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交通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交通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交通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交通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彰显交通文化地位和发挥交通文化作用的重要路径。在科学分析交通文化基本属性与重要价值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交通文化融合发展的生成机制与表现特征,积极探索交通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力和有效路径。研究认为,应积极促进交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交通域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发展;切实加强交通安全文化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交通产业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交通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交通文化理论研究的学术水平,而且有助于推进交通文化的实践发展,极大增强和充分发挥交通文化的重要价值功能,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而着实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文化成果是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论文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涵特质,准确把握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基础,科学定位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及宗旨等重大问题。坚持文化发展以人为本,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邓俊淼 《南都学坛》2008,28(2):125-126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因此需要建立基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结构。这就需要对城市文化结构进行重构,在文化重构过程中,一方面调节城市不同文化层次发展的方向,保障不同层次的文化结构发展方向与文化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一致;另一方面调节不同文化层次发展速度,使不同文化层次发展相互协调,保障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结构的动态均衡。通过文化结构的重构,城市不同文化层次之间相互协调,均衡发展,共同提升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建设和执政文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执政文化发展推动执政党建设,执政党建设又促进执政文化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执政党本身就是一定执政文化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不断地更新和超越原有的执政文化。执政党的执政文化发展从类型上看,主要包括执政理念文化发展、执政行为文化发展和执政制度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交织于科技发展的进程之中,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成为了科技文化发展的形式维度;科技文化的弘扬是以创新文化为方向的,科技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基础与前提,创新文化是科技文化发展的归宿,创新文化的生成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目的维度;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两大支柱,两种文化正从分裂走向融合,以人文文化为引导的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科技文化发展的内容维度。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文化发展观来看,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必须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价值主体;文化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发展的创造主体;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享受主体。社会主义文化主体观昭示了文化发展中基本动力和根本目的的内在一致性,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标向,强调在共建共享中着眼于不断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促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是新疆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是新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命题,关乎新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选择,关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从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环境、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构想、新疆发展现代文化的战略意义三方面入手,旨在勾勒新疆文化发展大致轮廓和发展脉络,切实为文化兴疆、强疆、富疆和稳疆服务。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交织于科技发展的进程之中,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成为了科技文化发展的形式维度;科技文化的弘扬是以创新文化为方向的,科技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基础与前提,创新文化是科技文化发展的归宿,创新文化的生成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目的维度;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两大支柱,两种文化正从分裂走向融合,以人文文化为引导的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科技文化发展的内容维度。  相似文献   

10.
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一方面 ,人的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主体支持 ;另一方面 ,文化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人是用文化武装起来的自觉主体 ;离开了文化 ,人就不能成为自觉主体。文化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推动器。可见 ,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在各个时期,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观念及时代特征,人们在使用言语进行交流时,往往运用比较委婉的词汇来表现一些特定的内容,以期体现出汉语应用上的民族性特征。不同词汇的运用也体现出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难题。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涉及了制度、结构、环境、文化等内容广泛的属于传统发展经济学的问题,给发展中国家重要启示,这就提出了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划分是否必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在俄罗斯母体内杂交的产物.而惰性则是其东方性特征,它是俄罗斯群体文化生活的产物.这种惰性特征随俄罗斯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俄罗斯古典文学中表现为四种惰性人物群体,即旧式地主、官僚机器、小人物、多余人等惰性人物系列.  相似文献   

14.
华夏建筑文化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华夏建筑文化地理学研究建筑文化与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近 10年的研究和几万公里的田野考察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赋予建筑文化体系特征的要素为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当要素某因子与其它因子关系发生变化并起主导作用时 ,赋予建筑文化区域支系特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观既强调社会存在对政治文化的决定作用,又突出显示了政治文化的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既强调其扎根于实践的科学性,又突出其为人民谋福利的政治价值性,它的形成既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这一社会实践基础上,又是其被人民逐渐接受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学、文化学和思维创造学、人才学等多角度探讨梳理了梅山文化从古代而近代而现当代的流变发展脉络。梅山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动”的目的意向性,它经过历时性的五次流变发展既融入中国现代文化,又卓然而立和而不同,保持着梅山文化的独特品格。梅山文化的现代形态和核心精神主要体现在该文化圈的现代人身上:从屈原的《离骚》到成仿吾早期的诗歌、再到黄永玉的美术创作、贺绿汀的钢琴协奏曲《牧童短笛》、谭盾的渗透着楚风神秘因子的《风雅颂》等,无不既流淌贯通着古梅山文化的血脉又体现了梅山文化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是一种体现着一体多元的时代特征的文化,是一种交流互动更为频繁、彼此关系更加紧密的文化,是一种共同面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的文化。民族文化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关键是要确立发展的取向,进行发展的定位。文化取向决定着文化定位,是文化定位的基础和依据,而文化定位则又充分反映和体现着文化取向所作出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传统教育文化现代转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文化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发展的标志之一。传统的教育文化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进行了自身调整,具体体现在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教育实践等方面,从而丰富了原有的涵义,更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巫鬼遗风。汉中地区的民俗和信仰,对于宗教文化和民俗地理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为落后封闭的重庆文学提供了时代、政治、民族和文学艺术一体化、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显现出抗战时期重庆文学在新文化、新文学转型中的民族解放意识和文学发展的现代性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