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大江社区是修缮中的老旧平房地区,社区里稳定居住的还不到1000人,而这1000人里,除了租住在此的流动人口外,绝大多数都是独自居住的高龄老人。这些老人们对以往胡同里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家做饭家家飘香”的生活方式特别怀念,可现在胡同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每家每户也都因为拆迁而引发的种种矛盾隔阂很深。  相似文献   

2.
正他退休后无事可做,忽然想起绘图来;他用双脚丈量北京市区,记下胡同的地理风貌;数十载风风雨雨,他走遍了大街小巷,记下了胡同里每一个经典故事;他用20多个年轮,绘成了30卷北京胡同画册。如今,他已83岁高龄,他叫舒世忠。他想记下北京地理风貌,把胡同文化的历史留住舒世忠是满族后裔,1931年生于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龙爪槐胡同。舒世忠在这个胡同生活着,记忆中,童年时同伴们嬉闹的场景依然清晰。在他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前门邂逅     
那天我又一次约上几位老街坊,一起回北京前门西打磨厂去看看,在那里住了几十年,听说要拆掉,一条明朝的老街说没就要没了。我正在西打磨厂胡同口等人,旁边停着一辆带棚子的三轮车——在前门一带这种三轮车很多,专门拉外地客人胡同游——车夫是一位中年男人,腿有些残疾,冲着我说“:你不是要看胡同吗?我拉你看看肉市里的正阳楼,我就是在正阳楼里出生的。”起初我没有理他,因为这样拉客的三轮车车夫很多,大都这样招呼外地游客。他对着我多遍地重复着他的话,很有些锲而不舍地拉我去胡同游的意思。引起我兴趣的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是正阳楼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2009,(11):10-11
北京前门鲜鱼口内的那片胡同,是刘英毅打小生活的地方,哪个院子里种枣树,哪位大爷爱唱戏,哪家孩子有出息,他都门儿清。就算是后来搬到楼里住,但他根儿还在那,胡同里老北京人鲜活质朴的生活状态,欢快单纯的游戏场景,成了他脑海中最温暖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阵雨 《北京纪事》2016,(9):46-51
那天下午,我是从八大胡同的胭脂胡同开始游转的。说起八大胡同,其实就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京都胜迹》一书引用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曰: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畔弦歌杂(韩家潭),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系一小横巷),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京都胜迹》虽然这样引用,但八大胡同其实是个虚数。过去前门大栅栏附近的歌馆妓院多如牛毛,只不过八大胡同最知名而已。既是如此,北京人的说法就各不相同。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这八条。  相似文献   

6.
在老北京人中有一首顺口溜:东单西四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这首顺口溜的前两句说的都是京城内赫赫有名的繁华之处和商业区,后一句却道出了一条小小的门框胡同,而它为什么能和那些大地方相提并论呢?究其原因在于:门框胡同虽小,但它却汇聚了老北京的传统小吃,形成了北京特色小吃一条街,因此闻名遐迩,老北京人说起它来都会口水直流。 门框胡同位于前门外的大栅栏地区。它的南口就在大栅栏  相似文献   

7.
孟谦 《社区》2011,(22):1-1
记得曾在北京大安澜营社区采访过一位社区书记,当时谈起胡同社区的居民情况,他说一两句说不清,你跟我“串个门儿”就清楚了,他管这叫“下户”。大安澜营社区位于北京前门地区,胡同纵横。这位书记在这附近的几个社区都任过职,对这里了如指掌。那次随他人户走访,印象很深,他边走边估计谁可能在家,情况大都被他说中了。  相似文献   

8.
前门大街路东,施家胡同对过儿,有一家土黄色的二层小楼.那里曾是"前门第一诊所",附近居民称其"前门小医院".医院很小,两层楼上不超过五个诊室,很土,最昂贵的设备可能是一台x光机,但很经济实惠,曾是前门一带老百姓的"贴身小棉袄儿".  相似文献   

9.
陶春 《社区》2006,(15)
逝者:王凤桐性别:男籍贯:山东享年:74岁在北京市前门大栅栏百顺社区张书记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画面:风雨中,年过七旬的王凤桐老人戴着红袖标一丝不苟地站在胡同的深处义务值勤。见到张书记,老人总像孩子汇报作业似的大声报告:“您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天,就会站好这一班岗。”王凤桐没有给老伴留下更多的遗物,只是在他病危时,将几个社区执勤用的红袖标和《党章》郑重地托付给了老伴。这几个红袖标,曾经陪伴了王老汉10年。“他14岁从山东讨饭进京,到老了能够有吃有喝的,他就特别满足。”老伴说,他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0.
初见张巍,他穿着中式麻布上衣,察蓝色裤子,87式军用布鞋。他说布鞋穿了10多年,方便又实惠。他29岁,却对北京的胡同,胡同的讲究颇有研究,他说人一生可以带走的是一个好记性和一副好肠胃。他有着浓浓的北京情怀,眷恋着老北京的胡同生活。他是老北京网的“掌柜的”,正全心全力记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相似文献   

