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毅夫教授是国际、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广泛,而核心理论则集中于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自生能力、农业监督问题与农业制度变迁、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粮食供给问题等方面。林毅夫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际经济学界的相关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改革进程本身也产生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方面在政策层面落实了农民对集体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以及林木所有权,另一方面在森林经营层面导致了集体林地的高度碎片化。在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通过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将产权分散的集体林地组合为森林经营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集体林地的规模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从林业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实际需要来看,我国《森林法》应当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纳入《森林法》的制度框架,确立集体林森林经营补助专项资金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发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在组织规模化森林经营上的优势,推动集体林走上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和资源优势分布区,南方集体林区是林业市场化的典型区域,也是林业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林业市场化的深化对于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林业市场化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8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林业产值、林业投资、林产品贸易等相关数据,从林业要素市场化、生产市场化和产品市场化3个维度对林业市场化进行测度,并通过格兰杰检验及面板回归论证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市场化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采用地理位置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市场化指数从2000年的4.29增至2018年的6.41,林业市场化特征明显;林业市场化是推动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林业市场化与林权改革协同作用更为显著;林业要素市场化、生产市场化及产品市场化均协同推进,其中林业产品市场化推动作用最为突出.因此,未来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仍需林业市场化的推动,虽然近二十年来其市场化不断深化,走在全国林业市场化进程前列,但仍有推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来看,三明市集体林权改革基本完成后,缺乏基于实地数据分析的林业产业结构变化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2005-2010年三明市集体林权改革基本完成以来其林业系统的产值结构,结果表明,2005-2010年三明市林业三大产业与林业产值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解释了产生此排序的原因,指出了三明市试验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这对巩固我国的集体林权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福建省邵武市为案例点,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座谈等方式对南方集体林区林农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利益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森林经营主以后,如何通过合作组织这一形式解决林地分散经营带来的林业抵抗风险能力降低、林业经营成本增加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力、自身运营能力、法律支撑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今后南方集体林区进一步推进林农合作组织的发展,从而促进集体林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专题》一书中,林毅夫教授以企业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本文就其中的赶超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这两个问题,认为不能简单地采用这一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的经济现实。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进入了深化阶段,在这一阶段,确保集体林权的有序和有效流转显得至关重要。林权抵押是解决林业发展资金难问题的核心。目前集体林权抵押过程中,存在着集体林权主体的虚位、抵押物限制、抵押物价值评估障碍、集体林权中处分权的残缺等法律障碍,应立法赋予集体林权主体独立的法人资格,结合林业产业的实际情况,拓宽林权抵押物范围,确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互补的林业保险制度,强化林权抵押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前南方集体林区普遍存在着林农收入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迟缓,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及林业发展艰难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集体林林地所有权不清晰以及由于林地集体所有而必然带来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地和林木处置权和收益权的残缺。如何根据分权性、自主性、系统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原则,将这一缺陷所带来的林业经营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林业经营的有利因素以及从根本上变更林业产权公有这一单一所有形式是当前我国林业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2005年9月24-25日,由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首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东京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局中南规划设计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林学、生态学、历史学、哲学领域的6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日本林学会原会长、东京农业大学的箕輸光博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蔡登谷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陈晓阳教授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是在2005年北京林业大学成功举办首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从2007年3月开始论文和演讲报告的征集工作;5月,北京林业大学发出会议预通知;9月,两家主办单位发出正式通知。会议共收到演讲报告15份,论文全文13篇。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的领导有: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张福寿,武夷山市副市长张智勇,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宝银。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苏孝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张福寿副厅长、北京林业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颜帅博士、张智勇副市长分别致词。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都提交了演讲报告或论文全文。颜帅首先回顾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2002年创刊以来组织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2003年举办“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代表编辑部介绍了该刊在国内首创“森林文化”栏目的有关情况,并就森林文化、生态文明的概念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注重森林文化学科框架建设、开展森林文化比较研究等建议。北京林业大学铁铮教授、黎德化教授、张慧平博士,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苏祖荣高工、苏孝同研究员分别就绿色文化的概念、林业现代化的文化内涵、现代林业发展的文化维度、森林哲学、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意境进行了演讲。他们的演讲立意新颖,观点明确,给人深刻印象。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的还有皖西学院关传友副教授(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文化)、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邹新球书记(红茶文化起源与传播)、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和爱军博士后(森林文化村建设与展望)、北京林业大学铁牛博士(蒙古人起名与生态文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杨馥宁博士(浅谈森林文化与可持续经营)、福州森林公园管理处王梅松主任(浅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策略)、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吴后建工程师(生态文化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爱军博士后介绍的森林文化村建设的实例,应该被视作森林文化在中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的良好开端。此外,提交会议报告的还有豪树奇(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文化初探)、樊宝敏(森林生态体系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的关系)、李良厚(牡丹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解析)、吴志文(森林美学、森林文化与大地园林化模式)。 