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模糊限制语主要包括两种: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 语。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体现出其语用功能,其中包括改变话语的真值,使话语更加礼貌等语用功能。本文讨论的 就是模糊限制语及其在具体语言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言语交际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文中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其分类,然后结合交际能力理论,分析探讨了模糊限制语与交际能力的关系——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是交际者语言交际能力的体现。体现交际者根据具体情境使用恰当语言形式的能力;针对不同对象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善用谈...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既是语用中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也是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语言的模糊性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尤其突出表现在词语模糊和语义模糊.而模糊限制语(Hedges)是词语模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也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的研究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第二语言使用者克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维护跨文化交际各方的面子;增强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灵活性和客观性等。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是一个合格的第二语言使用者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但模糊限制语并非可以任意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时,应加强有关模糊限制语应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语用策略,广泛地存在于政治访谈节目中。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解析访谈中主持人和受访者选择模糊限制语这一语用策略的动机和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专访为例,分析了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作者认为,政治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说话者通过语言的选择去顺应心理世界、 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交际语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模糊限制语是科技英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模糊限制语在其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本文根据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对模糊限制语在科技英语中的语境顺应性进行了探讨,发现模糊限制语同时顺应科技英语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  相似文献   

7.
模糊限制语作为立法者意图的重要表达手段,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点。了解立法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特征有助于我们对立法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模糊限制语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主要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限制语发挥着重要的语用功能.因此,结合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面子论来探讨模糊限制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模糊限制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学术文体中普遍应用。本文根据Salager-Meyer对于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地区三所高校英语专业和美国纽约地区Hofstra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发现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运用模糊限制语的能力薄弱,提出应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介绍融入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中,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语言的规范性和得体性。  相似文献   

10.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产生和使用离不开人的心理和认知。从认知角度分析模糊限制语不仅拓展了对模糊限制语研究的视野,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认清模糊限制语产生的认知机制,从而明确其认知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化接触、语言接触引发美国英语演变。外来词汇成分的大量借用与语言转用过程中,使用者将母语的音系和句法成分特征带入其目标语,形成美国英语演变的两大类型。而美国英语发生演变的机制主要包括语言移借和语言替代、语码交替和语码转换,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策略和双语人的第一语言习得。文章将美国英语演变的类型和触发机制置于文化接触、语言接触的大背景中作讨论,试图勾画出美国英语演变的轮廓。  相似文献   

12.
言语美学现象普遍存在于话语交际中。从语用学角度讨论语用与言语美的关系对言语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语用角度看 ,在日常言语交流和运用中无不渗透着审美因素 ,言语审美不可能独立于言语应用之外。文章通过对言语美理论的探讨 ,说明了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13.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汉语语用优先语义”观点,把汉语人物对话语言译成英语时,除了力求语义方面效果的对等外,还要优先注意语用效果的对等:语用对等优先语义对等。译者考虑在译语中体现原语的言外之力,留心原文本中有意违背交际原则的地方,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使原语和译语达到语用效果对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改革与语文规范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讲语文规范、不讲语文改革,不符合近百年来语文发展的事实,无法满足当前语文工作的实际需要,无法推动汉语汉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综合英语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基础课。在综合英语课教学中,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并具备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体态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属于语言的一种,它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正确使用体态语言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英语课堂教学中通常使用的体态语有表情语、手势语和姿势语。  相似文献   

18.
河陇地区,历史上是我国西北地区三大语系的绾结地带,因此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相互接触与混化的情况司空见惯,但语言演变的具体形式如何,却并不清楚。清理吐蕃内侵所导致的语言地图变化可以发现,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在拥有不同语言的民族政权发生更迭时,会导致该地域民众语言的演变。这种演变的动力在于民众语言与官方语言之间的差异与不同,而演变的方向是民众语言向官方语言看齐。其原因在于官方语言政策的强制性,但演变的速度取决于民众语言的人群规模以及二者之间文化比较优势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在某种意义上说 ,语言是由各种不同的语体所组成。而语体是同一种语言品种的使用者在不同场合所典型地使用的该语言品种的变体。也就是说 ,不同的语体用于不同的语境之中 ,而语境决定语体的选择。各种语体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也可以说是语体的艺术。语体不仅在日常交际生活中 ,而且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依据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职业与教育程度等语境因素正确转换各种语体 ,旨在提高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人的"此在"过程必然体现为语言行为的发生过程,即语言"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提供了语言存在与自然物存在的区分,而且提供了两者联系和统一的实现条件。人作为语言存在的实践主体和作为具有纯粹语言根据的先验主体,本身就具有以自身为目的的纯粹语言意愿。语言存在的纯粹理性原因或先验语言形式存在将其作为现象存在的语言引向作为智性存在的语言,从而呈现出人的"此在"所拥有的语言"真实"。先验语言形式或纯粹的语言意志所规定的是关于纯粹语言原则的语言理念。这样的"理念"不仅是纯粹而且是"实在"的,它一定要通过实践的理性而体现在语言行为者的经验中,从而使得理性的先验语言形式规定的纯粹性和决定性成为某种"客观"的存在。只有人的"此在"过程才能通过实践的理性将语言存在的先验王国引领到语言现象的世界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