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全国各地都把发展本地区的县域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础和载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从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指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们对解决“三农”问题,更多地注重于从农村内部去考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概括起来四句话: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当前我国“三农”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局限在农村内部作文章,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必须把“三农”问题和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去解决。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辽宁省经济发履的重要基础经济载体,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关键.壮大辽宁县域经济必须在推进"农三化"上寻求突破.首先要对辽宁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进行客观认识和整体评价.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农三化"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带有明显的行政、地理和分散性色彩,其资源禀赋、发展模式不一,对其发展需要抓住一条主导红线,将事关全局性的问题串连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这是包括县域经济在内贯穿发展始终的一条主导红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关注五个方面的全局性问题:一要大力推进种植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要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三要扶持壮大民营经济,走富民强国之路;四要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县域经济;五要发展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思路,这对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的重大机遇期。充分运用SWOT法,在分析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分析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调发展我省县域经济应着力解决的几个动力问题,并提出SO、ST、WO、WT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既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型、开放型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又是其薄弱环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发展现在又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建设,优化经济环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既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型、开放型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又是其薄弱环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发展现在又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建设,优化经济环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这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依据。同时,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不同于以往农村经济的新要求,赋予农村经济新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凸现了以县域为单位而不是以乡村为单位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由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诸因素叠加的影响,临河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利因素。而如何尽快缩小差距,使临河地区的经济发展赶上内蒙古自治区的步伐,积极响应十六大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是当前必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桥梁,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纽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六大中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县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壮大县域经济是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县域经济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必将对推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壮大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把发展县域经济放置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更是意义重大。本文针对辽宁县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现状,从加快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划和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构建中小产业集群等几方面提出了突破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是"富民兴宁"事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宁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宁夏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增强宁夏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口号,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与此相关的11个指标,对安徽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作出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了安徽省各县份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情况以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据此提出优化当前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政府应加大统筹力度,各县份应抓住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首次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我国西部的县域经济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倾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首次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我国西部的县域经济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倾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新型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的新方向。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壮大新型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一、中国进入新型县域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是体现城乡统筹战略最突出的文件。不仅文件标题中含有"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8.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然而,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于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双二元结构”体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因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深化制度改革、突出战略重点、发挥比较优势、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9.
由于体制、观念上的落后,落后县市县域经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建设用地缺口大,特色产业规模小,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不强,以及市场信息的缺乏,制约了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阻滞因素,提出了提高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提高主观认识、实行县级体制改革,进行农村产业革命,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特色产业,根据经济实力实行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管理等对策建议.同时,还要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和加强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等方面入手,从而推动辽宁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与发展小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城镇经济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之所以不采用国际通行的城市化,而是采用城镇化,其重要原因就是强调不能忽视小城镇的作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城镇作用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经济就繁荣不起来,城乡差别就不可能缩小,更谈不上有条件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