在会议收到的论文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风平教授的《森林文化成语发掘整理研究》和《中国园林动物象征意义初探》格外引人注目。这两篇论文选题独特,材料丰富,佐证严密,为森林文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会议收到的论文还有:但新球《现代森林文化特征初探》、《生态文化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湖北省荆门市现代林业中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张国庆《论中国和谐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苏孝同《感受日本森林文化》,苏祖荣、苏孝同《城市森林文化及其理论表述》、《林火文化:森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试论森林美的三个层次图景》,苏孝同、苏祖荣、陈传馨《森林文化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探讨》,王梅松《浅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策略》。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还有:北京林业大学孙艳玲副编审、赵勃副编审,中国林业出版社徐小英编审、沈登峰副编审,亚洲绿色文化国际交流会丁光军干事,国际木文化协会许志福、王培文,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古开弼研究员,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李维锦讲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朱凯编辑,河南大学研究生魏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云鹏副教授,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林道茂,福建省林业厅周敏高工,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黄毅新高级讲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办主任李肇锋,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裘晓雯副教授、孙华、李霞等。福建省林业厅黄建兴厅长、北京林业大学吴斌书记和张启翔副校长对此次研讨会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有关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并对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问题.当转移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转移会减少农村总产出.通过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整体产出的影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应有合理规模的视角,对四川省这一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大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川农业产出随转移数量变化呈现出分阶段特点,分析认为2004年是转折点,转移规模达到了合理水平,此后增加的转移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议四川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以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建三明宁化县116户林改户的实地调研问卷,探讨了该区集体林林改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各相关因素对林改户参与森林经营意愿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户愿意参与后续森林经营的比例高于不愿意的比例;而在影响农户后续森林经营意愿的诸因素中,林业收入预期会增加、林地分配是否合理、打工收入是否为家庭主要收入、家庭人口数、有无环保意识是影响农户后续造林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生态林业融资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其生产资金补偿的融资机制.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可通过国债解决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逐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税,解决生态林业建设的日常资金需求.此外,生态林业要特别关注市场机制在生态林业融资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森林生态环境效益服务市场,为实现森林"公共产品"资金的市场循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林业产权不明晰是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经过改革后,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森林资源所有权,使森林资产能够满足会计学资产定义的基本特征,可以解决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森林资产的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会计特性以及林权不明晰导致资产是否为会计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困惑,为将森林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明晰林业产权归属,健全集体林资产评估体系、推行林权转让交易平台,规范对森林资产的会计核算,将对森林资产会计核算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粮食生产与林业建设在三峡库区的农业经济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应按照粮果生产梯田化、森林利用合理化 ,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战略原则和技术要求 ,镶嵌配置 ,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开发的有机结合。这是实现库区农业和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南方集体林区规模化经营趋势逐渐明显的背景下,研究规模户的劳动监督强度及方式对营林质量的影响,对于缓解雇工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提升营林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构建相关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浙江省、福建省及江西省三省141户有雇工的林业规模经营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分析南方集体林区劳动监督强度及方式对规模户营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监督强度对规模户造林存活率和采摘(采伐)损耗率均有显著影响;监督管理方式对规模户造林存活率作用显著,雇佣专业代理监督方式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提出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依托专业经理人监督制度、积极推进林业专业外包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今日南国》2006,(12):24-25
天峨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居红水河上游,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所在地。全县总面积3192平方公里。有国营和县办集体林场6个,自然保护区2个,是广西林业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天峨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国家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石山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龙滩水电站库区淹没的植被恢复工程的机遇,立足本县资源,发挥优势,按照“生态强县”的发展战略,狠抓林业生产建设,积极发展毛竹、桦木、杉木等生态林业,建立以龙滩水电站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有效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也构筑起全县森林生态体系的强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认为林权法律界定的关键在于明确林权主体、客体与内容;集体林权改革的法律内涵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以及保障收益权;各种形式的林权流转都要明晰权责,在不违反森林经营的原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进行抵押融资活动。本文提出加强法制建设需要制定林业可操作办法和借鉴国外经营规制,从而进一步推进林权改革。  相似文献   

19.
厦门城市林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人们开始追求理想的城市模式 ,城市林业应运而生。城市林业是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 ,根据厦门城市发展的特点 ,为其城市林业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位 ,确定出近期和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 ,为厦门市建设森林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对林农连续8年跟踪调查的纵向数据,运用系统广义估计方程(GEE)的Logistic面板回归模型,揭示变量之间的调节作用和内生性等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结构的家庭林地资源禀赋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存在差异化影响,经济林对集体林区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吸引力最强,用材林次之,竹林最弱.(2)不同林分结构林地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的吸附效应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作用下进一步分化,经济林、用材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促进林农务农,而竹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则促进林农非农就业.(3)通过地理位置交互项分析可知,区域偏远因素会削弱林地资源对集体林区林农务农的吸引力.基于此,提出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根据林分结构优化轮伐政策、分类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林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