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段云章、丘捷两位同志的新作——《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军阀》的付梓,无疑是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的重要实绩.近十年来,孙中山研究有着重大的进展,专著、论文和资料汇编不断出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气象.但是,决不能认为这项研究任务业已基本完成.严格说来,孙中山研究还大有待于拓展和深化.而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迫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事实上,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的错综复杂关系,构成他的毕生政治生涯的一个侧面,有着  相似文献   

2.
和平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孙中山的和平思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主要体现在:积极主办纪念活动、学术会议,加强海内外学术界之间的交流;相当数量的论文和相关的研究著作发表;以及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增强.展望未来,孙中山和平思想研究仍有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的空间:首先,积极开展与同一大时代的革命家、思想家的横向比较;其次,深入反思其缺陷和失误;再次,加大挖掘其世界意义的力度;最后,努力回归阅读与研究孙中山著述原创文本.  相似文献   

3.
<正>《广东社会科学》从1996年起辟"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专栏,锲而不舍15年,深得学界同仁的倾心与爱慕,蔚为该领域的学术高地,对拓展和深化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居功至巨。值辛亥百年大庆,忝为见证人之一,感奋无似。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思想研究述评——大陆学者四十年来实绩综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台湾师范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的“孙逸仙思想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4月下旬在香港召开.本文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磊研究员提交给该研讨会的文章.该文对建国以来大陆学者研究孙中山思想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深刻的评述,该文虽然以台、港、澳的学者和国外学者为主要对象,但对于我们了解孙中山思想研究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均有裨益.本刊特予以全文发表.  相似文献   

5.
深化与拓展孙中山研究张磊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已近70年,中国和世界在这期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他的光辉形象并未在时光流逝中淡化。他在炎黄子孙中间受到普遍的尊重,而且获得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层次国家的人们的广泛认同。这是...  相似文献   

6.
从伦理学的角度探析孙中山的伦理思想,不仅可以拓展孙中山研究领域,也是我们建设现代化的民族道德的深层课题。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孙中山的行政道德观进行论述,冀有助于孙中山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所著的“孙中山的社会政治与哲学观点”一书的第五章。原书在“前言”中说明本书的特点是:系统地研究了孙中山的世界观;论证孙中山对阶级斗争的立场和观点;以具体的材料,揭露国民党右派及反动的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歪曲孙中山革命学说的企图。原作者谢宁同志是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孙中山思想的专家,1955年冬,曾到广州访问,并到过孙中山故乡——中山县翠亨村参观。这一章的内容,基本上综合了以上的特点,是全书的结论性的一章。译文的个别地方有过删节。  相似文献   

8.
列宁离度评价孙中山,誉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毛泽东同志肯定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的先行者;宋庆龄同志推颂孙中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这些都是十分确切的科学论断。张磊同志在所著《孙中山思想研究》中力图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相似文献   

