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行政法合宪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行政法与宪法关系的阐释,因为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理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作为一个法律问题应当在一国宪法和法律制度中体现出来.我国行政法目前还存在诸多的合宪性不足,基于此,行政法治必须由宪法定位、行政法制定主体相对单一、非立法机关行政立法行为应有正式授权、行政法实施依据具有唯一性、行政法促成宪法实施等.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论     
行政权是行政法调整和规范的核心,哪里有行政权,哪里就有行政法,行政法在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时,必须以行政权为其内容和范围。认识行政法上行政权的含义与特征,把握行政机存在及行使的法律形式和要求,了解行政权的内容和种类,成为正确理解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及行政责任,实现依法行政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拟从行政权的含义与特征,行政权的内容与分类,行政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行政权的行使与制约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行政权是全部行政法理论的基点和中心范畴,是行政法调整和规范的核心。行政法上的行政权,是指行政主体采用一…  相似文献   

3.
近代意义的行政法发轫于以法律控制行政权的基本理念。经历一百多年的理论嬗变和制度演进 ,当今世界主要法治国家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制约行政权的法治模式 ,即事前的规则控制、事中的程序控制和事后的救济控制。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种旨在对行政权施以全程的系统控制的模式对所有法治社会具有普适性 ,虽然它并不排斥各具体国家行政法治实践一定程度的特殊性。笔者认为 ,在当今中国 ,实现行政法治 ,倡言依法行政 ,固然要立足本国具体的制度基础和理念材料 ,显示其“中国特色” ,但是 ,离开对具有普适价值的控权制度和理念的借鉴和吸纳 ,所…  相似文献   

4.
现代行政是法治行政。法治行政或称依法行政,它意味着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其目的是以法的合理性遏制行政的恣意。契约自身的功能使其适合变化了的政府角色。契约在行政法的引入,体现了世界的潮流和权利本位的需要。行政法契约化并不必然地要求所有的行政行为均要采用契约的形式,只是说契约为行政行为提供了一种模式,或者路径。行政契约顺应了现代社会现实的变化,满足了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需要。它既实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又不破坏经济活动本身的秩序,无疑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的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的价值体现在控权上。行政法对行政权的控制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只有依据行政法的规定行使才是合法有效的。把控权作为行政法的价值取向合乎我国国情,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行政法价值的实现应以行政自律为基础,兼以权力制衡与权利制衡。具体包括:行政自律,以立法权、司法权制约行政权,以相对方权利制衡行政权。  相似文献   