12.
"江米巷"——当年的东交民巷与西交民巷是一条胡同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它平行地夹在长安街与前门东、西大街的中间,分别位于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的东西两侧。东起崇文门内大街,向西一直到北新华街为止,全长3公里多,是老北京最长的胡同。元朝时,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  相似文献   

13.
川堂院旧话     
从解放前到上世纪80年代,我一直住在川堂院.这条胡同在前门外山涧口内.胡同不算大,在一般的北京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别看它小,解放前可有名声,穷苦百姓一提到它,脊梁骨都冷,那真是既怕又恨.  相似文献   

14.
张田 《北京纪事》2014,(8):98-99
砖塔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0余米,宽4米,因胡同东口南侧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它名气之大,并不是因为万松老人塔,而是因为它的“唯一”。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北京)。据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载,大都北京的城池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通,通胡同,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城内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在这二十九条胡同之中,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即砖塔胡同。罗哲文先生也曾说:“胡同一词,虽产生于大都,但其时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保存延续至今者仅砖塔胡同一条。可以说它是北京胡同之根。”在元人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生的书童问龙女的丫鬟梅香住址时,梅香说:“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剧中的“羊市角头”,即羊角市,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即今天砖塔北侧的胡同。从元朝到今天,700多年的时间里,砖塔胡同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更迭而消逝,反而连名称都保存完好,这不得不说是北京胡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不少留存下来的元杂剧中也常能看到“胡同”一词,如元朝的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杀出一条血胡同来”,这里便用“血胡同”来形容战争的惨烈。同时期的戏曲家王实甫也在《歌舞丽春堂》中写道“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虽然在这些戏剧中也都出现了“胡同”一词,但它们更多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使用,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却证明了“胡同”这种称呼,已经成了当时大都人的一种熟悉叫法。  相似文献   

15.
将于2011年开业的鲜鱼口美食街区位于前门大街以东,是前门商业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全长约260米,商业建筑面积约35,300平方米。将以鲜鱼口街为主街,新潮胡同和晓顺胡同为辅街,构筑点面结合、轴带相依的商业布局。  相似文献   

16.
汉文 《北京纪事》2015,(11):37-41
在北京前门一条胡同里,一处四合院中建了好多低矮的平房,顺着曲里拐弯的小巷,走过四五户人家,在最里面的两间房中,记者见到了98岁的王先明。  相似文献   

17.
瞎子兄弟     
<正> 第一幕开端胡同里的日常生活胡同里散发着一股腐烂物的臭味,一群瘦鸡在垃圾堆里啄食。娘儿们坐在家里,边聊天边纺毛线。孩子们吵吵嚷嚷。小商贩用宽大的铜托盘摆摊卖货,他们又说又唱,招来顾客。白天,所有的男子汉——串街走巷的小商贩、工人、清道夫和佣人都做事去了,只有少数儿童上学。孩子们之中很少有人能穿上破皮鞋或破拖鞋。吵架,苍蝇,忧伤,死亡。乌维德他没有把握地在路上走着,虽然他对这条路非常熟悉。他的双眼睁得大大的,但一点儿也看不见。他的眼前是一个连幻影都没有的永世荒洲。父亲死后,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母亲和两个弟弟也跟他出来了。札西姆一生下来也是个瞎子,而最小的弟弟萨米能看见周围的一切。他用那双浅褐色的眼睛快活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在五光十色的人间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寻访北京有特色的胡同和当地的名人故居.老北京人都知道,过去的宣武区今之西城区,在前门外大栅栏往西往北直到和平门虎坊桥一带,胡同聚集,而且有众多京剧名伶曾在这一带居住,并且多是几代人在这块地方居住,故名人故居比比皆是,所以此地一直被人称为京戏的"戏班窝子".下面就讲几个特有故事的胡同和胡同里有着遗闻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9.
陈樱  何新元 《老友》2009,(2):38-40
2008年暑期开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园内一片欢腾,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走进了这所高等学府。其中,一位八旬老人送一位女新生入学格外抢眼。这位女生叫孟晓琪,曾是一个保姆,而送她入学的老人则是她的雇主李凡斌老人。他使这位小保姆重返学堂,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如今又将她送进了大学校门,他用自己的一片赤诚圆了小保姆的大学梦。  相似文献   

20.
杨学友 《老友》2014,(3):55-55
正编辑同志:我是公交公司的一名司机。前段时间,我正驾驶一辆公交车在市区道路上正常行驶。在快要到达一个站台时,一位坐在公交车前部、年近80岁的王姓老人以车上人多,所携带的物件不便为原因,要求从前门下车。我没有同意,他便与我开始了争执,而且还赌气到站不下车。待公交车重新启动后,王姓老人还在指责我,突然他开始抢夺我手上的方向盘。幸亏我控制住了方向盘且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