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礼记》是时代与现实生活的风雨催生的学术之花,是儒家在“礼崩乐坏”时代反思重建政治秩序和价值观念的产物。它承载了原始儒家在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焕发出的学术激情和文化精神。《礼记》以“仁”释礼,表述了新的学术思想和时代的先进文化;礼学蕴涵了儒家学者对时代忧患敏感而深切的体验,以及他们欲消除时代忧患的强烈责任意识。应该研究《礼记》学术思想的时代精神,从一个特定的学术视野观照儒家礼学之精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这在人们的饮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中国饮食礼俗和习俗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探讨中国古代饮食活动中的礼俗和习俗,对于深刻认识中国饮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循礼蹈矩的古代饮食礼俗礼是我国数千年历史的核心,具有我国一切文化现象的特征。礼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有关国家的典章制度、社会的生活习惯、个人的行为规范等,都包含在内。 1、礼俗产生于饮食礼是以俗为基础的,俗既有礼的成分,则俗就形成的礼俗。最早的礼俗,是从人们的饮食生活中产生的,《礼记·礼运篇》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三、礼制考论 礼之别异,一在于仪,二在于制。礼制是对礼器形制和数量的规定,是礼义在物体层面的体现。《礼记.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礼的分配作用和节制意识要求不同社会阶层在器物使用上有所区别,礼别尊卑、上下的社会意义也要求在仪式所用器物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也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历史与社会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曾经滋养了中国社会,培育了社会秩序与安宁.礼的滥觞、成型与辐射都体现出对社会和谐与人际和谐的诉求.礼文化在当今和谐社会、和谐中国乃至和谐世界的建构中当能焕发新意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吕大临《礼记解》对"礼"的起源与功能、本质和根据的思考寄予了其回复三代、重构价值世界的理想,其中对"交"尤其是君臣之交的考察体现出他对现实政治的构想。同时,他的礼学与心性论相配合,"礼"奠定了儒者生命的基本格调和精神追求,"礼以修身"和克己存养相辅相成,是君子成德的不可或缺的工夫。  相似文献   

6.
在汉宋礼学思想史上,郑玄和朱熹的礼学体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郑玄精心构建了以《周礼》为中心的礼学体系,而朱熹却反对以《周礼》为经礼,主张《仪礼》是礼经和本经。郑玄的三《礼》统摄诸经,影响极其深远。朱熹注重学人研习《仪礼》,其《家礼》《仪礼经传通解》对宋以后的学术和社会都有着深远影响。与郑玄礼学重文本不同,朱熹礼学更重礼义的创发,其对《礼记》中《大学》《中庸》的诠释最见其礼理双彰的礼学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7.
徐燕斌 《兰州学刊》2006,(12):108-110
“礼”是古人取法天地而创设的一套理想的人间秩序,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精神的追求。礼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个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对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8.
《礼记》是中国礼文化的重要经典,其《学记》篇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蕴含着师道之尊、教学之序、为师之德、为学之道等丰富的教育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成分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适价值。针对当前教育领域种种不和谐的关系和现象,《学记》之教育伦理思想对教育生态环境、教师伦理、师生关系和学生成人成才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熹称"明明德"、"亲民"、"止于正善"为大学之纲领。本文将以经典为依托,训诂章句、阐发义理,探求"三纲领"中的"修己安人"之道。《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其古本是指戴圣所传《小戴礼记》的第四十二篇原文。据西汉刘向《别录》载,现存《礼记》以关于"礼"的"通论"篇目最多,《大学》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既是研究"礼制"的文章,又代表儒家之理想,是先秦儒家伦理、政  相似文献   

10.
杨勉  郇瓛 《阴山学刊》2010,(4):111-116
"和谐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已成为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和国际战略的重要目标。"和谐世界"政策是"和谐社会"政策的国际延伸。"和谐世界"理念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哲学;秉承了中国外交一贯的价值观;是中国外交新阶段的标志性话语符号。"和谐世界"所提出的目标和展示的观念代表了一种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类共同意愿的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国际政治理论的新范式、国际关系未来的新憧憬。  相似文献   