9.
贾孔会 《兰州学刊》2007,6(8):135-137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涎生以前最为进步的经济思想之一.几十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关于发展国有经济的一些思想和主张,对于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七月二十五日,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在广州宣告成立.该研究会系广东地区孙中山研究者、爱好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在成立大会上,产生了研究会的领导机构——一个由三十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曾生任名誉会长,金应熙任会长.陈锡祺、张磊、李时岳、胡守为任副会长.梁威林、杨康华、郑群、张江明、黄焕秋、李福海等被聘为顾问.黄彦任秘书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协调广东地区各方面研究孙中山的力量,组织和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活动;建立与国外研究孙中山的团体、个人的广泛接触,特别是加强与台湾、海外华侨港澳同人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月刊》去年第5期发表了郭剑林同志的文章:《孙中山与吴佩孚》.郭文对孙中山后期与各派军阀周旋、斗争的历史做了较细致的描述与研究.这对于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史的研究都将是有益的贡献.但是,有个别论断,值得提出来就教于郭剑林同志及各位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革命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大陆30位专家学者汇聚广东省中山市,回顾近年来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研究的状况,就如何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研究各抒己见,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冀图推动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不少同志重视了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这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但笔者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单体的、独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和他的本体思想——民主主义思想,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研究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它与其民主主义思想放在一起来考察。孙中山青年时代,不仅生活在苦难与革命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而且也奔波于世界革命的洪流之中。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1918年5月,滇、桂军阀为了排斥孙中山,改大元帅制为总裁合议制.孙中山愤而辞职,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一般论著都以此作为孙中山对军阀本性认识发生“质变”的标志和根据.这一概括是否符合实际?孙中山是否在自己的政治行动中如同宣言那样实行了依靠工农群众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政策?是可以研究的. 笔者坚持认为,虽经共产党人的帮助,孙中山晚年的政治实践、革命战略的重心,仍然是依靠军阀反军阀,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依靠工农群众反军阀.他仅能做到他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所能做到的这一步.超出此点,即意味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本人是“终身不悟”的.我们不是看他说过什么,而是看他做过什么.现就一些重大战争问题看孙中山与军阀的关系,再述管见,求教于胡显中同志与学术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研究为学人百年来接力耕耘的重点领域,曾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之交被誉为"显学"。本文在分析显学"困惑"因由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未来的孙中山研究,既要拓展孙氏"个体身份"的多重维度,又要深化孙中山"不同团队"的复杂层面,以还其人之本原;既要研究其"中国式"路向的独特建树,又要深化其对世界的贡献,以表其功之辉煌;既要将孙氏的思想接载当今的"地气",又要发掘新史料以升华"底气",还要恢复学术争鸣之"元气",以彰其"用"之价值。甚者,学人的学德、学风与学品之升华,诚为孙中山研究深化之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 张磊同志撰写的《孙中山思想研究》是一本独具特色,颇有创见的学术专著.该书由中华书局于一九八一年出版,全书十八万六千字.它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一生;着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理论基础——哲学思想,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力求做到既不苛求,也不溢美,实事求是.全书分导言、民族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的理论——哲学基础等五章,还附录了孙中山主要活动年表.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研究,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清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民国时期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研究,大体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界,分为初始和发展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整体研究呈粗线条、轮廓式的特色,论著较为简单,属于介绍性的通俗简易读物,但其具有开拓性,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后一阶段,显示出有三个特点:从民修书发展到官修书;征集、整理和出版孙中山文献资料取得颇大成绩;研究领域明显拓展,已逐步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课题研究体系。更值得注意的是,还出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孙中山的著作,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孙中山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由于国民党正统史观的指导等原因,民国时期孙中山研究在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及学术质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中山大学、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学者孙中山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7月25日至29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收到论文79篇。会议就下列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关于孙中山的个人品质和政治性格问题。有的同志指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矛盾统一,构成了孙中山政治性格的重要特征。具体地说,孙中山的信仰的理想化程度愈高,其实用主义倾向也就愈广大。但其实用主义倾向的极端发展没有改变其政治性格;具体策略的错误不论多么严重,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孙中山的人格。有的同志具体分析了孙中山伟人品质所包含的政治品质、心理品质等各个方面。认为这种品质为孙中山跻于二十世纪初年时代潮流的峰巅提供了主观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以革命家的视野和气派,站在浩荡前进的历史潮流的前面,在科学的进化论指导下,自觉地把现代民权观同历史上的民本主义对接,并从时代高度拓展与深化了民本主义思想内涵,通过现代民本主义的崭新理论形式,在中国民主革命和共和建设中,显示出巨大的思想威力,其丰富新鲜的思想内涵,谱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丽篇章.  相似文献   

20.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由于平均地权涉及了民主革命中至关重要的土地问题,因此三十五年来,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研究普遍受到重视,并且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意见.现将建国以来有关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研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平均地权思想的产生及来源过去根据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回忆,多以为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产生在1869-1897年间.认为当时孙中山正在伦敦游历,亲眼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社会状况,接触到西方的社会主义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