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裂变式扩散:一种社会交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腐败与反腐败是一个不断博弈的矛盾过程,腐败的形态在反腐败中不断演变。随着腐败产生的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当前中国腐败现象的蔓延形态呈现出“裂变式扩散”,即腐败从个体向群体甚至向整个组织扩散,从低层级按管理逻辑向高层扩散。对中国腐败裂变式扩散现象进行社会交换分析,发现其存在两种动力机制:一是内驱机制,即腐败行动者为了更安全地实现利益扩张而建构腐败关系网络;二是外驱机制,即腐败行动者受到圈子内规范约束而维护腐败关系网络。腐败关系网络的生产和再生产导致了腐败裂变式扩散。但腐败的裂变式扩散是一个通过策略实施耦合上述两种动力机制的复杂过程。腐败行动者通过风险评估和试探交换策略来寻找腐败交换对象,通过拟亲化和服务渗透策略使自身进入“自家人”圈子,通过共赢共溃策略来增强腐败群体的利益共同体意识。腐败交换秩序是上述策略实施的综合结果,这种微观社会秩序生产着支持自身运作的规范与逻辑。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腐败根源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反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译介到我国并发生较大影响的西方学者的腐败根源论有三种 :民俗腐败根源论、寻租腐败根源论、现代化腐败根源论。当西方腐败根源理论被译介到中国时 ,学术界至少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译介者们的赞同声 ,另一种是怀疑者或反对者的质疑声。译介者们和赞同者们试着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中国发生的腐败 ,而反对者则拒斥西方的腐败根源论。我们认为 ,西方的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是在与我国有很大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不能盲目崇拜 ,照搬照抄 ,应自觉进行制度背景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发生较大影响的西方学者的腐败根源论有三种 :民俗腐败根源论、寻租腐败根源论、现代化腐败根源论。当西方腐败根源理论被译介到中国时 ,学术界至少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译介者们的赞同声 ,另一种是怀疑者或反对者的质疑声。我们认为 ,西方的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是在与我国有很大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不能盲目崇拜 ,照搬照抄 ,应自觉进行制度背景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腐败行为是有成本的。在经济学家看来.腐败行为是腐败官员作为“经济人”角色的一种“自觉”活动,但由于腐败破坏了经济系统既定的帕累托状态,损害了效率和公平,因而腐败被经济学认为是可“理解”但不可“容忍”的。现行的反腐措施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的实施也是有成本的,这或许不是最优选择,经济学家更希望找到一种制度能够“经济学”地“内化”腐败,使腐败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预防腐败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构筑严密的“制度防线”用以减少腐败机会,降低腐败“黑数”,使人不能腐、不敢腐;也要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主动抑制腐败动机,使人不思腐。二者双管齐下,并在道德制度化与制度伦理化的实践中充分实现二者的耦合,形成预防腐败的综合防御工事。  相似文献   

6.
关于党代会常任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洁政府的关键是执政党廉洁,而造成执政党腐败的重要根源是只“对上负责”体制可能造成的以第一把手为核心的高层腐败。党代会常任制是根除第一把手腐败的一剂良药。党代会常任制的核心涵义有三:一是党代会年会制,使党代会真正成为党的最高决策机关;二是全委会常设制,使之真正成为党的执行机关;三是党的纪委独立制,使之成为党的最高监督机关,从而实现执政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设与协调。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腐败。如何反对腐败江泽民同志对此作出了许多论述,其中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制度创新上治理腐败的思想十分精辟,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制度设立的民主性是防止腐败的基础,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制度是防止腐败的根本措施和重要条件,而制度创新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腐败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 ,并和公共权力始终相伴。人的贪欲是人的一种非理性的欲求 ,一旦假借公共权力 ,为自己谋求私利 ,腐败便产生了。腐败并不可怕。防治腐败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公共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法人腐败”的性质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法人腐败”,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 ,为了谋取法人 (单位和部门 )利益 ,在法人意志支配下 ,并以法人组织的名义所组织实施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和其他腐败行为。法人腐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腐败”和“群体腐败”现象 ,它具有“团体性”、“组织性”、“合法性和欺骗性”、“行业性和普遍性”、“权力性和职务性”等特点。法人腐败是一种深层次的腐败现象 ,是一种“系统腐败”、“体系腐败”和“结构腐败”。  相似文献   

10.
李峰梅 《南都学坛》2002,22(4):101-103
法人腐败是一种不同于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的特殊腐败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遏制法人腐败现象产生蔓延,有必要分析研究法人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便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