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江苏扬州大学为例,基于2007、2008年在校学生的调查数据,描述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过程中的信息意向、搜寻渠道、工作搜寻时问频率、搜寻密度和搜寻成本,分析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对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收入与搜寻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显示.过高的工作搜寻成本是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工作搜寻行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三贴近"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患者增多,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贴近大学新生,做好关爱工作;贴近"心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贴近大学毕业生,妥善解决求职中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饱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包括了"就业难",还包括大学毕业生在职场初期难以适应角色转型,频繁跳槽导致的就业稳定性差和低端漂移现象.大学毕业生频繁离职导致的低端漂移,给大学生、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用人单位人事经理和大学生本人的行为事件访谈方法,探索了大学毕业生低端漂移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讨论了研究结果对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的既有知识将如何对其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品牌忠诚之外,既有知识各维度对网络搜寻动机的影响均趋于正面;网络搜寻能力和网络搜寻收益在网络信息搜寻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且二者均会对网络搜寻动机产生正面影响;网络搜寻成本在理论模型中的重要性则低于预期。总体上看,网络搜寻成本的显著降低将促成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重心从信息获取转向信息加工。研究证实了从多学科视角探讨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揭示了网络环境对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物流信息搜寻是托运人优化决策、调整经营计划、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依据.物流信息组织模式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在合理解释信息搜寻与物流信息组织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与物流信息组织模式.为获取物流信息搜寻行为特征,以上海市210个样本数据库为基础,基于结构方程建立物流信息搜寻行为模型.物流信息搜寻的结构方程模型重点分析托运人属性、物流信息需求以及信息源因素与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收入群体的托运人更趋向于进行物流信息搜寻;物流成本和货物在途实时状况对托运人物流信息搜寻的影响较明显;此外,在物流信息需求驱动下,托运人由于自身属性不同在信息源和搜寻行为上存在差异,托运人普遍认为进行物流信息搜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另一方面,不少临毕业的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着错误的就业和工作观念.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以前复杂,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政府、学校和学生本人都要积极采取对策,共同努力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压力,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岭南师范学院2011-2013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珠三角、粤西是毕业生主要就业市场;教育系统和企业单位是毕业生主要就业阵地;专业就业质量差异显著,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职教系统接纳毕业生水平低。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就业观念及择业行为特点,建议学校重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联,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的职业辅导工作体系,以内合外联的观念培育就业市场,积极引导大学生到中西部、基层农村、中小企业就业,培育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为高校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工作,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摩擦性失业与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职业搜寻理论对大学生摩擦性失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割;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对策:一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对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中介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三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了解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认真探索实施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将成为当前高校就业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毕业就业工作的规范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规范就业工作,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在分析近几年尤其是200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应从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畅通就业渠道,破除制约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障碍;高校要面向社会需求,根据学生成才需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就业观,积极拓宽就业空间等三个方面探求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仅把高等教育理解为培养高层次的理论人才;高校就业存在的不足:如对就业指导的讲座或招聘会式的简单理解、就业指导体系及工作软硬件建设的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技巧的不足:如观念陈旧、缺乏信心、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均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而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关键就在于:高等教育模式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中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网络利用与现实信息交流的加强;能增强社会适应性的就业基本常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确保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进展,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是确保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必须深切提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理念的认识,采取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人...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大学生就业工作在我国起步晚,现尚处于倡导和探索阶段,该工作的有效性亟待加强.为适应大学生就业工作新形势,高校要进一步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加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并将该项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use recent data on unwed new mothers living in urban cities to examine employment plans of low-income women the year following childbirth. We conceptually distinguish work expectations, a cognition; from work, a behavior. We argue that government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are related to the work expectations of unwed new mothers.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receipt of various forms of government and social support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work expectations. The only variations from this pattern were found for government medical assistance and support from the baby's father. Overall, these findings are contrary to the idea that self-sufficiency is more likely to be achieved when support is deni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ny effort to engage lowincome unwed mothers in work activity should consider the importance of support for employment. Rebecca S. Powers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t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ocial inequality, gender, work, and immigration. She is currently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gender norms and employment outcomes for single mothers. Michelle M. Livermore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Social Work at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Her work focuses on poverty and related policies, in particular factors related to work among poor women and social capital in poor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8.
提倡“就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的就业环境比较宽松,毕业生都有业可就;或社会就业形势虽然紧张,但这种紧张局势不是由于就业岗位不足引起的,而是由结构性矛盾引起的.片面强调“就业教育”会使学校工作偏离了人才培养这个重心,并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缺失、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变差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就业工作应解决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竞争能力,也会影响学校招生和办学规模,乃至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不仅包含“是否”找到工作,还同时包括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工作满意程度等內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认真思考和解决好三个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苏锡常五所高校1145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影响该地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有五个,即地区因素、工资因素、职业发展因素、所有制因素、职业认知因素.大学生的就业知识和接受就业指导的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因就业而出现了心理问题.苏南地区大学生既有创业热情又不乏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