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盟自2003年起考虑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法国和德国。法德等支持欧盟解禁的国家认为,该项禁令阻碍了欧中“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以及欧中更密切的经济关系的形成。美国坚决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它声称,解禁会破坏西方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努力,也会危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尤其是台海局势的稳定。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暴露了美欧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美国在欧盟解禁问题上施压并获成功的事实表明,现阶段,美国有能力阻止欧盟形成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因此,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中欧关系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建构主义为我们研究人权、贸易摩擦和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等个案,分析中欧通过互动的社会学习过程产生共有知识,建构各自身份和利益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中欧之间的积极共有知识对于双方形成集体身份认同,促进双方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欧关系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建构主义为我们研究人权、贸易摩擦和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等个案,分析中欧通过互动的社会学习过程产生共有知识,建构各自身份和利益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中欧之间的积极共有知识对于双方形成集体身份认同,促进双方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负二项回归计数模型,从总量和中国视角分析了1995~2009年间世界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的经济贸易、报复能力、国际地位对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都有显著影响。具体影响为:中国的GDP增长率的上升、中国对主要对华反倾销调查国家的出口额占世界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总额占比的上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率的上升、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数量的上升都会增加世界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中国自主要对华反倾销调查国家的进口增长率的上升、中国入世则抑制了世界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与其它几个主要殖民国家相比 ,近代法国对华经济贸易的份额明显少于英、美、日、俄等国 ,甚至逊于德国。这一现象是值得关注当今中法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人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历史上法国对华经贸关系如何 ?本文描述了近代法国对华经济状况和近代各国对华经济关系中法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上海、重庆两市先后解禁马路摊点,此举引来一片赞赏。许多人把目光投向北京,希望北京市也能紧跟而上。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陈文占、罗益锋建议说,北京市应适当解除对路边摆摊的禁令,在特定的范围、特定的路段允许摆摊,也可以划出一片区域允许集中售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以及大学生结婚禁令的解除,我国在校大学生在性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性健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婚前性行为、性关系混乱、校外同居、未婚先孕、不安全人流等。甚至还有极少数大学生走上性犯罪的歧途。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不仅已经成为关系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1982年通过的商业捕鲸禁令是国际社会对捕鲸活动进行管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际捕鲸机制变迁过程中的里程碑。日本在商业捕鲸禁令生效后继续以“科研捕鲸”为名进行捕鲸活动,并采取一系列行动力图推翻商业捕鲸禁令,这包括使国际捕鲸委员会“正常化”、通过“金元外交”购买选票以在国际捕鲸委员会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在国内建构“捕鲸文化”、“吃鲸文化”等。反商业捕鲸的国家应该提高警惕并行动起来,以挫败日本对商业捕鲸禁令这一国际规范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大学生的婚恋禁令的解除,大学生恋爱挫折现象日趋严重,已为高校普遍关注。做好大学生的恋爱挫折教育的关键,在于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的新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井冈山大学大学生恋爱挫折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分析,总结出新的特点,并对产生的原因做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禁令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衡平法上的一种救济方式,其功能在于弥补普通法救济之不能,具有事前防卫侵害发生或侵害后果扩大的特点.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已初步建立禁令制度,但在理论基础、具体程序、司法实务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在此次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对禁令制度的功能、地位和程序作出规定,加强该制度与民事保全制度、调解和解机制、执行程序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国家形象”概念发展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国家形象的内涵与主要特性,借助“认知透镜模型”建构了美国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基本框架,指出首因效应、好恶效应、光环效应是影响美国对华认知结果的主要心理因素,而抽样错误、信息不充分加上文化、价值因素的过滤作用通常会导致对华形象认知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由于缺乏类型化思考和体系化构建,目前存在禁令概念表述不严谨、禁令类型缺失、禁令性质定位模糊、立法体系混乱、审查标准和程序规则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从类型化视角重构中国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科学划分知识产权禁令的类型,合理定位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的性质,选择“民事诉讼法+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单行法+司法解释”的四元层级立法模式,明确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禁令的实体审查标准和程序适用规则,将推进这一制度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内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从史料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捷克科学技术对华转移的内容与特征。