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发生的思想转变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线性过程,而是在不同层面的逻辑递进。具体表现为:当青年马克思论述社会存在时,主要从唯物主义的现实原则出发,开辟了颠覆传统形而上学思辨逻辑的哲学新路径。但在阐释人的本质和人类解放时,马克思仍停留在形而上学的思辨逻辑框架内。  相似文献   

2.
怀特海没有拒斥形而上学,反而着力创造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体系——机体哲学。在其哲学思想中,他不仅回应了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对形而上学的挑战,而且对有关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哲学归宿等思想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在本体论上,怀特海坚持过程(机体)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过程既是机体哲学的出发点,也是其哲学的归宿;在认识论上,他反对认识对象的主客二分,主张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哲学的归宿上,怀特海认为上帝是关系过程的一部分,每一种场合都体现着上帝,也在上帝身上体现出来。虽然怀特海的过程(机体)哲学终归以上帝作为其最后的价值归宿,但在其机体哲学中所阐述的思想与观点,对当代哲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影响着马克思哲学的走向.在现象学视域中,还原形而上学的多种含义,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哲学颠覆了作为旧哲学的形而上学,终结了作为理性思辨体系的形而上学,超越了作为僵化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同时,在后形而上学转向中,马克思哲学在精神气质、内容和方法上仍有形而上学的维度和底蕴.这正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功能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旨在反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反对将事物抽象为实体的做法,其目的,在于开启另一种哲学。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使哲学终结,马克思试图把实践引入哲学,从政治经济学切入,揭示传统哲学的缺陷,以此颠覆形而上学的方法,超越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老子的道哲学的类同性在于过程论、生成论、辨证论、生命论、自然论、宗教论、形而上学等方面。老子的道哲学中可窥见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思想渊源。怀特海过程教育的独特性在于突出教育节奏、学校教育、创造教育、整合教育,以及其教育为社会、人类、自然服务的理念;老子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是其社会大教育观念,主要包括成仙教育、学道教育、养生教育和处世教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以及究竟以何种方式批判甚至颠倒了德国观念论?回顾西方观念论的发展历程可见,柏拉图的观念论源于苏格拉底之死所带来的政治现实,其并非仅是哲学形而上学,同时也是规范性的实践哲学。近代观念论以主体为轴心所实现的表象哲学的建构,凸显了观念论作为哲学形而上学的一维。这一维度在康德批判哲学对同一性原则的质疑中趋于瓦解,却在黑格尔包含着差异性的思辨逻辑体系中重新被建立起来,使得黑格尔的"现实"在其"合乎理性"的意义上最终不过就是一种"观念"。在将黑格尔思辨观念论做主观主义误读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去除了西方观念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形而上学色彩,让哲学再次成为直面现实社会政治体制的一种思想建构,被理性所吞噬的"现实"由此获得拯救。因此,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并非对德国观念论的颠倒,而是对这一哲学形而上学之同一性原则的拆解。  相似文献   

7.
哲学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哲学思维经历了实体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等的转变。黑格尔提出了思辨辩证思维方式,宣告了传统西方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作为辩证的实践过程思维方式是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思维方式的清理与扬弃,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哲学史上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由近代向现代的根本性变革 ;海德格尔存在论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 ,开辟了现代哲学的主题。现代哲学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思辨之上 ,而是关注人的存在或生存问题 ,但马克思哲学与海德格尔存在论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9.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近出场路径,是在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联姻与融合。马克思和怀特海在自然观层面共同强调的过程性思想、主体性维度和正义性旨趣,构成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和怀特海的自然观共同特性的寻求,不能遮蔽其背后哲学立场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10.
过程思想被恩格斯誉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然而这个思想却被忽略了。怀特海第一次创立“过程哲学”,试图超越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调和唯物与唯心、科学与宗教等的矛盾冲突,开辟了从过程本体视角理解形而上学的思路。过程思想内蕴于哲学史,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思想才是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行动哲学和过程哲学。过程理论存在三种形态:客体论的过程论、主体论的过程论、实践论的过程论,这喻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蕴。  相似文献   

