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典写实──岳飞《满江红》词“饥餐”“渴饮”联补说拙文《岳飞<满江红>词的一处用典及其寓意》(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同年第3期转载)指出:岳飞《满江红》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联并非岳飞自...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枣仙话的产生及演变过程,以东汉铜镜铭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为基础,结合史料记载,对大枣仙话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过程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大枣仙话在秦汉之际方仙道士的影响下产生,并作为独立的文学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其鼎盛时期,后来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多件铜镜,上图即为其中之一。年代为东汉,圆形,直径15.9厘米,半圆钮,方形纽座,内有十二乳纹,间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主纹区饰博局纹、八禽八乳纹,且有铭文一周: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为国保,未央。镜缘饰锯齿纹及双线波  相似文献   

4.
岳飞《满江红》词的一处用典及其寓意夏先培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联,是广为传诵的名句,但它并非岳飞自我作故,而是用典,这一点似乎至今未见有人准确指明。如时下较有影响的江苏古籍出版社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两种《...  相似文献   

5.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作者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6.
食差称奇     
清·钱泳《履园丛话·南州逸事》载:玉峰徐大司寇乾学,善饮,每早入朝,食实心馒头五十、黄雀五十、酒十壶,可以竟日不饥。同朝京江张相  相似文献   

7.
护生护心     
《社区》2014,(20):38-39
释文昔日从戎阵,流汗几东西。一日驰千里,三丈拔深泥。渡水频伤骨,翻霜屡损蹄。勿言年齿暮,寻途尚不迷。陈沈炯“老马”诗 释文饥食松花渴钬泉。偶从山后到山前。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羼相伴眠。 唐卢仝诗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基本生理病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中医上则称为消渴,其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乏力,血糖、尿糖升高。有11%的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1995年的总发病率为2.5%,比1979年的  相似文献   

9.
“出恭”词义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出恭入敬”说。此说认为“出恭”源于明代国予监或科举考试的“出恭入敬”牌,事实上,“出恭”早见于元代,而元代科举考试并不曾设置“出恭入敬”牌,可见此说不能成立。本文认为“出恭”即“出肛”,其理据就是把肛门中的东西排出来。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解读经历了直觉、理性、人心三个阶段,他的直觉说有两层含义,一为认识的直观,二为本能的良知良能,随着认识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用"直觉"理解中国文化的不妥,遂而提出了"理性"与"人心"的概念,而且梁漱溟对"理性"和"人心"赋予了特殊的含义。通过对"直觉"、"理性"和"人心"(梁漱溟在不同时期对文化的解读核心用语)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梁漱溟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化解读的得与失。尤为重要的是,梁漱溟对"良知良能"的来源试图结合现代的生物科学予以新的解答,这是对"人心"或曰"良知良能"的终极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晚清,作为沐浴欧风美雨的前沿阵地,东南沿海地区私学率先奏响了近代化的乐章,成为新式私学最先崛起、最发达的地区,并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爱国热情高涨等特点。东南沿海地区在教育上成为先行者,在引进新学、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论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对晚清教育近代化,起了有力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阳明对儒学本体功夫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功夫理论与儒家心性学说相联 ,是儒家心性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明时期的必然结果。明朝中期阳明本体功夫论即他的良知和致良知说的诞生 ,是我国古代本体功夫思想成熟的标志。在阳明看来 ,对自然界的态度 ,是一个良知的问题。“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本体境界 ,就在“致良知”的功夫之中 ;离了功夫 ,即无所谓本体。今天 ,当人们呼唤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的谐调发展之时 ,就不能不承认阳明本体功夫思想在这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沉默鲁迅”(1912—1917)的相关日记和汉代画像收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沉默鲁迅”反击自我生命虚无、走向生命自救的巨大可能性。指出在“沉默鲁迅”的日记中闪烁着“沉默鲁迅”内心难以割舍而又暂时处在“沉埋”状态的人间关爱情怀和自我生命向往。而令鲁迅痴迷的汉代画像收藏则在不经意之中展现出“沉默鲁迅”内心依然猛烈、激昂的生命创造意志。  相似文献   

14.
“致良知”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晚年提出的一个思想命题,它的提出标志着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是其思想宗旨和最终归趣。从其心学的思想立场出发,王阳明赋予良知以多方面内涵,验证其先验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天赋良知通过“行”由本然之知转化为明觉之知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并进的致良知的过程。他对良知与致良知关系的规定,显现其统一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的思路,同时又构成了本体与功夫的逻辑前提。王阳明致良知的理论把心与理、知与行、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将孟子的“良知”与《大学》的“致知”相结合,表达了宋明理学“本体与工夫”结构的基本内涵,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宁波学者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南宋“甬上淳熙四先生”从心学出发而倡导人心之和;明代方孝孺以强调文明政制的职责来关注社会和谐;王守仁则将社会和谐的基础深筑于“致良知”之上;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则从对社会治理机制的改造出发,致力于社会和谐的实现。所有这些,都对传承和倡导中华和谐文化的优秀传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代红楼戏是当时人们对《红楼梦》小说文本的一种独特接受形式。戏曲改编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一方面立足于对宝黛爱情故事的叙述,或宣扬情的虚幻,或表现情的和谐,或强调情的永恒的接受观念;另一方面,在改编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简单表面化、庸俗色情化的接受倾向。这种解读既有对《红楼梦》文本意义合理的接受,又有明显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传统社会中,人与他人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以亲亲、尊尊、长长为基础的礼学关系,礼的行为可以归纳为恭敬撙节退让这六个字。在礼学中,无论是“敬”的理由,还是表现“敬”的方式,都带有浓厚的经验性特征。礼与敬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儒家的恕道是礼仪中敬让原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沂孙词中的恋宋情结主要表现在怀念故国和追忆以前的生活两个方面。这种恋宋情结不同于以前的泛泛怀念旧国,它产生于蒙元代宋这样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而源远流长的华夷之辨则是其根本原因。这两种特定的文化场共同作用,构筑了这种难以化解的恋宋情结。  相似文献   

19.
讲会是古代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有明一代 ,孟化鲤、吕维祺、张抱初、王以悟等人在洛阳一带大兴讲会 ,可考者达十六个。其规模宏大 ,成员众多 ,学术交流频繁 ,以宣扬王阳明良知之学为嚆矢 ,使洛阳成为王学北移的两大重镇之一 ,在学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吏之道》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独具特色的简牍作品,具有诸家融合的鲜明倾向,但地位各自不同,简略概括为:法家的一断于法基调,儒家的谨己亲民色彩,道家的处柔防反思想。《为吏之道》和战国时期的一系列作品相似,具有综合诸家、集聚众说的共性,但立足点是法家思想。与秦国至秦朝初年的法家比较,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因此,它总体上折射出秦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