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厌作”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写作时是无话找话,完成任务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其实,只要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融人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在谈到作文教学原则时说:作文教学“坚持从内容人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其实,他们只是不善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叶圣陶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运用学生积累,靠的就是联想。种种联想的迁发、扩散、引申,常常还是避免选材枯燥和老化、开掘不深、立意不新的有效办法和主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应培养“能够接受知识、积累知识并且能够创造知识的‘求智’型人才”。所以,在今天,任何的“灌输”教学都将黯然失色。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作为学习和研究母语的学科,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就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每当节日的时候,以发短信形式表示问好。我紧紧抓住了这一“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短信,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的作文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程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生活的贫乏是作文教学收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应把学生的生活与作文紧紧连缀在一起,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而“生活作文”的策略即在于它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学生的作文有内容、有个性、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必须根植生活。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之变“无意”为“有意”,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作文,概括地说是强调“真”。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的“真”从何而来?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在广阔的、繁杂的、不断变幻的牛活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我以为只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懂”生活,感悟生活,就会使学生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从而达到“欲罢不能”的乐写境界。那么,何为“两条视线”?也就是渊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会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9.
题材雷同、内容老套,脱离儿童现实生活,是目前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应该提倡让学生的作文回归他们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的生活,抒发真实感情;要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幼稚的想法,肯定充满童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每次布置生活日记,我都会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可是,时间久了,孩子的日记越写越干巴,索然无味。应该说孩子越写越头痛,我越批越没劲。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提起写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显然是学生在脑海中缺乏可供习作的素材,也就是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源”应来自于生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这阶段一定要注意“化难为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教学“化难为易”的关键所在。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可见观察很重要。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说到底是一种“倾诉”,也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和自己心中的情告诉给别人听。照此说来。习作应该不是件难事。可为何大多数学生却怕写、厌写、写不好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平时基本上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得学生与外界的人、事、物接触太少,脑子里积存的生活信息量不够。素材匮乏,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无“厚积”岂能“薄发”!由此。“榨”出来的习作为强言之物,以空话、套话应付,非真情无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开拓习作的素材源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走生活教学之路是作文指导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的习作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小学语文中年级更应注重策略的运用,通过激发兴趣、洞察生活\阅读积累,丰富学生体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的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地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地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活水”指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素质,由重形式转为重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强调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们走出“囚笼”,奔向那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初涉写作,学生除去发挥原有积累的词汇与组词造句基本技能外,碰到的首要问题是“写什么”?“怎么写”?前者主要是确定主题、题材,后者主要是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技巧,诸如谋篇、剪裁、修辞等,但前者又是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作文教学的改革应在“改”字上做文章,对作文的批改,应从教师的批改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自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那么,应怎样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呢?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给了语文教师教改的胆子、创新的路子、教学的金点子。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怎样使学生学会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思想感情呢?作者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作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低年级的老师常常忽视了对学生作文方面的有力指导,忽视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积累语言、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厚积才能薄发”,是历来作家的经验之谈。所谓“积”,一是生活的积累,一是语言的积累。只有生活积累厚实,作文才有素材;只有广采博取,如蜜蜂一样,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