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自觉是一个政党思想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 “存在论” 自觉是哲学自觉的思想前提。 中 国共产党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 就注重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并逐步构筑起自己的 “存在 论” 基础。 马克思通过 “存在论” 革命开启了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的新的哲学范式; 中国共产 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认识工具,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哲学自 觉;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血脉, 承袭了一百多年来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传统, 不断推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当代实践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进一步增强 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 “存在论” 自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研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就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等问题开展了研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就意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等问题开展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应注重从过程论视角对其过程要素进行静态分析;对其过程展开进行动态考察;对其过程本质进行哲学审视。基于上述多维分析,应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予以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本文试从物质世界的永远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普遍联系、过程论、群众史观和生产力理论的角度对其做一些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初,当我们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有实践的时候,不难发现这一实践不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必须思考中国的现实,也就是革命和建设的现实.而当我们展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未来的命运的时候,却怀有期待: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切中中国的现实,而且要结合中国的传统思想,这个传统思想也就是以儒道禅为主体的智慧.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它除了实践存在论美学外,还必须建构天道论美学和人道论(心性论)美学.  相似文献   

7.
评实践核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有的学者却由此而提出了实践范畴是全部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核心的观点,即实践核心论,实践核心论有四种表现形式。实践核心论的实质是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明确宣称他是唯物主义者,他一贯坚持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就是否定唯物主义,就是否定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核心论是歪曲和膨胀了的实践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核心论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本不相容,实践范畴是中介范畴,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反本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旗帜和根本特点,它在具体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和表现为后现代解构论、整体论和多元论等不同的理论形态.文章主要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语言游戏论、语用论和语境论等思想与后现代反本质主义思潮之间的呼应之处与内在联系,指出了维特根斯坦哲学在西方哲学向后现代的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和方法贡献与奠基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论》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原理、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萨特的早期文献为依据,探讨了萨特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和过程.年青萨特通过研读胡塞尔的现象学,澄清了胡塞尔现象学与康德哲学在主体课题上的重要分野;进而又通过对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自我思想的批判,推进了早期胡塞尔的非观念论现象学的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非自我论的意识概念,从而为他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论"研究成果集中地体现在"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形态论"等方面,它们具有方法论意义而少有本体论意义,在总体上是技术生成论和技术现象论,研究它们的前提是研究技术条件论或技术选择论;技术过程论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传承;技术过程论本身还未能成为一种研究范式;技术价值中性论多适合于技术发明,技术价值负荷论多适合于技术创新;环境危机是产业技术创新结果影响的产物;中国技术论或技术哲学的"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远德玉教授的人生感悟发人深省,他的学术风格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技术过程论是把技术当做一个动态的过程来进行考察。对技术过程论进行了再思考,对其进行了新的哲学概括,认为技术不仅存在于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且是过程存在。坚持技术过程论,就必须打开技术"黑箱",承认技术形态论,即技术是多种形态的统一体。用技术形态论分析技术的价值负荷过程,有可能消解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尖锐对立,并可以深入理解技术异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生存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向度。“传统哲学”,由于其实体性思维方式 ,从而导致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形而上学”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关系性思维方式 ,亦即实践思维方式 ,从而表现出其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生存论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通过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得到初步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是通过其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类存在方式而最终确立的  相似文献   

14.
二元法哲学论是西方法学思想的重要传统,其肇始于自然法思想,并以世界观的二元图景为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这部著作系统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消解了自然法思想所依赖的自然本体论,从而重构了层次丰富且充满张力的二元法哲学论,这对于理解法哲学之当代使命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在某些人公开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条件下,通过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与反占领、指导与反指导这样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譬如"物吾两忘论",否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体系;"三分说"否认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主宰和支配客观规律说"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代中国哲学自觉走向人学论"企图用人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对于这样一些倾向和思潮,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批驳和反对,以巩固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阵地.  相似文献   

16.
哲学发展是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理论哲学是用理论方式,从理论领域出发探讨哲学问题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探讨哲学问题并改变世界的哲学。从理论哲学转化为实践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实践哲学有不同的派别,总的说来有两种实践哲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另一种是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是经验主义的实践哲学。以实践为核心,持实践核心论,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实践一元论",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哲学",认为实践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原。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又称为"实践主义",把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范畴。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和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哲学,实质上都是实践核心论,搞实践核心论或实践一元论很难与实用主义哲学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涵盖了矛盾论哲学与和谐论哲学的两个范畴,有力地回应和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对我国今后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契的文艺意识形态观是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表述的总体论思想的产物,这种总体论思想一直延伸到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著作中。卢卡契的“现实主义的胜利”观也是其文艺意识形态观的一种潜在性表述,但与其源出于马克思主义时期的总体论思想的文艺意识形态观之间存在着一丝裂隙,这缘于黑格尔式的整体观对他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科技史文献和日语技术论文献的基础上,远德玉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技术是一个过程"的观点.这个观点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全面的阐述.在同日本学者进行中日技术比较的基础上,远德玉教授从技术过程论转入技术创新的研究,把技术创新看做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上述研究成果初步奠定了我国技术论和技术创新哲学的理论基础.从技术过程论的研究脉络出发,对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过程论和技术创新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评述,并得出了三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利益问题贯穿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文章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作出了政治哲学的分析。首先从中西方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梳理了关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上的两种不同观点,将其归纳为公共利益本位论和私人利益本位论;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角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得出两者之间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