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勇 《南都学坛》2014,34(6):42-47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他的自我矛盾密切相关,这种矛盾包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极性"特征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巴金的生命体验与无政府主义信仰本身的矛盾。以某种形式解决这些矛盾,不仅是巴金接受世界、认同自我的前提,也是贯穿他创作过程的一个最核心的个人化课题。巴金通过小说艺术处理其自我矛盾的方式变化,对他小说的创作类型及风格变迁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又是一个历来就有很大争论的作家.自从他的处女作《灭亡》问世以来,许多文章对他小说的评价差异颇大,但有一点却是大致相同的:那就是都指出了巴金小说中存在的忧郁性问题.我以为,比较全面地考察和探讨巴金小说中的忧郁性问题,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巴金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以及他创作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3.
作为无神论者的巴金,自小却受到深刻的宗教影响,他将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与自小所受母亲的爱的教育及无政府主义的大同世界理想结合起来,构成了其爱人类爱世界的思想、为理想而牺牲的精神及浓郁的忏悔意识。这些不仅可在巴金的人生途中寻觅到痕迹,也可在其诸多创作中得到印证。本文力图通过对其小说《田惠世》以及主人公的分析,来展示巴金的这一宗教思想,进而对巴金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两个一致”是巴金的真实现的总纲,以“比较象活人”为尺度的性格真实是真实现的核心;巴金的功利观由崇高功利和现实功利两部分组成,把人变得更好是他的功利观的核心;巴金审美观的基本特色是悲剧美,悲剧美是他的忧郁性情感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5.
出走与回"家"--巴金人格的精神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伟 《东方论坛》2001,(3):36-41
家族制度是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在结构上它和专制国家相互贯通,觉慧的离家出走,是巴金告别专制政治的精神寓言;但同时,家又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在文化上它又是中国人普遍的精神栖居地,这就使巴金很难切断和家庭的情感联系.随着无政府主义理想精神的逐渐淡弱,随着日寇强邻入侵下国势的日趋衰微,巴金的家园意识不断强化,然而巴金的精神还"家",本质上意味着对"父"权秩序的认同和皈依,这是巴金的精神困境,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的集体困境.  相似文献   

6.
"讲真话"、"反封建"和巴金自我解剖都是<随想录>的核心内容,但结合巴金先生百年人生全部活动的考察,可知<随想录>最终是一部探索如何"做好人"的大书.记住这份巴金"遗嘱",即是对巴金先生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巴金自称是受外国文学影响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创作在无形中的影响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巴金的小说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家.春.秋》创作中就处处可见"尚三"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几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三事话语,三复情节,三变情节,三极建构,三而后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巴金能够成为文学大师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巴金非常重视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认为艺术就是表现情感;他还认为典型是小说美的核心,“比较象活人”即典型、即美;他前期崇尚崇高美,后期一变而为对素朴美的执着追求。我们就遵照如上的思路来考察一下巴金的小说审美观。 一、情感是艺术美的生命,艺术就是表现情感  相似文献   

9.
对巴金创作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的分歧意见:(一)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倾向,是否有进步性;(二)巴金世界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无政府主义思想抑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三)巴金的作品是否有真实性。为此本文企图从“五四”以来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生活道路和主要政治倾向,以及他们世界观矛盾的两个方面,谈一下对巴金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生成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生成的社会基础是旧的封建制度,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对巴金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巴金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逐渐地抛弃了无政府主义的空想,投身于火热的现实斗争中,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