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邺诗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词语陈志强晚唐诗人曹邺,字邺之,一作业之,桂州阳朔县人,生卒年不详。他著有诗集三卷,已散佚,后人辑有《曹词部集》。《全唐诗》把他的诗编为三卷。明白如话,是曹邺诗歌的一大特色。他喜欢以歌谣体写诗,以口语词入诗。所以,他的诗大都通...  相似文献   

2.
论“宋初九僧”及其诗祝尚书关键词:宋初九僧诗歌创作晚唐体宋初诗坛,先后风靡着三个诗歌流派,即“元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这是文学史家的共识。宋末元初人方回编《瀛奎律髓》,其卷四七收“宋初九僧”之一文兆《宿西山精舍》诗,评曰:“有宋国初,未远唐...  相似文献   

3.
晚唐桂州籍诗人曹邺因出身岭南、屡举不第等原因萌生自卑心态,自卑意识在他的诗中有着或隐或显的表现。曹邺一方面以曹魏后人自居,向中原文化靠拢,一方面在诗歌创作中以复古诗人自许,通过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的方式来克服自卑心态。曹邺克服自卑心态,实现自我目标的文化动因来自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他最终以儒者的人格、复古的诗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4.
雍陶交游考     
雍陶,是晚唐诗坛颇有成就的诗人。著名诗人贾岛曾称赞他“不唯诗著籍,兼又赋知名。”无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一时名辈,咸伟其作。”可见雍陶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占有较高地位的。在研究晚唐诗歌时,对雍陶应该给予充分注意。雍陶,成都人,字国钧。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成都渡过的。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十一月,南诏嵯颠率兵攻打西川,占领成都,青年诗人雍陶离乱中离开成都,然后沿长江东下,到长江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是晚唐日趋寥落的诗坛上升起的一颗璀璨之星 ,他的《无题》诗是他用真心、真情谱写的人生的乐章。他以他独特的抒情方式宣泄他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 ,以他深婉曲折的手法倾诉他政治的追求与失意、爱情的欢乐与相思 ,以他饱蘸血泪之笔抒写他在人生这一污浊长河中流不尽的痛苦 ,从而使他的诗以“深情绵邈”、“寄托深措辞婉”① 的感伤、凄厉文风照亮晚唐诗坛。他的《无题》堪称“绝唱”。它是诗人在蕴藉、深沉、浓艳、曲折中对个人悲剧、社会悲剧的双重咏叹和深切感伤 ,是他人生清醒而凄婉的梦的再现 ,是他深邃的悲剧性精神世界的崇高展…  相似文献   

6.
杜荀鹤(846-904年),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是晚唐诗坛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有《唐风集》三卷,其诗“辞句切理,为时所许”(《旧五代史》卷二十四)宋严羽《沧浪诗话》将杜荀鹤的诗视为自成一格之作,称为“杜荀鹤体”.对“荀鹤体”诗,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同是宋人,魏庆之却认为“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为唐第一。”胡仔也指斥“《唐风集》中诗极低下。(《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真正能上继严羽,从诗体演变这一角度观察问题,并能使我们对“荀鹤体”诗的特征有所认识的,当推明人胡震亨。胡氏云:“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意,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乐天才具泛滥,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唐间自为一格,又一变也.……韦庄、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人曹邺在诗歌意象、体裁选择和思想情趣等方面效仿陶渊明,其诗形成了"高古奥逸"的风格,在历代效陶诗中颇引入注目.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曹邺个人对陶诗的主观选择;其次,他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背景;第三,他与陶渊明的思想皆杂糅儒、道,能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李群玉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恬淡超迈,于诗风日下的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时人令狐纷称他“苦心歌篇,屏迹林壑,佳句流传于众品,芳古籍甚于一时。”李群玉有集三卷,后集五卷传世。在李群工的诗歌中最能体现他艺术成就的就是他的山水诗。秀水柱庭珠在《中晚唐诗叩集》中称他的诗“于晚唐诸家最为超迈。”他的山水诗具备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宁静清绝的物象美和宁静清冷的特殊意境。诗人一生曾漫游过不少地方,但是他的主要活动还是在荆楚间。他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山水诗中有不少是以荆楚风情为…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广大教化主”的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诗歌推重写实通俗,平易流畅,甚至不避浅切,其诗歌在中晚唐的流播达到风行的程度.它的流播对当时诗坛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为当时诗歌创作树立新的审美范式,即元和体与元白体;另一方面对我国古代诗歌派别意识的觉醒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随着晚唐政局的昏暗,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进入更深层次,以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刘驾、罗隐、杜荀鹤、黄滔等为代表的寒门文人重新审视白居易诗歌中讽谕之作,并部分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济世讽谕的精髓,使晚唐诗文创作在“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与锋芒”.  相似文献   