11.
《礼记》与中国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对"礼"作综合阐述,形成中国礼文化系统.中国礼文化包括三个主要内客:礼义、礼节、礼仪.礼义,是礼文化的精神统率与核心意义;要实现礼又需要做到的行为的节制与规范,这就产生了礼节的德目;而礼仪则是礼的行为表达与仪式表现.历史与现实都已证明,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与践行,而<礼记>一书所阐述的礼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思想宝藏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2.
孙娟 《阴山学刊》2011,(5):49-52
周公制礼作乐是先作乐,后制礼作乐。当时还没有形成新的礼乐制度,因此主要是按照三代以来"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的传统。作乐在翦商当下,以《大武乐》为代表;制礼在六年之后,大会诸侯时,《诗经》的第一个文本因此形成。诗乐舞三位一体,可以分合,也有的诗乐舞并不匹配,如《大武乐》和《大武诗》。  相似文献   

13.
康敏妤  杨娟 《南方论刊》2007,(9):61-62,67
人权作为一种普遍道德权利,不应当只以西方人权为标准,在讨论人权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时候,应当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提炼那些符合人权原理的思想和精神,而"礼"所追求的和谐精神中隐含的人权因素,正可为人权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找到连结点。  相似文献   

14.
丁进 《学术月刊》2012,(6):126-136
汉初礼学研习分化为礼义和容礼两派。徐生的容礼派与朝廷太常机构形成朝野互动,仕途目标为太常礼官大夫。高堂生完成了《礼经》十七篇的恢复和整理,初步形成了礼经家法传统。后仓撰成《曲台记》,推士礼而致天子,完成了礼经师法的创立。戴圣编《小戴礼记》四十九篇,从《礼古经》、《礼古文记》、《明堂阴阳》等文献中获取思想材料,创小戴礼家法。戴德编八十五篇《大戴礼记》,取材范围远超戴圣,显示了对天道、人性、历史和政治技术的浓厚兴趣,创大戴礼家法。庆普后学在东汉致力于国家礼典建设,将庆氏礼学发扬光大。郑玄对今、古文《礼经》文本进行校勘,择善而从,扬弃了各家法的缺陷,又利用《周官》解《礼经》,取得了空前的礼学成就,终结了两汉礼经学以师法和家法为标志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礼的起源和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是中国文化史和经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历代经学中的“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和“通礼”的著作,真是汗牛充栋。清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这类书便达四十七卷之多。在《清通考》和《清续通考》中,亦占有很大的篇幅。二十五史中大都有《礼志》、《礼仪志》或《礼乐志》等。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尤其从西汉儒家独尊局面形成以后,礼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社会的御用儒家,为了把礼贯彻下去,无不竭尽其力鼓吹礼的神圣与永恒的。解放以前,不少封建利益的维护者,也是打着“礼治”的旗帜,唱着“礼为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高调,来抗击现代进步思潮,企图达到复古的目的。他们别有用心地把礼的起源与本质问题弄得一塌糊涂,不是简单空洞地提出“礼源于祭”,就是抽象地认定“礼源于俗”。最近有些文章的作者,毫不掩饰地把礼说成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归纳起来的概念,因而不能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它。这是反科学的。本文企图就礼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作试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佤族孝道文化主要包括善事父母、尊敬老人、孝敬是"礼"、尊祖敬宗四个方面,在凝聚民族情感、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中国式养老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研究和借鉴"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社会和谐"作为我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这一重要理论的产生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和谐"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适应、反映、表达、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宋明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封建的思想文化。它以自然经济、血缘宗族依附关系为根基,以维护皇权、神权、父权为中心的严酷等级秩序的"礼"为基本范式,有其内在的同一性和根本价值指向,有导源于这一中心的本源性的统治与服从关系,是一种自足的整体性体系。我们应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我们当前的社会变迁与生活的现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9.
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三字经》对世人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善"的人性观及教育的积极作用,遵循秩序的积极人伦关系,和谐共生的积极自然关系,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民族认同感,学以致用的积极人生态度。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阐释《三字经》,提倡通过修身自励实现自我,达成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学思想,使当代中国人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礼"既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亦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儒士们对"礼"进行了持续不懈的论究:从具体事物的礼仪规范,到普遍的社会规则;从礼的内涵本质,到礼的价值功用;从制礼的准则依据,到礼与法(刑)之间的关系等。《礼》有"三礼",其中的《礼记·曲礼》提出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著名论题,由此也引发了历代学者的争议和探幽。对这一论题进行当代诠释,既有助于深化对古代社会礼治思想和制度的理解,也有助于当今中国在"新时代"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方略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