以上海闸北水电公司、沈阳中捷友谊厂及对拔佳公司的皮革技术引进为观照对象,结合赴捷中国留学生如何作为捷克科学技术的对华转移的主体进行综合研究,认为20世纪捷克科学技术的对华转移主要建立在捷克的强势领域之上,并且不带政治附加条件等。并进一步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捷克科学技术对华转移将会走向双向与多元。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许多跨国公司把对华投资作为其实行全球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研究全球战略下的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战略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因素,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三种类型的跨国公司,即美国跨国公司、日本跨国公司以及欧洲跨国公司。本文将通过这些国家对华投资的战略目标、战略手段以及有关的战略哲学方面展开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其对华报道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通过EBSCO数据库,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法对新世纪初西方主流媒体的代表《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的对华报道进行关注度、内容和倾向性分析,可揭示西方的中国国家形象变化曲线及变化原因,利于探索媒体语篇、意识形态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从1993年度起,中国已成为接受日本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且今后中国仍是日本企业热衷投资的对象。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规模、速度、地域分布和产业分布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人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问题既是美国主要国内政治问题,是国家外交政策问题,也是意识形态问题;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美国政府和国会拥有共同的人权价值观念;美国对华人权政策背后永恒的动因来自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需求。美国的人权政策属于霸权干预主义行为,直接体现为文化帝国主义和“法理霸权”。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中间禁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禁令是衡平法上重要的临时救济措施。中间禁令在诉讼实体问题判决前做出,目的是为了保持现状,防止原告不可挽回的损失。中间禁令发布时间紧急,涉及原、被告及公共利益,因此限制很多:首先需满足四项一般实质条件,其次原告需提供相应担保;另外为保证禁令的正确性还通过上诉程序和撤销或变更动议程序对禁令进行复查。为适应紧急性并保证程序正当,中间禁令实践上分为临时禁止令和初步禁令两步发布。这些显著特点值得我国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WTO统计,1995年至2008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其中,由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超过2/3,成为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主力军;而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却退居其次。文章主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及时制止人格权侵权行为的规则供给需求,《民法典》第997条增设了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但尚待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没有为之提供配套的程序,《民法典》也未进行相应的规定,有必要分析如何构建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构建制度的前提是明晰其性质,而学界目前就人格权侵害禁令的性质尚未形成共识,多数观点认为是临时禁令,少数观点认为是永久禁令。鉴于这一制度借鉴自国外制度,借鉴对象的性质及相应规则对于分析我国人格权侵害禁令的性质及制度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从制度溯源开始,结合借鉴对象的性质、功能以及我国的本土语境,分析我国人格权侵害禁令的性质,并提出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的完善建议。我国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源自英美法上的禁令制度,而非直接来源于罗马法上的禁止令状或令状制度。英美法上的禁令制度既包括永久性救济,也包括临时性救济,还包括其他法官发出的命令;既有财产保全的内容,也有行为保全的内容,还有行为给付判决的内容。多数观点主张将人格权侵害禁令作为临时禁令的理由并不充分,且不独立于诉讼的禁令制度与我国既有制度相重复。较为妥当的方案是使人格权侵害禁令独立于诉讼,使其具有相对独立的制度功能;基于效率与公正的平衡,使法院既可以迅速发出临时性的人格权侵害禁令,也可以及时发出永久性的人格权侵害禁令,并且在同一程序中,可以先发出临时性禁令要求当事人在程序结束前停止行为,在程序结束时以永久性禁令取代之。基于人格权侵害禁令的内部差异,人格权侵害禁令的审查程序内部也应当具有相应区分。总体而言,人格权侵害禁令的审查程序应当介于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之间,情况紧急、作出临时禁令的应当接近非讼程序;其他情形则应当接近诉讼程序。法官审查人格权侵害禁令的申请时需要判断行为人是否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以及不及时制止是否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同时将公共利益纳入考量范围。人格权侵害禁令送达后即生效,对裁判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禁令仍然有效。人格权侵害禁令生效后被申请人不履行的,法院按照行为执行的规则实施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