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王安忆的创作中曾出现过许多孤儿的形象,这些形象在王安忆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他们是王安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隐喻.王安忆笔下的孤儿形象还带有鲜明的现代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她用一系列孤儿的形象反映了现代人的孤独和迷惘的情绪,反映了现代人在多重价值观选择面前困惑和无所适从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特别注重对人物“生存情绪”的渲染,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女性情感的迷失、性的苦闷和困惑等“存在之烦”的描写,对女性(也是对整体上人)的基本生存问题的领会、关注和思索贯穿于她的创作之中.王安忆善于刻画人物的那种无所不在的刻骨铭心的孤独感.她试图在作品中通过话语交流和思想的沟通,通过人类本原的交流形式来缓解这种孤独.这非但不能消解反而加重了人物的孤独感.正因为孤独,人总是要不断地寻找“生存之根”,以寄托飘浮的命运.王安忆作品中所表达的这种对生存情绪的渲染和对孤独、寻找等存在主义哲学命题的叙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存在主义思索和一定的存在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3.
整个20世纪,由于人类物质家园的毁坏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孤独几乎成了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一个主题。作为众多关注、探讨孤独主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是对普遍生态的感悟,其中饱含着理解与悲悯,在孤独的表现和探讨中对人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批判,对人性本质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思考。以王安忆的几部作品为例,从"生存的孤独"、"情感的孤独"和"困惑中的探索"三个方面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可以体会出其中传达的孤独感以及作者为摆脱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以女性作为她都市书写的主角,她关注的是都市日常的生活,聚焦的是都市凡俗的女人.王安忆的都市是欲望的释放地,都市里的凡俗女人为实现自我欲望莫不表现出功利务实的一面.王安忆的都市还具有漂泊性,她笔下的都市女人始终处于一种漂泊孤独的生命状态中.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处境之一的孤独话题,从来不乏探讨者与追问者。王安忆是其中对之进行持续真诚关注和全程深度表达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本文从“人与人的隔绝”、“人与城的对峙”、“溯源与寻根:孤独之因与彼岸之路”三个方面为王安忆对孤独主题的深度把握作勾勒式描述与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以“中性”状态进行写作,女性经验被主流话语遮蔽。王安忆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城市”为窗口,从女性个体对孤独这一生命原生态的反叛与认同,对母性的拒绝与回归中,对于家庭的独立与依附中,实现她对城市女性生存意义的体认与终极关怀,并找出一条救赎之路——建构女性自己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促使张爱玲王安忆在上海小说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张爱玲的小说追求一种激光般的深度的艺术穿透力 ,她的意象化叙事与反讽叙事侧重于将读者的感受导入人的内心世界。王安忆则喜欢在广阔的时空里展开动人的画面 ,她的叙事由直观写实向元叙述的转变 ,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广度的艺术辐射面。王安忆比张爱玲更具宽阔的文化视野与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赛妮亚在<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误区>一文中指出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问题,即"欲望化写作与小资产阶级情调","个人悲观和虚伪的艺术"及"追逐时尚".而本文认为王安忆一直是一个严肃关注人内心世界的作家,她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贯穿她写作的始终,因此有必要对这样一位创作时间跨度长、数量多、风格多变的作家评价时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虽然把琐细的民间生活作为对城市生活的纪录,但是她的小说叙事并没有因为这种叙述而滑向狭窄、封闭的一面,在她的小说叙事中,王安忆努力打造着历史时间的隧道,不断地变换着空间场景,以此来表现城市的生态、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坛,王安忆素以主题多元著称。但对于"漂泊"主题的书写却一直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历程。一方面,她在对众生漂泊经历的书写中,追问着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在对现代人心灵漂泊困境的关注中表达着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漂泊虽然是人类永恒的命运,但漂泊者们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这也是王安忆小说漂泊主题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王安忆在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小说观念,确立了一种新的小说立场。她把小说世界命名为心灵世界。本文试图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一贯倾向、独特的艺术气质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阐释王安忆是个重视心灵的作家,这正是她之所以拥有新异的小说立场的深层原因。本文还对王安忆小说立场的意义作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经由考查王安忆的爱情题材小说,见出了温情面纱之下爱情的虚幻本质、无论是情爱还是性爱,都无以使人建立深刻的关系,拯救孤独,也由此达成了对彼此隔绝的人类关系内涵的体认.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创作轨迹多变,她在《长恨歌》和《桃之夭夭》中塑造了两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王琦瑶和郁晓秋是同一时期的上海女人,经历着同一种市民生活,虽然两人的生活环境相似,但二者在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方面相差甚大。王安忆如此创作,具有值得注意的因由。  相似文献   

14.
文章强调了王安忆的小说所描写的生活不是上层阶级的生活,而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王安忆以生活为切入口,在小说人物心灵世界建构的突破与成熟的过程中,突显出耐人寻味的生活哲学和生活美学。王安忆在生活经验与审美意识上的趋于复杂,在她的小说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然毫无疑问也是她作为一位杰出的现代小说家走向成熟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作了有益的探索,构成了她的小说语言的十分独特的标识。虽然她一直努力去创造一种没有标识,没有风格的抽象的小说语言,但是,当我们对王安忆前后所发表的作品在语言上做了比较和分析之后,我们的确感到了她的小说语言的独特。她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让我们比较清楚地感到小说语言的物质部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考查王安忆笔下的血缘亲情世界,见出生命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以及由此而来的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为此,王安忆把生命的本源认同于祖先,踏上了漫漫寻根路,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根、存在之根,最终以寻找的失败和根的失落见证了人类孤独和飘浮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奠定王安忆丰碑式文坛地位的是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她以女性的细微和敏感切入女性生活,在她看来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一件华美袍,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只有一种存在物--人,那么女性就是这袍上万千种令人眩目的饰品,而隐在这些饰品背后的那一部分则是男性世界,这是做为"底"的世界.女性再繁闹也不过是佩饰,是坠子穗子,并且光阴会剥离它们的光彩.王安忆为女性的被动处境和易逝的红颜发出轻轻的叹息.  相似文献   

18.
在言说着现代人在城乡对峙家园丧失、政治掌控时间流逝以及爱的虚幻和根的失落等种种生存困境之后,王安忆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与承担,她以对理想的坚守和精神的宏扬,肯定了人的主体力量,并为我们营造起一座理想主义的"精神之塔"。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的叙事拥有双重取向--人的历史本源追寻,个体人生命秘密的探索.本乎真诚的写作和生活态度,使她执着探求和崇尚历史和现实真实,在创作中总善于由个体生命形态隐喻和推及对类的人的生存思索.这一治思途径和艺术趋向,使她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贴近女性主义的创作策略.对"四不要"艺术原则的自觉追求,使她的小说拥有切近古典的单纯美与和谐美.  相似文献   

20.
鲁敏的小说大致可分为“都市”与“乡村”两类,她的作品关注当下生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零房租》与《隐居图》两篇小说诠释了都市人的“孤独”,而她笔下的孤独总是隐藏在喧嚣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