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则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完善的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则是规范反垄断执法行为的制度基础,我国现行反垄断法执法程序制度体系还存在立法缺陷,亟需通过统一程序规则,规范调查权及行政裁量权的行使,保障程序正义来实现反垄断行政执法程序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
旅游行政执法是我国行政执法体系的一个分支,也是旅游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旅游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执法主体、执法方式、执法程序、执法原则等共同构成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它的发展与完善对深化旅游行政管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旅游行政执法体系中有关法律依据、执法主体、执法方式的内容,提出体系中存在的旅游立法不全面、法律解释不到位、执法理念异化、执法队伍不完善、执法工作冲突及落实困难、执法监督缺位等问题并给出建议,以期对健全我国旅游行政执法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依法行政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依法行政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执法主体不规范,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执法机关间职责不清,行政立法及行政救济体系不完善,因此,必须改革体制,转变职责;规范、控制行政程序;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建立健全行政公开等制度,完善行政救济体系,以保证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政约谈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执法方式,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且与当前环境治理模式从行政管制向行政服务转变的理念相契合.从制度设计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国内环境行政约谈制度立法和实践的考察以及国际行政执法方式转变分析,发现中国环境行政约谈制度还存在较多问题,如较高层级的法律规范框架缺位、约谈事由不科学、约谈结果偏离非强制性轨道、约谈程序缺乏等.基于环境治理理论得出,环境行政约谈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指导行为,未来发展应重视激励性作用、预防效果,在明确环境行政约谈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加强立法供给,规范实践运行,提高环境执法绩效.  相似文献   

5.
行政立法和行政问责处于行政执法的两端,研究行政执法规范化的路径不能仅着眼于行政执法本身,行政立法的规范、行政问责的到位也是必须考量的因素。从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和杜绝立法者自身利益渗透两个方面可以有效规制行政立法;树立执法者公民赋权意识、程序意识和公正意识,可以从内心信念维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及时、有效、全面的行政问责,不仅能监督行政执法行为,还能救济相对人受损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无论是在适用法律上,还是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有着诸多问题。要转变行政机关的执法理念,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必须确保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和程序正当。  相似文献   

7.
WTO与中国行政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接受作为"国际行政法"的WTO规则,客观上要求各成员国政府改变其传统的行政法制以与国际惯例、法规接轨.与之相比,我国行政法制尚不完善,还存在诸多不适应WTO规则之处.为此,政府要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及行政程序公开方面做好行政法制建设,从而使我国政府管理逐步纳入法治化、国际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行政和谐.目前,要促进依法行政,实现行政和谐,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认识行政执法的目的和功能,正确处理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变革行政执法方式,推动行政执法方式由分散执法向综合执法、由运动式执法向常态化执法、由高权执法向民主化执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德国、日本的给付行政程序立法总体上都遵循给付行政程序与一般行政程序之间宏观分离、局部交叉、由特别法典或专门法规定给付行政程序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合理性基于给付行政程序的特征,即"给付行政程序"不等于干预行政程序,也不等于给付的行政程序.统一程序法典应重点规制"给付行政行为程序".我国民生领域进行社会行政程序立法时适宜采用德国式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生,是我国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环境行政执法作为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不仅保障环境治理的发展成效,也是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我国传统“命令—控制”型环境执法方式强制性色彩浓厚、缺乏良性互动机制,需对执法主体转变执法理念,进行环境执法的生态化革新。基于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困境,我们应扩大多元主体、转变执法理念、更新执法方式。要促进环境行政机构垂直改革,引入环境行政约谈,适用环境行政合同等柔性执法方式,兼以适用刚性的“党政同责”追责制度,刚柔并济推动环境行政执法方式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