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文化自觉的历史演进与当下新特点、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文化自觉源于西方入侵历史场域下民族文化危机意识和文化自觉的产生,是中国学人面对西医挑战和“科学”思潮压迫所进行的深层次自我观照和文化救赎。随着中医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置身于中华民族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场域,中医文化界学者从呼唤传统文化复归以振兴中医药,发展到当下提出“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性命题,彰显出中医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这既是当前历史场域下中医文化内涵得到认同的结果,也是中医文化学界响应时代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一学术命题进行解读,提出中医文化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药学这把“钥匙”是由中医药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共同打造的;中华文明复兴是一种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复兴,中医文化恰好全方位满足了这一要求。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两个维度,对中医文化和儒释道文化进行比较,提出只有中医药学而不是其他学科、学派能够担任“钥匙”的职责。并以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例,说明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和中华文明永恒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医药道路、理论与临床自信的基础。中医药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源于中医药辉煌的历史成就与顽强的生命力、源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源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不可或缺、源于中医药文化是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源于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要通过增强文化自觉,提高国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认同;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实现文化自强;通过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讨论,是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环,思想界提出恢复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国的本位文化、文化建设的计划化与组织化等问题,是战争背景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反应,也是国民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对诧后“抗战建国”国策的提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广泛介入且疗效显著,引发学术界、媒体、民众对中医药现代价值和发展状况的思考与讨论。结合文化自信的战略视角,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其价值与定位: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门户,中医药文化的承续与推广,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从文化创新角度讲,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对接、融合,强化其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建立以健康实践为旨归的中国文化新体系;从文化传播布局言,宣传中医药文化是为世界卫生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中医药文化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先行军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两个结合”)的强调和展开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文明的高度,对中国道路更加笃定、更加自信地展望文明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民族复兴的文明视角来看,推进文明复兴是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论断的重要出场语境,该论断的提出源自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擘画了二者结合而形成文化成果的应有样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在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激发了文化界、文艺界、学术界众多人士的广泛热议,"文化自信源自文化精品""文化自信激扬起铮铮之音""文化自信激发中国学术自觉""文化自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科学文化的文化自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说明:科学文化自近代以来就一直充当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正是因为科学文化不断内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成分,才使中国文化从自大走向自谦、自省,从自觉走向自信、自强。建构“科学文化自信”就是要把科学文化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程,自觉顺应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逻辑旨归,切实回应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诉求,实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和提升文化自信的双重功效。依据出场学的理论逻辑,即从“何为科学文化自信”“建构科学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如何建构科学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构建“科学文化自信”的出场逻辑与路径,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与文化自信的相向研究,并在两者研究的交叉域探寻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新资源和提升文化自信的科学文化新进路。  相似文献   

10.
乡土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的底气,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重塑乡土文化自信,发挥着乡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乡风文明建设的“导航灯”、和美乡村社会构建的“黏合剂”、城乡融合发展的“连心桥”的重要价值作用。目前乡土文化生成载体的缩减、多元文化价值的角逐、传承主体的断代等困境,使重塑乡土文化自信面临严重挑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乡土文化多样性生成,深度挖掘优秀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引育结合壮大乡土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重塑乡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要思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命题,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在践行“七个着力”中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在科学把握“两个结合”重大意义与内在规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为落脚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民族复兴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导。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践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引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任务。 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形而上的理论逻辑到实践实现的步步推进,演绎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维度。 坚定文化自信要到民族精神中去寻找,这是必要的起点和基本条件;在当今时代,文化自信必须具有自觉的形式,这种坚定过程就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统筹文化的过去与将来。 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是目的本身,衡量坚定文化自信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文化自信内部去寻找,而是要到文化自信的外在去确认。 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此,在上述三重维度下可以确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五条路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勇于担当起领导的历史责任,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有机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了价值整合、思想引领、精神凝聚、创新动力的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深厚、最广泛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强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铸就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坚韧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坚实有力的文化自强,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归旨,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立辩证统一于一体,实现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深刻觉醒、坚定信念和独立自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发扬好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踔厉奋发的宝贵精神品格,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不断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伦理学的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伦理和道德条件。为应对这一挑战,在进入新时期即将40年之际,伦理学界有必要合理地总结先前的成就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应该承担的使命,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寻履行这一使命的有效范式。从新视角、发展的新基点考察中国特色伦理学,当前阶段我国伦理学发展应该采取"文化自信"的新范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过程中,伦理学现在应该着重从文化这个社会子系统出发研究和推进其与经济、政治、生态之间的积极互动,特别强调文化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政治文化复兴中,维尔达夫斯基的文化模式理论占有独特的位置。它顺应了政治文化复兴的学术趋势,深入到国家内部去探求更复杂、更细化的文化变量,同时又在道格拉斯“网格-团体”类型学的基础上,用五种基本的文化模式归纳-国内部政治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之举.近代以来,承载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西式文化的碰撞、冲突与整合塑造了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周恩来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伟人,以"复兴文化、振兴中华"为己任,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经济与文化建设并行,既奠定了民族文化之本,又夯实了民族文化之基.周恩来在推动实施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下,强调文化发展的群众性与民族性,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于中国文化自身的历史观照与世界文化当代参照的必然选择。文化复兴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 ,更不是复古主义 ,而是要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使“以仁为本”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深刻的进步和变革,其以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基础,要求并推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系统而深刻的革命。这一革命以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为起点,同时也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这种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产业革命自开始以来至今不断深化,在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的驱动下,不断丰富着其历史内涵。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的进展具有许多共性,但作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具体历史实践又具有不同的特征。认识和把握这种关于现代化的共性和特性的能力、水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推进现代化历史实践进程的自信和自觉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提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艰苦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不仅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化的理论认识更加科学、更加自觉,而且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切实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