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传统的培养目标与模式受到挑战,如何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改革课题。作为传统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让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放光彩,是每一个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现实语境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民族院校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 ,这是当前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各类高校和民族院校设置的概况介绍入手 ,在将民族院校内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普通高校同类专业和民族院校不同专业深入比较基础上 ,分别指出各自异同 ,从而正确认识该专业的独特性和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意义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提高该专业人才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与迫切性的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应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以双向调研为前提,确立"类型能力"培养目标;以课程建设为依托,确定能力培养内容;以可行性为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能力培养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白城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实例,充分论证了在"发展的教育"这一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该采取的措施,具体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要实现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的转化,构建实训课程体系是一个突破口.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强化专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对接相关行业需求,构建了有效的实训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围绕能力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对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教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民族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民族高校汉语言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学生就业指导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并就如何增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就业率低,招生受限制等原因,在应用型大旗下日渐萎缩。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准≯制度,改革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深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其摆脱困境,继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能力和全面的知识素养等方面,尚不能满足中小学校的要求。基于需求导向,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应在学生的技能训练、课程设置、实践实习、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以提高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按照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本专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标准以及教师管理制度等方面实行体系化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新要求的合格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等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课程考核、专业知识水平综合测试、学生专业兴趣与热情的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亟待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否则,不仅专业培养目标难以完成,也难以担当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学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成果,要深刻认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避免误入选题的误区,建立正确的选题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其专业优势和文化地位面临严峻挑战。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科学发展途径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当控制专业布点和招生规模,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准确设定应用性方向,主动吸收相关学科的合理因子,丰富专业内涵,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许多理工科院校开办的一个新的传统学科专业。本文就理工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改革培养模式,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在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写作能力是最能彰显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优势的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从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写作能力的需求出发,思考和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突破"一体两翼"模式,改革写作类课程教学;确立"大写作观",开辟写作教学多样化课堂;构建网络实践平台,创新写作教学与训练;确保"四年一贯制",坚持写作教学与训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人格高尚、文化底蕴深厚、技能高超、实践能力强等内涵与特征。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课程结构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新的改革要求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语言表达、阅读、写作、教学实践等能力。因此,应该采取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强化实践环节等有效路径,着力加强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达到为基础教育阶段输送高素质优秀语文教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学内容纯文学化、培养手段和目标单一化、教学脱离实践,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新闻学科应成为改革的突破口.新闻写作的内容包罗万象,是连结理论与实践的最佳渠道;新闻工作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最终会成就大多数人的奋斗梦想.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尤其需要重视课外学分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依托课外学分来深化和拓广专业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个性,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处理教学规范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适应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肖娜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1):96-100
对外汉语专业相对于成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师资方面有较大的依附性,对外汉语的专业实践更是欠缺。对外汉语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并未实现教育部有关文件和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预期目的,造成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身份和发展方向的困惑。应从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凸显对外汉语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尤其需要重视课外学分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依托课外学分来深化和拓广专业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个性,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处理教学规范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适应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集中于对现存问题的分析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升.从新文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出发,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政策进行分析,明确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目的,即有效提升师范生职场竞争力,增加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衔接度和推进实践能力培养的信息化,最后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化、实践教学的时代性以及实践教学信息化三方面构建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