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物流业与产业、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产业以及产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和实施不同的物流业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本文利用产业成长分析模型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进入成长阶段的中期和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对物流业的战略管理对策:整体规划物流发展的战略,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积极开展物流企业合作竞争的发展战略等,以促进其整体结构优化和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物流业与产业、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产业以及产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和实施不同的物流业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本文利用产业成长分析模型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进入成长阶段的中期和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对物流业的战略管理对策:整体规划物流发展的战略,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积极开展物流企业合作竞争的发展战略等,以促进其整体结构优化和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目前物流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产业规模比较小,还没有形成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面临着我国逐步对外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在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SCP产业组织理论框架基础上引入产权结构因素,结合市场结构,分析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来揭示我国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兴的物流产业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文章分析了传统物流产业自身条件及面临的竞争环境 ,阐述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和优势 ,提出了传统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借鉴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以及"政府和机遇"五个方面对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发现货运量、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制造业增加值、物流业的市场垄断程度对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最为明显。应促进物流业制造业两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推进物流企业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同时打破地区封锁与行业垄断。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对发展现代物流业产生了强大需求,因此,佛山产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类型集中在物流科研、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运营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制造企业的物流彻底与企业核心业务分离,使生产企业能够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其核心制造领域。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政策、组织政策、技术、装备、观念、人才等各方面均待改革提升,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流管理涉及物流行政管理机构、物流专业经营企业、物流业务兼营和集体、个体物流企业等基本部门,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管理体制。我国物流体制的横向分散、纵向集中等弊端影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借鉴国际经验,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源,加强我国物流管理体制行业、网络、协作、结构等方面的改革,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物流在总体发展上已经具备与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紧密结合的特征及趋势,物流与产业的融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以及物流自身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使物流业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意义,国家在战略上必须明确物流的宏观经济地位与作用,从物流服务和物流技术应用两个层面推进物流的发展,并通过制定适宜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政策观念、积极引导和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克服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障碍等宏观政策,加快物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物流产业振兴规划解读重庆物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下,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对各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利好条件.文章从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三方面研究重庆市物流业的发展,对重庆市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物流发展的宏观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物流在总体发展上已经具备与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紧密结合的特征及趋势,物流与产业的融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以及物流自身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使物流业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意义,国家在战略上必须明确物流的宏观经济地位与作用,从物流服务和物流技术应用两个层面推进物流的发展,并通过制定适宜的物流产业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政策观念、积极引导和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克服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障碍等宏观政策,加快物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个方面分析贵阳市物流业发展现状,根据贵阳市区位优势、交通资源、通信及信息资源、运输市场、商品流通及货源等物流优势资源,提出构建基于大西南交通枢纽的区域物流中心政府和物流企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业中生存的可能性和竞争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方物流业是一个大中小企业可以共存竞争的产业 ,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产业中要实现与大企业的竞争与共存 ,需要选择合适的行业 ,寻找服务产品的市场空隙 ,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 ,采取合理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4.
DEA分析方法是研究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整理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物流产业的投入与产出数据,对吉林省物流产业的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吉林省物流产业技术平均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处于全国偏下水平.这说明吉林省物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现象.吉林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虽然吉林省的技术进步指数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吉林省的物流业技术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吉林省应加强整合已有资源,优化投入产出,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及建设高质量的物流企业,合理配置物流资源,从而构建科学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业进行了测评。合肥、芜湖凭借区位、资源等优势,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池州和六安则排名靠后,其中潜在竞争力的贡献度最大,各地物流业集群呈梯度性不均衡发展态势。为有效提升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城市带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承接产业与要素双转移,培育集群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加快发展和壮大物流产业集群,以切实提升集群综合竞争力,推进物流业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代辽宁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围绕辽宁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及辽宁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面临形势的深入分析,阐明了未来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并最终提出了辽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八项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业中生存的可能性和竞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方物流业是一个大中小企业可以共存竞争的产业,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当然,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产业中要实现与大企业的竞争与共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行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采取合理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中的行业和组织形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三方物流业是一个大中小企业可以共存竞争的产业,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当然,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产业中要实现与大企业的竞争与共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行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采取合理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跨国公司开始进行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新型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了生产、流通、产前产后各环节全方位产业转移的特点.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力,而向中国进行转移的深度、广度也在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物流业发展产生了各种影响,包括有利于促进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物流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各种负面影响.面对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产业带来的这些影响,中国物流业应尽快制定相应策略及执行措施,以确保未来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物流业是一个大中小企业可以共存竞争的产业,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当然,中小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产业中要实现与大企业的竞争与共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行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采取合理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