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年龄而衰退,以至会患多种疾病,因而也就会多药合用。老年人的生理点特点是,记忆力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因此,老年人用药安全管理更应受到特别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护理人员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3,(5)
为什么人到老年尿路多事?一方面由于身体衰老,老年人的肾脏功能明显下降,肾脏清除血液中各种废物的能力显著降低,因而尿内会出现青壮年人见不到的红细胞。同时,肾脏及其它泌尿系统器官的防御机能也随之减退,这是老年人尿路多事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老年人的膀胱壁萎缩变薄,收缩能力减弱,男性老人由于前列腺增  相似文献   

3.
黎默 《社区》2013,(18):36-36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铜沛街道工作人员走进辖区内“夕阳红”敬老院,为总计105名6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这是徐州市为加强养老保障工作,提高老年人抵御风险能力采取的“安康关爱行动”。此次保险由敬老院出资为老年人购买。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两个社区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三种慢性病的情况及患这三种慢性病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作为患慢性病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影响问卷调查工具。结果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有影响。结论对社区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慢性病老年人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第三部分 老年人的居住与经济状况一、老年人的居住状况这里所谓的老年人的居住状况,是指老年人对住房的支配权及住房内的设施情况.通常认为,对住房的支配权及住房内的设施情况,会影响到老年人对居住安排的选择.本研究在这里将对不同居住安排下老年人对住房的支配权以及住房内的设施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以考察这两方面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增进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调查山西省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态度及能力的主观评价并分析原因。本结果反映了山西省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态度及能力的主观评价状况,应针对老年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具体措施,以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社区慢性病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确立护理目标,选择适宜的康复训练项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昆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对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不同慢性病数目、不同居住方式对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慢性病数目及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有影响,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减少残疾对个体的影响,使其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基于苏州市相城区64424位老年人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重点考查了失能程度与支付能力对其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婚姻状况、是否有养老金、居住方式、健在子女数量、月收入状况、同家人关系、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养老机构认知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都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失能程度和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北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对苏北四市农村地区1 889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苏北农村地区老年人EQ-VAS平均得分为(71.3±16.7)分,老年人对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焦虑或抑郁的评价较高,满意率分别为75.2%、83.2%和78.2%;而对疼痛或不舒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相对较低,满意率分别为56.2%和72.9%。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患慢性病情况、居住方式等均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结论:苏北农村地区低收入、独居的空巢老年人需要更多关怀,政府应加强农村老年居民慢性病健康管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养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健康自我管理量表、SF-36量表,按照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五个区10家养老院老人22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为127.81±19.96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02.66±22.21分,均处于中上水平;健康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其生活质量越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常练太极拳的老年人与不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对比分析,证明练习太极拳有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方法选取常练太极拳的老年人20名作为试验组,不练太极拳的老年人2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起立-走测试、闭目单脚站立、改良Wolfson姿势应力测试、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常练太极拳组在闭目单脚站立、起立-走测试、改良Wolfson姿势应力测试、Biodex等速肌力测试中表现均优于不练太极拳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太极拳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及下肢肌肉力量,能有效提高老年人防跌倒能力。  相似文献   

12.
袁继红 《社区》2004,(6):19-20
老年人是社区内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老龄化高潮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社区的事务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关心社区和参与社区事务,但现实并非如此。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对社区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少关心,他们很少参与社区内的活动,也极少动用社区的资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功能均呈退化性改变,抗病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均下降,容易罹患外感内伤各种疾病。既病之后,由于对治疗的敏感性下降,其病多缠绵难愈,所以老年人未病重  相似文献   

14.
刘浩 《老友》2011,(1):45-45
在美国,65岁及以上的年长者定义为老年人。因年龄和身心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个人能力会有所下降,这些能力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个人生活自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自己完成个人起床、穿衣、刷牙、梳洗、吃饭、室内行走、洗浴和大小便自理的能力。生活自立能力则是能够打扫室内卫生,准备一日三餐.上街购物,使用或搭乘交通工具,及个人理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研究表明,离退休、丧偶、经济问题、本人病伤等生活应激事件对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尤其是离退休对老年人的影响最严重。为此,在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不可忽略。1998年7月~1999年10月笔者通过居委会在小区内开展主动养生法,调整老年人不同程度心理疾病,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南宁市某社区1250名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评估平衡能力,并对影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岁以上(OR=4.91,95%CI:2.674~9.014),男性(OR=1.838,95%CI:1.164~2.901)、抑郁(OR=12.307,95%CI:5.48~27.637)、服用抗精神药物(OR=2.489,95%CI:1.232~5.026)、患中枢系统疾病(OR=8.346,95%CI:5.173~13.466)、肌肉骨骼系统疾病(OR=2.542,95%CI:1.62~3.989)是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危险因素(P0.05)。运动(OR=0.266,95%CI:0.164~0.432)是平衡能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避免抑郁等相关疾病的同时积极倡导运动,可延缓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作为享受社会保障、福利项目的主体人群,对公共服务效率反应更为敏感,研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可以衡量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益。基于2012年全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健康状况、收入、与子女关系、居住满意度、社会保障水平和到达最近医疗机构需时等变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需要从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物质保障功能和加强精神保障宣传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促进老年人体质健康是减缓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社会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老年人健康问题给我国的经济、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研究通过运用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对老年人运动过程的精准监测和个性化调整,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运动指导,为提升老年人体质健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提升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推动健康老龄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如何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老年人养老能力的结构类型,分析影响老年人养老社会网络支持系统建设的财政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支持视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社会网络支持系统,为解决中国老人养老能力不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锦州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居家护理需求,为提高居家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自行设计的居家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锦州市769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居家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居家护理需求进行分析。结果锦州市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85.5%,14.2%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IADL、PADL及ADL总分中男性得分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居家护理需求所有条目中,老年人对上门救护、营养饮食、合理运动等方面需求较高,ADL有障碍的老年人需求得分高于ADL正常者。居家护理需求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共筛选出四个影响因素,依次是:体检情况(X_1)、子女情况(X_2)、患病种数(X_3)、年龄(X_4),方程模型:■=7.115+1.875X_1-4.030X_2+1.383X_3+0.301X_4。结论加强老人慢性病防治工作,关注高龄老人、老年男性及空巢老人,提倡老年人健康检查,做到定期体检,提倡新居家护理理念,推广对老年人进行全面居家护理,为提高居家老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