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以"好客的食物"为题讨论"好客中国"在现代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认为"好客"作为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交流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并形成了特殊的权力关系结构张力。然而,中西方在"好客"叙事中呈现了巨大的差异。在中国,"请客吃饭"是"好客"的一种基本而普遍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农业伦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现代旅游活动中,饮食依然成为"好客"的集中表达,却也产生了新的语义。  相似文献   

2.
好客中国     
好客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礼仪,塑造好客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品牌,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路径。立足于旅游语境,从国家形象的关系概念角度解读好客中国概念及内涵,提出建立由社会伦理义务和商业利益共同驱动的"好客模式",并基于旅游吸引物系统观分析好客中国要素构成及其功能,进而阐明好客中国符号构建思想和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好客具有潜在的反义,即它是主人或者东道主社会宣称自我权力、具有排他性的一种自我保护,主客都有义务维护这个边界,以达成传统意义上的互惠礼仪之道。然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于侵入东道主社会,破坏了这种用于平衡东道主社会与游客关系的"边界",使"好客"变为"不好客"。因此,对好客"边界"的尊重和维系既是对东道主社会人道主义的关怀的"边界",也是旅游本真性得以持续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旅游社会的存在使得个体与地方性社会在转变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容易.旅游成为个体建构休闲情境的一种方式,亦成为地方性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旅游社会改变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往方式,旅游者休闲情境的建构满足的是个体的非物质性需求与感官体验,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地方性社会彰显自我文化价值的手段.旅游社会使得旅游者休闲情境建构与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现代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者休闲情境建构是个体对自我体闲权力重视的结果,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地方性社会对自我发展权力重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韦小鹏 《民族论坛》2012,(12):108-110
何为好客(hospitality)?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好客就是一种生活行为或状态;而在西方文化中,好客(hospitality)则有商业性和非商业性,本质是互惠。在好客(hospitality)问题上,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是:好客是人类共同遵循的一种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游客忠诚度研究有利于民族旅游业针对游客的行为感知进行旅游产品迭代提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旅游者行为感知、满意度与忠诚度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旅游者忠诚度驱动因素模型,能达到较好的测试效果,从而揭示旅游者行为感知、综合满意度与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机理。对旅游者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能够提升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7.
《论好客》①是法国思想家、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之一雅克·德里达发表于1997年的一部小册子,主题就是对好客问题的分析。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德里达应安娜·杜弗勒芒特尔之邀,于1966年所作的有关好客的两场讲座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安娜·杜弗勒芒特尔针对德里达的好客研究所作的评论,集中于她的论文《论邀请》之中。两部分以单双页交叉的形式组成了全书的文本,阅读时可相互对照,便于理解。德里达对好客问题的分析是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和勒维纳斯的"绝对好客"进行的深刻对话,他着眼  相似文献   

8.
好客是人类社会中连接主客关系的一种共通性表达。在当今世界中,好客表达有时候是非商业的,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便是如此;有时候则是商业性的。接待业-好客产业-包括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业,便是商业性好客形式在旅游工业中之体现。目前,接待业有逐渐融入非商业性交换成分来培育顾客忠诚的趋势;与此同时,原先非商业性的好客招待形式也在试图融入商业性因素以谋求利益。  相似文献   

9.
延边行     
我在延边只呆了六天,时间应该说是非常短的。但是,我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吃所未吃,感所未感,大开眼界,大开口界。我国的朝鲜族是异常好客的,简直可以说是好客成性。住在这里的汉族,本来也是好客的,又受到了朝鲜族的薰陶,更增加了好客的程度。我们时时刻刻沉浸在友谊的海洋之中,友谊之浪,情好之波,铺天盖地,弥漫一切;我们仿佛生活在人类世界之  相似文献   

10.
以徒步梅里雪山雨崩村的背包旅游者为对象,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将互动划分为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个阶段,从"景观"和"人"两个维度探讨背包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目的地的原生态景观是吸引背包旅游者的首要因素;背包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表现为旅游前的咨询式互动、旅游中的参与式互动和旅游后的延续性互动,三个阶段的互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互动形成了以雇佣关系、竞争关系为代表的商业性主客关系以及路人关系、同伴关系、朋友关系、婚姻关系等情感性主客关系;互动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已经延伸为中国人的好客尚礼之道。中国被世人誉为"礼仪之邦",好客之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社会生活,直面政治经济。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好客中国"已被纳入国家国际形象展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安顺屯堡"小孃孃"为例,探讨亲属称谓在旅游开发中作为连接主/客、进行好客表达的符号介质的品性,并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旅游开发过程中亲属称谓制度的资本化现象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认为亲属称谓被作为表达好客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往往带有符号化、简单化倾向,并隐含着性别、权力等话语色彩。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网络游记视角,以中国大陆赴泰国苏梅岛的游客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法,分别从旅游者特征、旅游时间分布、旅游动机、旅游偏好、旅游者消费倾向及旅后评价等方面,分析赴泰国苏梅岛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的旅游状态及最新动态,总结近年来的旅游消费新动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将旅游者生态足迹用于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出发点,是把地区的旅游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探讨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生态消费水平与地区生态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以青海省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2000~2007年旅游者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评价了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在可能改善的领域进行分析,探讨促进与改善青海省旅游业可持续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数据(之三)韩明去年,广西全区牛存栏79946万头,山羊存栏14216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2622%。●云南1995年接待泰国旅游者近11万人次,马来西亚旅游者65万人次,新加坡旅游者575万人次,占云南接待外国...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中的互动本真性:好客旅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旅游中的单向本真性概念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本真性的概念.并以好客旅游为例说明互动本真性,对互动本真性的复杂含义进行了概念分析和词义澄清.认为单向本真性更多地是与观光旅游相联系,而互动本真性则更多地同参与性旅游相关.好客旅游(或做客旅游)就是一种游客参与建构互动本真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使命驱动型组织,博物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集中展示地方意识,它是更注重精神层面需求的文化旅游者的必访地.文化旅游者的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先验性场所——生活世界.若把文化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体验比喻为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其“生活世界”正是深埋于大地的强壮根茎,大树枝叶向远处的每一寸伸展都依赖于根茎的充足滋养.因此,本文以“生活世界”在旅游世界的延伸意义为基点,构建“博物馆凝视”和“反凝视”概念,旨在说明“生活世界”在旅游者认知和理解博物馆文化事物和获得良好博物馆体验层面的先验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旅游社会和消费社会将博物馆塑造为景观和符号,将旅游者和消费者吸引进博物馆的异域空间中,并改变着博物馆的知识权力结构和功能.博物馆的观众在这种改变过程中成为旅游者与消费者双重身份的存在.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的观众不再只是展品表征意涵的建构者,也是将博物馆及其展品作为景观的旅游者,也是将博物馆及其产品作为符号的消费者.博物馆为生活于现代性社会中的个体提供了建构休闲情境与娱乐消费的场域.个体的旅游行为和消费行为将博物馆纳入到分化现代性社会的过程中.观众的参观行为将博物馆置于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社会价值体系的视域中.  相似文献   

19.
旅游真实性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要深化该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进行逻辑结构上的梳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拉萨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旅游者购买西藏民族手工艺品的真实性动机,以及对真实性的具体理解,从而为真实性的研究提供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中心与边缘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本文以羌族旅游为研究个案,通过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的语境分析,再现了在旅游过程中,羌族作为地方传统性的异族形象不断被来自中心的旅游者所强化和认同,另一方面羌族自身又在不断吸纳现代性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传统性的异族形象的复杂过程,从而揭示出中心与边缘在推进现代性与保持传统性的矛盾过程中对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