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团体贷款机制是小额信贷在国际范围内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近年来国际上包括最早使用团体贷款机制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在内的很多小额信贷机构逐步放弃了这种机制,转而采用个人贷款机制。本文以苏北地区农信社的团体贷款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实践中也逐步减少使用团体贷款,转而使用个人贷款,同时这种变化趋势在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证模型对这种变化趋势的解释为: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小组成员的经济活动出现异质性,成员之间的借贷需求出现分化,导致金融机构将贷款方式从团体贷款向个人贷款转变。  相似文献   

2.
信誉机制是缓解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制度补充。从信誉机制中的信誉传递环节出发,建立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探究金融联结中信誉传递的制度优势。基于金融联结信贷模式的信息传递均衡分析,提出研究假设:金融联结的信誉传递机制可以改善农户信贷可得性和信贷数额;金融联结的信誉传递机制可能存在中介效应。利用陕西省725户农户实际数据进行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农户+农民合作社+银行”的金融联结模式,并运用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和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证明通过农民合作社向正规金融机构传递农户信誉信息,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反馈,金融联结的信誉传递机制能使农户信誉起到抵押品替代作用,对改善农户信贷配给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农村信用社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入手,构建博弈模型来分析农村信用社在向农户提供贷款时出现的4种均衡结果,即信贷市场部分成功的合并均衡、信贷市场完全成功的分开均衡、信贷市场完全失败的合并均衡以及信贷市场接近失败的混合策略均衡。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在向农户贷款时惧贷、惜贷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实行市场利率,完善信用制度,引进贷款代理人制度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别对农户受到的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与供给型正规信贷约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贷款利率显著影响农户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户正规贷款意愿的强弱;第二,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程度较弱,农村地区需求抑制现象严重;第三,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额度也逐渐增大,富裕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占据了农村地区信贷的较大比例;第四,收入、可抵押品资产、是否是党员等农户特征对两种类型的正规信贷约束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日渐深远.本研究旨在探讨商业银行数字化对信贷配给的影响,将数字化作为关键变量纳入了S-W模型,并提出数字化对于信贷供给、信贷结构和信贷价格影响的相关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利用2010-2020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信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但是对于信贷价格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异质性分析中,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水平提高对增加信贷供给和信贷结构优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大型商业银行.基于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分类实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路径、加强智慧营销和数字风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非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而目前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户贷款担保组织和乡村银行,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更好地克服或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7.
汽车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对汽车贷款对象发放的、用于购买汽车款项及相关费用的贷款,是社会大宗商品销售和金融经营手段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我国汽车信贷始于上世纪末,作为市场经济下利用信贷手段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成为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新型资产业务。本文分析了我国汽车信贷运行机制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银行部门模型和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基于银行异质性视角研究了银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微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冲击能有效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并且在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大规模银行体系情形下的影响更为明显;宏观层面上,大规模银行体系更有利于货币政策传导,在小规模银行体系和高资本充足率情形下,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贷市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博弈理论建立了我国信贷市场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信贷市场为部分有效市场类型,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比较深入地论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寻租行为是中国信贷市场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从机制设计理论出发,根据我国林业生产的基本经济特征,分析了林业信贷产品的信息效率。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是最优选择,次优选择则是联保贷款而非关系型信贷。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要增强金融机构竞争程度,完善林区勘界确权、林权证管理及其流通体系,大力发展资产评估和担保机构,推进贷款贴息、森林保险、林木砍伐和生态补偿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金融机构信贷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1-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分析我国房地产价格和金融机构信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增长对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机构信贷的增加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上涨并没有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由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是保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保持房贷合理占比;二是规范行业秩序,完善房地产市场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3-2011年江苏省48个县域241家金融机构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创新行为以及农村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及其影响结果。研究显示:市场逐步开放驱动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技术创新行为,通过信贷技术创新降低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村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缓解了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因此,应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深化农村金融的存量与增量改革,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并不断创新与小微企业融资特征相匹配的信贷技术,以促进农村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提高和融资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强调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信贷供给变动的真实效应。在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演化历史以及理论与实证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并评价国内外信贷渠道研究的新进展,并就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主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入手,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3类,即利率途径、资产价格途径,信贷途径。截取2008年1月—2013年8月的相关数据,借由计量经济学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手段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在单一比较基础上,对货币政策的3种传导途径的传导效果综合比较。实证表明,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中国利率没有市场化,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深入。中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主要还是以信贷传导为主,且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会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商业银行偏向大型企业贷款的特殊信贷结构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能力和效果,是导致信贷市场传导渠道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提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充足时,货币政策与信贷市场、信贷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更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更加畅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提高时,一定程度上提升货币政策的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S-W模型为代表的传统信贷配给模型以单个贷款项目为对象来研究贷款人(银行)的行为选择,而且传统信贷配给理论没有指出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如何影响其信贷利率的决定。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信贷配给模型,以银行的整个贷款组合为对象来研究贷款人的行为选择。该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信贷配给,也可以解释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如何决定其信贷利率。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的缺乏及资金外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导致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出机构"难贷款"、农民"贷款难"的双重矛盾,农村信贷担保短缺成为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本文以三明市大田县红星村贷款担保基金协会为例,用声誉机制模型描述了协会的可持续性,以学习曲线来论证乡村企业家能力形成的内在机理,分析了红星村模式中熟人社会信用与商业信用的联结机制,并以此论证农村金融创新的内生逻辑。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化融资工具,对于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市场份额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Probit模型、Logistic模型及Tobit模型构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行为选择模型和规模决策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机制及其差异化。结果表明: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的商业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越低的商业银行,其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越高,且发行规模越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较为强劲,可有效缓解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问题。基于研究结果,从银行业务、市场环境、监管三个层面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根据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和我国具体国情,可将住房抵押贷款和基础设施收费作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首选目标。只有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建立特设机构、培育需求主体、发展债券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保证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解除农业信贷约束、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处于初级阶段.以甘肃省为例,从供需两个角度,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四大机制.从而为增强财政与金融支农联动机制,化解农业投入不足难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