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黄南州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黄南州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就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层级和单位,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地方政府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对各自治州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对30个州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延边为发展绝对优势区,湘西、阿坝等7州为相对优势区,恩施、凉山、甘孜、黔东南等17州为相对劣势区,临夏、黄南等5州为绝对劣势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展开讨论,提出加快自治州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农业发展新时期 ,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系密切。一方面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 ;另一方面 ,土地流转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 农业已经由主要受资源约束的发展阶段转入到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减缓、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的实际,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工作。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已初见阶段性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阻碍了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延伸,亟待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 1结构调整内容的非系统性。我国前几次的农业结构调整由于受当时经济环境所限,只是就农业调农业。本次农业结构调整所处的经济环境与前几次相比已有了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农业大省,要使河南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河南农业经济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业劳动力,而农业劳动力素质,特别是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则成为河南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文中重点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现状及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差距,最后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腾飞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黄南州民族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快发展当地民族教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结构调整需要食物消费发展做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调整与食物消费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国现实的食物消费结构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市场导向 ,同时近几年食物消费额增长过慢和下降又严重妨碍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当前在依据食物需求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 ,还必须从多方面努力发展食物消费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能满足需求。在此条件下,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体系。正确认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适时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已经完成了三次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增产增收效果。但这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都属于资源型结构调整,已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目前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第四次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繁荣。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有些现行政策制约农业结构的调整等。解决的对策是:一是加大政府的服务与支持,搞好农村信息服务,增加投资,搞好规划,完善政策;二是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使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增强科技系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分析入手 ,阐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容、现状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生产实际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提出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 ;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大力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含量 ;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 ,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企业相结合 ,以开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青海黄南吾屯土族为个案,从考察族群认同变迁入手,就文化与族群性、文化变迁与认同变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族群认同会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2.
青海同仁地区的土族和藏族村庄在每年农历六月份都举办规模盛大的集体性祭祀活动“六月会”。在具体的举办过程中,大多数村落都存在全村同祭神灵和邻近几村合祭神灵的形式。本文从共时性的视角,依据杜尔干和拉德克利夫一布朗的宗教人类学理论对“六月会”仪式的社会整合功能展开分析,提出“六月会”祭祀圈的概念,并在村落和村际两个层面上,揭示了其对社区共同体的整体团结和内部结构的巩固、维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配置资源为手段,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基本完备的区域经济。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实践。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县域经济”概念,  相似文献   

14.
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全局。在湖南四化两型新局开启之时,本刊特邀三位专家就此问题开展笔谈。吴金明教授认为,县域经济发展可分为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与战略重点都有差异。目前,湖南省的县域经济已整体步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题、主线,把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并沿着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催转型,以转型谋发展,以发展惠民生的战略原则,从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发展的区域与平台、重点任务和机制建设方面推进转型发展。柳思维教授阐述了十一五时期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政府主导与自身内在发展动力相结合、形成特色产业和培植优势相结合、体制创新与管理优化相结合。认为当前湖南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县域发展潜力没有全面激活,全域发展的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县域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县域内缺乏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继续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特征与“十二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十一五”期间,湖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呈现出五个特征: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自身动力的结合、形成特色和培植优势的结合、体制创新与结构调整的结合。这也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隆务河畔的藏族民间服饰及其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青海黄南隆务河流域的藏族服饰进行了介绍 ,认为在形制、款式、工艺上呈现的独特风格体现出藏族服饰文化独特的个性特征 ,凝聚着深沉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恩施州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通过分析恩施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对恩施州如何立足特色优势,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措施,对促进恩施州农业产业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农牧业科技人才的数量、质量、科技活动状况决定着甘南农牧业发展与创新。总结甘南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经验、分析甘南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甘南农牧业人才队伍的具体措施,对于推动甘南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循环农业战略的前提条件。立足恩施州民族山区特色,园地制宜地设计适合州情的最佳发展模式,是恩施州当前发展循环农业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典范模式上,尝试建构起恩施州农业循环经济“三环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