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和维护公众利益,可以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运行效率。对国内外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以德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特点和模式;进而从公众认识、参与现状、参与机制和影响因素4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研究进展,认为公众参与是保证土地整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了今后中国公众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2.
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整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理论还不成熟。采用文献参阅法,从土地整理的发展阶段、内容和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德国、俄国和荷兰等国外土地整理的基本情况,并由此得出其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建立健全土地整理法律政策,重视土地整理的权属调整,拓宽土地整理融资渠道,重视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和高度重视土地整理规划等。  相似文献   

3.
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理论还不成熟.采用文献参阅法,从土地整理的发展阶段、内容和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德国、俄国和荷兰等国外土地整理的基本情况,并由此得出其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建立健全土地整理法律政策,重视土地整理的权属调整,拓宽土地整理融资渠道,重视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和高度重视土地整理规划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土地整理内涵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表明:我国土地整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公众参与少,后期管理和评价薄弱等问题。研究结论:提出重视土地质量提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公众参与、重视运行管理和后期评价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我国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构建土地利用规划制订、实施和修编过程中公众科学合理的参与机制是有效解决规划实施效果欠佳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提出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者平台(stakeholder p latform)来构建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并且以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对利益相关人的鉴定、选择和利益相关者平台的构建、运行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延伸和完善,是操作性极强的实施性规划,规划中必须十分注重公众的参与。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清明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例,探讨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步骤与方法,形成了一套公众参与村级土地规划的流程。但是由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在中国还没有广泛开展,其公共参与的方法等还有待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BC省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是加拿大第三大省,近20来,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大规模地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思路、公众参与、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监督体系等方面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介绍与总结,并结合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的战略背景需求,提出要从重视对规划区域用地冲突问题分析、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健全、融实施评估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过去两轮规划客观上存在诸多问题,新一轮规划修编面临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一系列基本问题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基本问题研究、尽快制订规划专门法规、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编制规划、重视规划的公众参与以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入手,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理念相背离的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具体建议,为树立真实意义的弹性规划理念,重新审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重点,准确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全面提升和规划实施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规划编制公众参与的真正实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乏公众参与是目前土地利用规划难以切合使用者的实际情况,不能为公众所接受的主要原因。公众参与缺失的成因主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定状况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制度供给不足和规划师的角色错位。要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层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政治文化、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选择合适的公众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