等6个游客所重视的乡村旅游形象的因素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针对15岁以上的游客以结构式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游客对乡村旅游形象的重视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游客最注重的形象是关于服务设施环境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以收录在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关于海岛旅游者研究的403篇论文为样本,借助Citespace绘制海岛旅游者研究的作者群、主要发文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