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语常常带有语用松散性,交际者理解话语时会出现词语的意义伸缩。话语的理解是一个语用充实的过程,交际者理解话语时需要通过恰当的语用充实才能获得最佳关联意义。言语幽默是基于话语语境意义与最佳关联意义之间强烈的反差而产生的。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交际双方对特定词语进行不恰当的语用充实或没有进行语用充实,都可能使其中一方对话语的...  相似文献   

2.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交际,而交际的过程是理解意义的过程.具体话语意义的理解总是依靠一定的语境,是其在一定语境下对话语的语用充实.语用充实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和冗余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有语用制约作用,通过对认知语境假设选择的制约和对推导话语所表征的语义信息的制约,使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过程中,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取决于与认知语境的对应关系及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语篇分析和语用学理论为依据,探讨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及语境在交际中解歧、明义的语用功能。文章指出,词汇语境线索可激活心理图式,帮助理解语篇;情景语境因素对语言活动的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或话语的意义;文化因素是一种共时性的语境因素,它会影响交际双方对话语的理解,并导致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听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对人类交际的关联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话语交际实践,提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是必须依靠推理来进行的新的语用学观念。而听力理解的目的就是从话语所提供的语境中进行语用推理,力求语境效果,寻求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对关联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模糊限制语常常出现在口语或者书面语中,起到避免承担责任、使话语更加礼貌、促进交际顺利进行等语用功能。而这些功能的体现常常需要结合特定的语境进行推导。通过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在话语内容的理解中,语境制约下的模糊限制语所体现的语用功能常常能够促进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7.
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语法隐喻是语法隐喻的主要类型,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从语用的角度看,人际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相当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使用人际语法隐喻可以维护礼貌原则,有效地表达对别人的礼貌。根据关联理论,人们理解人际语法隐喻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话语和语境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以顺应论来考察,人际语法隐喻是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顺应交际语境作出的话语选择,是在与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交际中话语理解离不开语用推理。传统的话语理解模式是建立在严格追求精确理解的二值逻辑基础上的代码模式,它不能真正解决交际中话语含义的理解。源于客观世界、大脑物质结构及思维意识等因素的模糊性决定了语用推理的模糊性。模糊思维贯穿于语用推理的整个过程,使推理富有适应性、动态性、灵活性等"活性"特征,从而有效、快速处理交际中话语含义的理解。语用推理的模糊思维属性对人工智能研究能带来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的过程涉及说/作者运用语言进行编码和听/读者依据语义、语境、及相关信息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成功的交际更涉及说/作者有意图的行为以及听/读者对该行为的识别和理解。话语标记是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话语/语篇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是说/作者用以进行有意图的编码和听/读者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认知为视角,从互动功能和语境关联对话语标记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从而明确话语标记在话语/语篇建构中对传达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所起的制约或指导语用推理的作用,获得语言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意义和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概念。语用学研究的话语意义不同于语义学研究的句子意义,语用学研究话语意义时必须考虑语境因素。语境是动态的,意义的建构离不开对动态语境的准确理解,要实现语用研究中的交际功能必须在动态的语境中去建构说话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