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阶谓词逻辑下的Horn逻辑是人工智能程序语言Prolog的理论基础,利用Prolog在计算机上可实现机械化,从而使自动化求解问题和定理证明具备可行性.本文从Horn逻辑和Prolog的基础理论出发,使用Horn子句、SLD-归结、搜索和回溯等原理讨论了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数学函数、定理证明等自动推理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电力系统工作流程的智能性,结合本体、语义推理、数据挖掘等技术,设计面向电力系统应用的语义工作流推理框架;建立该框架下工作流及其涉及的电力系统资源的本体概念和关系模型,描述电力生产需求信息、工作流和系统资源本体之间的联系;从最基本的推理元素出发,基于语义网规则语言构造工作流生成的触发推理流程和规则;运用Protégé和Jess推理引擎实现工作流触发推理的应用模型,通过推理实验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和并行计算结合起来考虑,尝试用并行计算方法来提高传统定理证明算法效率,探讨了前推法、数值并行法的并行算法,分析了两种定理证明算法在消息传递编程模型下的任务划分、通信组织、任务调度等问题,并用MPICH2实现了这两种并行算法,对算法的并行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数据表明,两种并行算法在基于MPI-2的并行计算环境下,能很好地发挥并行计算的优势,有效缩短构造性几何命题机器证明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复杂交通行为情境下不同专业领域异构知识的集成和共享,提出了面向道路交叉口行为情境的多领域异构知识集成建模方法.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Wuli-Shili-Renli System Approach,简称 WSR方法论)构建了多层次系统解析的专业领域本体模型;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和本体集成方法,构建了多专业领域集成的本体模型.通过设计本体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映射规则,应用元胞自动机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通过分层次的集成,以人的行为情境为导向的辐射展开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人类行为学领域和交通工程领域的异构知识集成难点.有效识别、描述及模拟社会行为情境问题及其作用机理,对于解决交通社会问题有显著影响,为道路交叉口人性化设计提供了有效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学术团队主要从事几何问题自动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符号处理的研究,近12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具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将数学机械化的思想、方法和成果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以求更多地用计算机代替师生机械性、重复性、对教学没有积极作用的劳动,也是该学术团队学术思想的重要特色。这一学术特色使该学术团队研究的“智能教育平台”的理论和实践更为充实且更具可操作性。该学术团队已形成以张景中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学科骨干为主力的研究群体,其研究工作由基础理论推进到了智能教育软件、符号代数计算软件、工业机械手运动反解程序等方面的相关应用领域,当前已经取得在国内外居于先进行列的成果。1990年,张景中、杨路提出了定理机器证明的数值并行方法,在世界上首次用计算机实现了有严密理论依据的几何定理例证法,也是机器证明中惟一可高度并行的算法。在国外文献中,称此法为“张杨定理”。1992年,张景中等提出了几何定理可读证明自动生成的理论、算法和方法,并实现为通用的微机程序。用此新方法已经证明近千个非平凡的几何定理,其中有几十个非欧几何的新定理,对多数定理计算机自动生成了简捷优美的证明。国外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在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中,称这一工作是使计算机能像处理算术那样处理几何的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是自动推理领域30年来最重要的工作。1995年,该学术团队发现了实系数多项式的完全判别系统,一方面突破了自动推理领域长期阻碍人们在与有序几何、不等式及实代数有关问题方面取得进展的根本性瓶颈困难,另一方面使几个世纪以来悬而未决的一个数学基本问题得到系统而完美的回答。二次方程判别式问题古代已解决,直到本世纪才找出四次方程的完全判别系统。应用他们的理论和算法,在微机上几秒内就能生成五、六、七次方程的完全判别系统,理论上可生成N次方程的判别系统。这是用计算机自动推理解决重大数学问题的少见的范例,为自动推理的几个困难方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此基础上,被吴文俊称为“一大难题”的不等式机器证明问题已有了重大进展:该学术团队提出的算法和程序己经发现或证明了500名个非平凡的几何不等式,其中包括数十个见诸于国内外书刊的未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汽车信息平台为背景,采用OWL(本体语言)建立汽车信息本体知识库,建立基于SWRL(语义网规则语言)的汽车关系判定和推理的规则库,研究设计并实现出一个以本体(Ontology)为基础具备规则推理能力、具有Web接口的智能汽车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在概述几何定理机器证明近期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推理过程机械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对计算机推理产生的那些不能用人工检验的结论如何看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传统智能答疑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远程学生支持服务中智能答疑系统在知识共享,知识交流方面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本体在智能知识表示和信息建模方面的强大功能,构建课程领域本体知识库的方法,在基于本体推理的搜索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本体构建中存在的如手工构建难以确保高效性和可扩展性,且自动构建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等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WordNet和Wikipedia的学科领域本体半自动构建方法。首先构建一个领域顶层本体,在此基础上,重用WordNet的结构,从深度上对其进行术语和术语层次的扩展;同时根据Wikipedia中的页面信息,从广度上对其进行术语间关系的扩展和术语的补充;并将该本体构建方法应用于平面几何领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本体构建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解题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数学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平时应搜集和编拟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通过解综合题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面就这个问题举几个例子.1三角方法在平凡中的应用 许多平面几何证明题采用三角法证明往往很简单.这是因为平面几何综合证法,有时要巧添辅助线,解法灵活,构思较难,三角法则可以定量地表示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能够在不添或少添辅助线的情况下,把几何定性推理证明转化为三角关系式或解三角形的计算,达到证明的目的.显然,并非每一个几何题都能用三角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于通常的根先证明搜索策略,从纯蕴涵演算的初始公理和初始规则出发,通过分析公理在定理证明中的作用和规律,可以得到两个实用的能行过程。这两个能行过程虽不是机械化的证明搜索程序,但有助于新程序的研发,并且可应用于数理逻辑的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2.
哥德巴赫猜想的是数论的难题,本文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预备定理,通过预备定理一、二的证明解决了素数分布及密度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而预备定理一、二的证明不仅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寻找大素数,为密码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因而在军事上有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Kakutani不动点定理的泛函分析证法,给出了它的一个较简洁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的基础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的研究现状作资料清理和分析总结,有关马克思本体论的理解模式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的问题;二是马克思有什么样的本体论的问题;三是如何阐释马克思的本体论的问题。三个层面的依次研究启示我们:一是马克思的理论及思想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本体论思想;二是我们应当从实践本体论的视角考察马克思关于存在问题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5.
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几何难题 ,首先将问题收缩到一个非常特殊的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极限 )来讨论 ,以证得结论的一部分K1=K2 =K3 .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K的方程 ,并通过对一个辅助函数零点的讨论获得数量关系K =1 3 .  相似文献   

16.
该文指出了文[1]在一致连续性定理证明中出现的错误,同时给出该定理的完整证明.  相似文献   

17.
逻辑实证主义的本体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坚持内在论的立场,以命题意义的经验证实原则为方法,力图在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严格划界,以此拒斥形而上学,把哲学变成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这种立场、方法和哲学观是以怎样的本体论作为其基础的呢?逻辑实证主义坚持的是一种经验的实在论,或者叫素朴实在论,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在者的承诺的本体论,而不是关于在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表现在它的名词化的语言观中。  相似文献   

18.
就哲学层面而言,人类自身始所面对的真与美的问题是比较基本的问题。哲学之真有其三重规定性:逻辑之真、认知之真、本体之真。同样美学之美也蕴含着相对应的情况。而当谈及真的问题时,便必然进入到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由真及美,美与真相融合,进而确证美的本体。而以其相容之能动性,故此是实践的。这种实践的美学本体论中,美以真为基础,并最终统一于实践的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