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同翻译观体现在译文必须完全表达原文的内容且译文表达方式必须完全符合译语的表达规范,存异翻译观体现在译文在忠实于原文内容又具有极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又要忠实于原文形式.由于直译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诸多差异,故基于直译概念来判断译文在兼具可读性的前提下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形式特征便失去了根据.既然译者是在认同原文文化之基础上进行翻译,则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性应体现在译文对原文的文化认同性上,故从文化涵化之视角来解释译者英译之忠实性乃是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主张的语域特点与功能出发,考察原文与译文的语域在译者的干预下的相同与相异的事实,得出翻译其实就是译者在原语与译语语境的共同关照下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语域的转换与创造的结论。原文与译文语域的特点与功能比较既可以为翻译操作亦可以为译文评介提供更客观的理据。  相似文献   

3.
语域翻译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场指语言发生的环境 ;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语场、语式和语旨三方面探讨了它们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必须注意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 ,能恰当地表达原文所赖以产生的情景语境 ,使译文与原文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4.
前景化是诗学和文体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在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表达尤为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文体价值和美学价值。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能忽略原文的前景化表达形式,而应当以恰当的形式在译文中给予保留,并且译者需要保留的是原文前景化表达形式的效果和功能。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前景化表达的翻译唤起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对形式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作者死了"解构了原文的中心意思,意味着译者作为读者在对原文的解读与译文的建构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译理论中由"译者施变",译者是翻译主体,译者活了。不同的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要通过对原文的异化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目的是让译文进一步接近纯语言,因此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限制条件是纯语言。而变译理论中,译者主要通过对原文的归化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目的是让译文能高效地传达信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要受读者制约。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中 ,译者不仅要有“语义意识” ,还要有“功能意识” ,力争做到译文与原文的意义等值、功能等同 ,才能确保译文的准确性。语言功能有多种类型 ,有时几种功能融合在一起 ,且有主次之分。译者务须准确判定语言功能 ,在突出主要功能的同时 ,应尽量体现次要功能。从文化、审美、修辞、韵律、习惯表述方法、语言实际效果诸方面入手 ,可较好地传译原文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7.
译者作为两种不同语言间沟通的桥梁,将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联系在一起。翻译过程中,译者这一翻译主体因素对译文的影响举足轻重。该文试图从译者的认知模式着手,通过对译者信息处理模式的介绍,探讨译者方面引起的翻译困难和翻译的可译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主述位推进模式的出现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建构译文的视角。译者可借助主述位推进模式来指导自己翻译的全过程。在正确理解原文的过程中.它可指导译者对原文进行主述位推进模式的分析,从而准确地解读原文把握信息整体推进方向;在充分表达原文的过程中.它可指导译者实现译文形式上的衔接以及语义上的连贯;同时.它还可指导译者实现译文再现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交际目的,使译文和原文达到真正的形神皆似。  相似文献   

9.
关联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译者对原文的认知主体性、对译文编码的主体性、译者主体与线索关联及译者主体意识与欠额、超额及译者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等问题,提出了翻译中译者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译者是最佳关联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0.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