10.
从微观的角度具体透视诗格和诗歌创作的互动是准确认识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的苦吟诗风与诗格的“磨炼”理论、晚唐五代的清雅诗风及其在诗格中的理论体现恰好体现出晚唐五代诗歌创作思潮、诗坛风气与诗格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沈亚之是中唐多能的作家,在古文运动中是韩门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不但在当时的诗坛上享有盛名,晚唐著名作家李商隐有专门拟其诗体之作,而且在传奇小说的创作上,不仅以其数量在同辈作者中处于领先地位,还在内容的开拓、风格的创新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种成功,奠定了沈氏在唐代传奇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纵观沈氏一生,却仕途坎坷,“静常遭尤”(《答李生书》),很不得志。在他  相似文献   

12.
姚合诗辨证     
姚合是中唐后期的著名诗人。以《武功县中作三十首》闻名于世,世号“姚武功。”他与贾岛交厚,风格也颇近似,文学史上有“姚贾”之称;和白居易、刘禹锡,张籍、王建也多有酬唱。其诗描写山县风光、表达下层官僚的清苦生活独具特色,因而在晚唐名重一时,形成“武功诗派”。在宋明两代,对“永嘉四灵”和“竞陵派”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是由唐而入五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在晚唐的诗坛上该是最后一位值得人们注意的作家了。关于韦庄的生年,夏承焘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即撰有《韦端己年谱》,以为“考端己生年,《镊白》诗‘新年过半百’一句最为坚证,只求考订此诗作年,即可考定生年。”而《镊白》诗的作年,夏先生以为此诗前二十一首有《闻再幸梁洋》  相似文献   

14.
“诗格”类的诗学著作在唐及五代时期特别繁盛,作者众多,作品繁富。不过,其多集中于初唐、中唐及晚唐五代,盛唐则仅有王昌龄一人写出了《诗格》一书。王昌龄之所以要在青春而浪漫的盛唐时期进行诗歌创作的同时又去写作《诗格》,乃是为了承负起“诗家夫子”的使命和职责,同时也是为了抚补自己任江宁县丞时心灵上的空虚和无奈,消解其难耐的悲怨和痛苦。这也正是王昌龄成为盛唐时期唯一一位写作“诗格”类诗学著作的诗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是有唐一代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并驾齐驱的第一人。他既是一个诗酒傍身的醉吟者,也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别茶人"。《全唐诗》收录其涉茶诗66首,其中以茶为主题的8首。白居易的茶诗大致可以分为名茶诗、饮茶诗、造茶煮茶诗、茶功诗等四类,其茶诗的诗体形式丰富多样,集唐代茶诗形式之大成,表现了一种悠然超脱的情趣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许浑,字用晦,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丁卯集》传世。许浑创作涉及题材甚广,其中送别诗颇为引入注意。一是作品数量多。在许浑530多首涛中,送别诗计89首,约占17%之多,在晚唐诗人中较为可观。二是精心之作多。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人好诗,多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许浑送别诗总的来看确有“感动激发人意”的艺术效果,这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理解许浑送别诗的创作及其特色,有必要先对唐代送别诗创作繁兴的背景加以阐发。  相似文献   

17.
许兆剑 《新天地》2011,(8):124-124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广的影响。李商隐诗中最能代表其纤巧凄美风格的是其以《无题》为题的爱情抒情诗,从爱情关系上,可将李商隐的爱情诗大略划分为两类。一是实有其事的,这类爱情诗抒情对象明显、特定,与诗人具体的爱情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8.
唐·曹邺《对酒》:“爱酒知是癖,难与性相舍。未必独醒人,便是不饮者。晚岁无此物,何由住田野。”  相似文献   

19.
明朝人胡应麟在他所撰的《诗薮》外编卷三中说: “唐诗人千数,而吾越不能百人。初唐虞永兴、骆临海,中唐钱起、秦系、严维、顾况,晚唐孟郊、项斯、罗隐、李频辈,今俱有集行世。一时巨擘,概得十二三,似不在他方下。独盛唐贺知章、沈千运稍不竞。”  相似文献   

20.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是金诗人元好问对晚唐诗坛别树一帜、独放异采的大诗人李商隐的评论。虽然元氏把李南隐和北宋初崇尚其诗的杨亿、钱惟演等人标榜的“西昆体”(刘贡夫《中山诗话》)混为一谈,是不恰当的,但是此诗却集中表达了人们殷切地盼望解释清楚李商隐诗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