6.
陈述权是行政相对人一项重要的个体权利,它在行政法治建设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然而,这一权利除了体现在我国个别行政法文件中,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理论和实践界的重视,这无疑是我国行政法治的一大缺陷.行政相对人陈述权是个体化的权利,是由公法调整的私权,是程序性和存在于特定行政法关系中的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权预期适用范围包括:行政申请行为、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救助行为、行政指导行为和行政制裁行为中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解释是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在行政法适用过程中对行政法规范的理解、说明和应用活动,是行政法适用的主要机制。行政机关只有正确地理解、解释和应用行政法规范,才能使其行政执法行为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如何使行政法解释具备合法性,便成为保证行政执法正当性的关键。行政法解释随着行政法治的兴起而呈现其意义和价值,但是行政法治主义也规定了行政法解释的原则和功能目标,中国的行政法治要实现真正的依法行政的目标就不能无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俄罗斯行政法理论基础由传统的"管理论"转换为"控权-平衡论".影响俄罗斯行政法理论基础转换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政权更迭和政体变革.俄罗斯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国家"、由"议行合一"制转换为"三权分立"制,对俄罗斯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体系、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等均产生重要影响,并最终促成俄罗斯行政法理论基础"控权-平衡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关保英 《江淮论坛》2011,(6):99-113
行政法中程序地位的认知是一个没有形成共识的问题,从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看,应当说程序绝对主义占了上风。然而,随着行政法时代精神的变化,用程序相对主义来取代它似乎更为合理。这既是由行政法中程序相对主义的法哲学基础决定的,也是由其正当价值决定的。基于此,我国行政法治的相关进路必须结合行政程序相对主义的理论,用程序相对主义的精神实质拓展我国行政法治,使行政法治能够受到程序相对主义理念的影响。具体而言,必须将行政程序定位为结构的合理化、结果的效率化;重构行政法治体系;确立行政积极主义;拓展行政自由裁量权。从而使行政执法更有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就是调整与规定国家行政权力的法律。行政法的核心是行政权。行政主体是由一个执行公务的人员组合起来的法律上的人格,是享有行政权并可以实施行政权的主体。行政主体的活动和行为,通过其组织内部的人员来具体实施或操作,公务人员是接受国家委托,依法执行职务的人员。行政法主要规范承担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权力的活动以及对行政权力运用所产生的后果的补救。法律规范是行政权存在与行使的依据,未经法律许可的行政权力是不得行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行政法最突出的特征表现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广泛运用。从法治是对人性弱点的合理怀疑角度,行政程序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最理想的工具;作为行政程序的保障,行政主体因违法行为或违规事实的出现应承受行政责任之归结;从人性合理性角度,潜意识对行政公务人员行政心理起有重大作用并提出法律信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休止符。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体 ,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一种把德治仅仅理解为用伦理道德来进行统治的狭隘看法 ,而实际上德治要求的是政治统治应该符合伦理道德 ,它包括行政伦理、经济、法律及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准确地理解德治思想的基本理论内涵 ,是我们正确评价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防止偏见规则是行政程序公正性的核心要素,同时,它也是保证行政效率的必须;它具有实现行政程序法立法目的的功能。防止偏见规则的价值就在于实现自然公正,实现公平兼顾效率,就在于它能够维护一个行政决定的确定力,从而实现良性的社会秩序。发源于英国自然正义理念,在美国表现为正当程序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表现为行政回避制度。我国的行政回避制度要借鉴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加以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因为行政权力因素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中的支配地位,所以民众凭借对行政权力本能的信任共识去服从统治,放逐了法治,从而使得行政权力因素成为法治在中国面临种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削弱行政权力因素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支配性地位,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15.
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领导干部逆法治型思维和领导方式主要表现在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今后,需要从培训机制建设、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管理民主化水平的提升和相对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相对人的抵抗权问题,日益引起我国法学界和法律界的关注.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是合法的,行政相对人在面对违法的行政行为特别是无效的行政行为时,有没有一种法律所支持和认可的抵抗权?如果有,这种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的法理基础和制度价值性何在?从这些问题出发,旨在探究行政抵抗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主法治视域下的毛泽东执政理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念进行了发展与创新,确立了"人民群众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执政理念,这些执政理念围绕着"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和"为谁执政"这个中心展开的,已初具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民主政治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保障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毛泽东的执政理念,对于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法治迟缓表现为立法缓慢、执法不力、司法延误、守法观念淡薄等多种形式。法治迟缓阻碍了法治精神要件、实体要件及形式要件的形成和贯彻,致使法治主体丧失法治信念,法治客体得以无限制的膨胀和扩张,法治的标准难以有效确立、深入人心。法治国家建设由此变得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9.
民生法治、价值冲突与消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法治是民生与法治二者互动的产物:法治是民生保障的最优方式,民生保障依赖法治;法治又具有实践的品格。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回应民生的诉求。由于社会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性,民生法治自身价值追求的广泛性,以及价值之间取向的差异性,民生法治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干种价值冲突。民生法治建设,需要在价值冲突的两难选择中寻求解决的路径。通过价值位阶的权衡、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多元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解民生法治中存在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20.
王东 《理论界》2014,(10):88-91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基于对法律和司法实践认同基础上产生的对司法的信任和司法对公众的权威力。微博直播庭审作为微博传播与司法机关庭审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具有司法公开、司法参与、社会监督和法治教育的功能,也正是这些功能奠定了微博直播庭审的司法公信力建设特性,建构了司法公信力的多维度。具体而言,心理认同维度,促进树立法律信仰;制度实践维度,有效落实司法公开;价值目标维度,有力推进司法公正;司法主体维度,有助提高法官素质;文化环境维度,深入传播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