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会,我们党选举出了新的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确立了未来十几年党的工作重心与新的历史任务。对十八大以来领导人代际交接制度化的确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关于"五位一体"布局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关系进行解析,探讨如何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做好党的政策精神宣讲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党的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党在中国政策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也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演进的政策逻辑,但其前提是必须厘清其中的基本问题:党的政策之内涵指向、体现形式及贯彻方式。确切地说,党的政策应指广义上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策;其体现形式主要有文件、著述和谈话3类形式;而其贯彻方式则分为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两类。  相似文献   

3.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精准把握要点和精髓,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提高师生对党的政策认识并准确把握政策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做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党的形势政策观的价值取向,就是我党在分析形势进行政策活动时所指向的一定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维护工人阶级的统治地位和阶级利益作为党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们同时也是党在分析形势进行政策活动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命题,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基本遵循.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原则要求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历史思维和树立大历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主要意涵与实践要求是:以党史上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先富共富”的科学构想,符合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它成为我们党的一个大政策,并已取得丰硕成果.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允许和鼓励先富,目的是为了更快实现共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政策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但要把握好“度”和时间界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其劳动异化、世界历史与经济危机的形势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反侵略的人民战争、阶级斗争、政党建设、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的本土化时代化发展等政策策略体现了其坚持问题导向的人民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特点。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及其特点,对于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荣誉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本质及价值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荣誉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誉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对待荣誉的态度,不仅决定着自身命运,决定中华民族的形象,决定我国文化的软实力,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而且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导荣誉观的价值取向。强化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自觉从党、国家和大学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搞好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则。民族区域自治由党的政策到国家的政治制度 ,再到国家的法律的演变 ,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由国家的正确制度 ,到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 ,再到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演变 ,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区域的自治制度的重视程序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机制新论─—兼谈教育在人本质实现中的作用李臣之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基本范畴之一的人的本质及其实现问题,是一个极富有争议性的问题,马克思化费了毕生精力对此提出了科学的规定。然而,人们在讨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观时,有的往往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建国后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政策的历史分析 ,指出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 ,尽管由于时代和历史背景的不同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策调整 ,但是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基本立足点和对台工作的战略考虑上 ,是一脉相承的 ,充分展示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开创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及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文章通过回顾我国“依法治国”的光辉历程,特别阐述了司法公正及建立司法公正之师之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最后,从现实国情条件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历史条件下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司法公正之师的具体途径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群众工作就是党的政治工作,是研究和解决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仅是对社会,也是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史经验和本国国情制定了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即利用与限制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和平改造的巨大成就,并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这一时期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依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建国初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依据,力求通过这种探讨对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其主要思路和对策是:加强高校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精心打造、锤炼和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起表率作用的党务和德育教师队伍;突出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渴望成才和要求入党的有机统一;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构建全员、全课程德育体系;搭建开放性教育平台,整体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并进行了积极实践。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从植树造林到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从科学发展再到绿色发展。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建设内容、途径方式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与实践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指示 ,该文阐述了我们党现行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成因及历史变革 ;论述了在新形势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思路 :应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 ;要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 ,创建党政关系法律化、制度化的新格局 ;应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推进政治体制不断创新 ;要改革党内决策和选用人制度 ,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 ;应健全党内外相联系的监督机制 ,建立新型的权力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党内活动的根本准则。建党以来,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八大,随着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得党章不断得以修正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作为党章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和实践也实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了解党章修改的基本情况,分析历次党章对党内选举相关内容的修订,以及历次党章修改对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推动作用,对于探索新时期保障和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高校领导体制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几经沿革,最终确定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结果表明,这是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20.
建党百年来,保障和改善职工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目标与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政府采取系列举措,尽其所能地给予职工生活以基本保障。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应对职工生活困难面有所扩大、程度有所加深的新情况,党和国家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出发,协调处理宏观经济调整工作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工作之间的关系,适当加大对困难职工的补助力度。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党和国家创造性地提出将职工互助与困难补助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转为提倡和推广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财政和职工负担的基础上,尽力减轻职工生活困难并力争有所改善。总而言之,1961—1965年党在应对职工生活困难问题上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形成的理论思考,可为新时代民生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