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上海桑塔纳轿车用散热水箱的传热性能进行试验,依据实测数据,将管外横掠管簇的对流换热系数从传热系数中分离出来,并整理成无量纲准则式,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对管内外的传热特性、阻力特性进行分析,验证了目前考核散热水箱热性能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对双排双波浪带散热水箱的结构形式、换热和阻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采用非线性拟合法得到气侧的换热系数αa,并与桑塔纳管翅式散热水箱的气侧换热系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此散热水箱具有较高的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螺旋扭曲扁管管外强化换热性能,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对螺旋扭曲扁管管外层流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 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并且与圆管进行比较。通过建立不同规格的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几何模型,得出螺旋扭曲扁管 的长短轴比a/b越大、螺距s越小,其管外传热性能就越好,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就越大,与此同时,其流动阻力 也会增大。随着Re数的增大,强化传热综合性能增强,但趋势变缓。该研究结果对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的设计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太阳能的液体单相显热贮存。因水的比热和密度大,水作为贮热介质是最好的,故重点讨论水的热贮存。首先建立了贮热水箱热平衡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合理地确定水箱容积对负载用热的保证非常重要,可以限制水箱中水温的峰谷差,避免水箱中的水沸腾;同量热水,一个大热水贮存装置要优于多个小贮存装置;设计水箱时应选择同容积下具有最小表面积的外形以及绝热性能好的材料,以减小水箱自身散热损失。  相似文献   

5.
针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多孔介质吸热管部件工作时,存在受热不均匀而引起剧烈的温度循环变化和交变热应力所导致吸热管出现疲劳破坏的问题 ,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动量方程采用Brinkman模型,能量方程采用非局部热平衡下的双方程模型。在入口温度非均匀而壁面恒温(工况1)和入口恒温而壁面温度 非均匀(工况2)2种常见工况下,考察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管内非达西强迫对流传热过程,并采用无量纲形式对问题进行简化。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速度参数对 吸热管内对流传热过程影响显著,Bi增大,流体和固体骨架温差减小。通过改变入口和壁面受热条件以及合理的控制参数范围可以有效地降低多孔介 质太阳能吸热管内的最大温差,从而改善吸热管的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垂直布置的单头螺旋槽管在凝结条件下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具有一定精度和适用范围的管内对流换热及阻力特性关联式,并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出了管外凝结换热的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过程的(火用)经济分析,提出了一项管内强化传热性能评价指标:强化前后单位传热量总传热费用比η,分析结果表明,η不仅能反映采用强化传热措施后换热能力的改善和流动阻力的增大,而且能反映出强化传热管加工制造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辐射和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基本公式出发,建立了大型直流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传热计算模型,对模型每根管子进行了传热计算,从而得到整个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传热特性,并考虑了结构、煤种、运行工况等对传热的影响。本模型的建立更直接、细致地确定了过热器、再热器的传热工况,为分析过热器、再热器偏差、传热恶化、寿命等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效率,以一款60 k W水冷电机控制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电机控制器的散热模型,为消除不同网格尺寸对仿真结果产生的误差对其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并利用CFD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水道内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扰流块对控制器散热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工艺要求和总压降的条件下,采用高度为0.7 mm的菱形扰流块时,控制器散热效果达到最佳,这为控制器水道的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工程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降膜蒸发实验台,研究了在低压状态下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的传热性能.实验蒸发管分别使用光管和某种型号强化管.实验测试了管子结构、喷淋流量以及在喷淋液中加入添加剂对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流量增大,管外换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都会有一定的增加,当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换热效果变差的情况.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比普通光管高62%.本次实验使用的质量分数为4.15%的添加剂对于换热无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30~#透平油为工质,对在光管内插入三种不同扭率扭带的受迫流动的冷、热态流阻及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的雷诺数为200~1150,普朗特数为320~59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插有不同扭率的全长连续扭带管的换热系数为光管的1.7~2.6倍,而阻力系数为光管的3~7.5倍;且扭率的大小对扭带的流阻与换热影响较大。另外,还对间断扭带管内油的受迫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单元楼房为例,从楼顶瞬变传热、外墙瞬变传热、南玻璃窗瞬变传热、玻璃窗日射得热及内部热源散热五个方面引起的冷负荷进行了估算,总冷负荷可作为选购空调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插入螺旋线圈来增加管内放热系数,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强化换热方式。本文详述了作者在实验室所进行的管内螺旋线圈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情况及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醇为工质,在Re数为250~6000,Pr数为65~90之间的工况范围内,对7根具有不同肋形结构尺寸和肋排列形式的三维内肋管管内对流换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换热最强的三维内肋管与光管相比,在过渡流区换热强化倍数平均可达4.5倍,同时流阻增加约3倍;在层流区换热强化倍数约为2.4倍,而流阻仅增加约0.67倍。三维内肋的肋形结构尺寸和肋排列形式均对三维内肋管内的换热和阻力特性以及层流向过渡流的转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热管冷板在机载条件下的传热性能与环境适应性,针对不同类型及同类型不同配置方式的9种热管冷板,搭建了常温与高低温试验台,对不同热管冷板的常温传热性能与高低温启动性能及稳态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温试验中,双U形普通铜水热管冷板的传热性能最佳,均温板次之;高低温试验中,双U形普通铜水热管冷板的启动时间与稳态温度均低于微热管阵列冷板,但受环境温度影响最大,带毛细结构微热管阵列冷板的启动时间与稳态温度均低于不带毛细结构微热管阵列冷板,且受环境温度影响最小。研究结论可为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热管冷板的选择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余热固体吸附式制冷管.该种制冷管无节流装置、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强度较高,且每根管子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制冷系统,所以其密封性好、使用方便;研究了在吸附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制冷剂(吸附质)充注量对制冷管性能的影响。由于该种制冷管的性能跟外部环境参数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本文就热源温度、环境温度、风速和环境空气湿度等参数对其最低制冷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工质对为13X沸石分子筛-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电子回旋脉塞的非自洽理论出发,对采用变磁場的均匀腔和几种不同形状的变截面开放式谐振腔的回旋单腔振蕩管内的电子束与电磁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非线性分析,提出了近优参量的计算方法和参量的计算机优化的简捷途径,并为工作在H_(011)模回旋基波的2公分回旋振蕩管和工作在H_(521)模二次回旋谐波的4毫米波回旋振蕩管提供了优化参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管,并对氟利昂制冷工质R22在该管外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对4根不同管型的蒸发强化管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管型参数对管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得出结论:4根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1^#管和3^#管的总传热系数在实验流速范围内相差不大;4^#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的变化曲线最为平坦;2^#管是4根管子中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最大的一根管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研究电子回旋脉塞的不稳定性和回旋管的设计,我听设计和制成了一种15GHz的实验回旋单腔管,对管子进行了各项测试,开展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一管内冷凝换热实验台上进行R410A流动冷凝换热实验,旨在研究水力工况、测试管管径对管内换热特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选用测试水雷诺数表征 水力工况,选取换热系数、压降作为管内换热特性的衡量指标;并将实验数据与经典关联式预测值进行比较,扩展关联式的适用范围。实验结果显示:换热系数 及压降均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管径的减小逐渐增大,虽然换热系数随着测试水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但测试水雷诺数对压降影响很小;Shah关联式和Thome关 联式能够较好的预测实验数据,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18.83%和6.28%,而Akers关联式的预测值的平均误差达31.04%,足以证明其并不能准确预测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