11.
怀特海创立过程哲学旨在克服传统实体思维困境,并提出重建科学形而上学基础的任务和方法;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混淆了存在者与存在,其根源在于主客二分的认知方式,克服实体思维的知性主客二分悖谬在于建构一种过程思维方式,海德格尔的过程观是存在过程论。二者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超越具有异工同曲之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论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分析和描述异化劳动时提出的,它是对劳动本性的揭示.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是以劳动作为存在和本体来规定思想和美的,这在哲学上与形而上学相分离,不再是传统的古典哲学以理性来规定思想,在美学上也不再是受理性规定的感性,而是受存在规定的新感性.这使得马克思美学思想既区分于其他时代的美学思想,也区分于同时代尼采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由此,马克思告别了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而成为一个现代哲学家,并且实现了美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向,不仅丰富了美学思想,也使美学成为了哲学的美学.  相似文献   

13.
思辨哲学是一种文化,属于文明范畴。近两个世纪以来,黑格尔主义始终成为或冷或热的话题。无论当代哲学家是反叛黑格尔、憎恨黑格尔、面对黑格尔,还是回到黑格尔、喜爱黑格尔、走进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在场都不可能等同于解构了的逻各斯元素;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绝非因阐释者的视域而变幻不定。黑格尔的幽灵,暗示着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哲学不会永远停留在旧的形而上学,而黑格尔哲学是新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高于本体论。当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但不等于有根基的形而上学的退场。要去发现哲学思考过程的结果,就要揭去哲学思考过程中的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4.
在费尔巴哈看来,在黑格尔注重联系和发展的历史原则中,那种以时间为惟一向度的思辨哲学方法,最终成为反“时间”的“理性专制主义”。在马克思的批判中,黑格尔的绝对方法作为应用的形而上学,具有创造一切的权能——纯粹的、永恒的、无人身的理性自我运动、自我安置自己,通过思想运动建设世界,从而把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史颠倒成纯粹思维的生产史。从根本上说,黑格尔绝时方法的形成与黑格尔颠倒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关系密切相关。由于在黑格尔的思辨体系中,作为有限性(时间性)存在的人是无限存在即无人身的理性实现自身的场所、工具,所以海德格尔指认黑格尔哲学仍然是在场形而上学,黑格尔时间概念是本源时间的敉平。  相似文献   

15.
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提出要从黑格尔哲学的神秘形式中把“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解救出来。一个半世纪后,田海平、马英林二先生在《拯救辩证法: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一文中,重提“拯救辩证法”这一课题,对当代的辩证法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推动。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不仅有效地拯救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辩证法,而且卓有成效地创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但是,田、马二先生却认为,马克思的工作只是拯救辩证法这一“漫长旅程的开端或开始”,而更重要的任务乃是进一步从形而上学的思想谱系与现实运作中“拯救”辩证法,并且认为,这是“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不难看出,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与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剔除神秘主义的思辨形式,救出“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救出了辩证法;而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则是只保留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而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的本体论意蕴,从而否定一切辩证法共同具有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消解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康德建立了逻辑与形而上学统一起来的先验哲学。他的逻辑是独立于传统逻辑之外的哲学逻辑 ,他的形而上学是有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科学形而上学。他的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欧洲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贡献。费希特改进了他的先验逻辑和科学形而上学 ,建立起了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黑格尔吸收了康德和费希特先验哲学中的辩证内容 ,批判了它的主观唯心论基础 ,建立了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的、具有科学形态的思辨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7.
肖建华 《中南论坛》2006,1(1):88-92,96
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终结引发了文化哲学的兴起。文化哲学以人类文化作为全部哲学的反思对象,它试图在各门具体文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角度把各类文化现象综合和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文化体系。它对人和历史的极大关注,对理性异化的批判,从而超越了思辨哲学,拓展了哲学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8.
怀特海在其过程哲学中将"经验"进行泛化,把握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其泛经验论思想。所谓"经验"意谓万事万物的经验,这是一种泛经验论思想。对其的深入分析可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其过程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出发,分析这种泛经验论思想的内涵;其次,在和心物二元论进行对比中,阐述泛经验论思想如何化解心物二元论难题;最后,这种基于假定的泛经验论为当下的环境保护主题提供了形而上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思想史的考察, 可以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和 《巴黎手稿》 中存在重要差异。 由于其批判尺度的变化, 这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方法的肯定和改造奠定了思想地基。 以至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辨方法做了新唯物主义改造和科学应用。 由此,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存在理论上的限度, 但正是对这种限度的自觉肯认为马克思建构科学的政治经济体系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把感性活动确立为哲学思考的主导原则,马克思开启了哲学回归其源始出生地即现实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向。在资本和形而上学作为本质根据的现代生活过程中,哲学由感性活动出发,可望能够澄明资本与形而上学抽象统治的实质。哲学只有在参与现实生活中才能履行守护思想的本务,进而确证自身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