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晓初的<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从"越文化"视角切入透视鲁迅,在宏大的视野中梳理与提炼了鲁迅生成的越文化传统与背景,进而在鲁迅对越文化精神之源的追寻与对鲁迅文学文本的越文化底蕴的探究中清晰地呈现出鲁迅与越文化深厚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纵坐标与"世界史"横坐标的交织中深刻地揭示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之父的现代性意义,是鲁迅研究界一项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越文化与绍兴学--越文化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区域文化的越文化研究,存在着越族、越国和越地文化的三种研究指向,三者各有特点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表现为无穷的魅力,也存在先天的不足。由此提出建立以“绍兴学”命名的区域文化研究体系,使得璀灿的绍兴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轨迹能够更为完整和系统地再现,提出“绍兴学”研究的价值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绍兴这片古老深厚的沃土养育了灿烂辉煌丰厚博大的越文化。越剧作为越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多种手段、多种形式体现出越文化的丰富内涵,该文从越文化孕育了越剧的产生,越剧对越文化的体现与解读两个方面探讨了越剧与越文化的关系。越剧在越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产生,历经发展、演变都折射出越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存续、积淀,扩散开来,最终与越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鉴湖区域越文化内涵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以越文化元素提升鉴湖个性和品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越商精神的传承有助于越商持续创新,也有利于越商企业本身的传承.而传承越商精神和弘扬越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认识上的总结,这只有体现在企业家经营实践中,才使文化与产业相结合而充满生命力.由于越商精神依存于越文化,传承越商精神需要从各种间接途径通过弘扬越文化潜移默化地进行.依据上述思路本文指出,发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业和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既是传承越商精神和弘扬越文化的路径,也是政府和企业家为越商精神的传承所作的最大实际成果.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和繁荣促进绍兴制造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消除绍兴城乡的文化环境差异,这促使农村其它各项事业发展,最终使城乡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绍兴黄酒品牌由品牌产品与品牌文化两个部分构成。其品牌产品即一种酒饮料,其品牌文化来源于越文化。在产品同质化时代下,其品牌国际化的本质是其所蕴含的越文化在不同文化圈之间的位移。在这过程中,绍兴黄酒品牌既得益于越文化又受制于越文化,从而陷入越文化“困境”。对越文化实施适当的吸纳与超越可以走出这种“困境”。而绍兴黄酒品牌欲成为国际强势品牌,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使其品牌名成为通用语汇,二是使其品牌成为越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或其某一方面)的强烈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文化——越文化生成发展的重要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文化源远流长,其水文化灿若明珠。用文化人类学方法考查,水文化是越文化生成发展的重要基因。尤其随着漫长岁月的历史流变,它成为养育越文化的活力之源;水文化的诸多人文因子,融入和养成越地的文化传统,使越文化在其空间力建构上"和而不同",闪烁诸多亮点,始终与时俱进,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9.
论越文化对越商创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经济的发展态势令人瞩目。究其原因,越文化是绍兴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越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业精神、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创业环境等处处留有越文化的烙印。此文从越文化入手,对越商的创业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越文化孕育的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化植根于环境,越文化特色的形成是这个地区"西则迫江,东则薄海"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越地古老的水利工程建设是越文化孕育的土壤,发达的渔业捕捞文化是越地水文化的表征,先进的造船航海业使越人成为富有冒险开拓精神的民族。水利和海洋文化孕育了越文化的与水共生的特色,集中表现为经济生产领域中高度发达的稻作文化、水利文化、航海文化;日常生活领域中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开拓精神、灵变谋略;文学艺术领域中发达的山水性灵文化、建筑文化等。  相似文献   

11.
楚歌诗是汉代的主流艺术形式。《吴越春秋》中的楚歌诗并非先秦成诗,而是汉代越地文人赵晔的自创,或自出机杼,或改写史料,是汉代越地楚歌诗的代表。这些楚歌诗既继承了楚歌诗以"悲"为主的情感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越文化特色,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强烈、复杂,篇幅增加,语言更为丰富细腻,有明显的文人案头创作痕迹。汉代越地楚歌诗的出现是在汉代大一统社会背景下楚文化风尚及地域文化转向的产物,它反映出越文化在汉代与主流文化逐渐趋同、融合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绍兴有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但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商人群体。改革开放以后,绍兴涌现了一大批成就事业的绍兴商人,人们称之为越商。作为浙商的一支劲旅,越商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世人的关注。越商的成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传统的越文化所富含的商业文化基因,改革开放的制度都是促成越商崛起的重要因素,但关键的原因还是浸透着越文化精神的越商所具有的炽热的企业家精神。越商群体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既有企业家精神的共性,又深深地带上了越文化的印记,具有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古代越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中原各国。勾践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措施,一度缩小了越国同中原其他国家的发展差距,达到了灭吴称霸的目的。然而,当时促进越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已经背离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同时越地落后的经济发展阶段、独特的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决定的越人“性脆而愚,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然,去则难追,悦兵敢死”的经济人格也限制了越国进一步发展,置身于时代前列的能力,这是导致越国霸业衰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认同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基于这一区域长久以来的深厚历史沉淀——共同的吴越文化,宽容,市民化,外柔内刚,开放创新,重商功利等文化价值上的认同为这一区域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发展动力,最终促使了中国这个独特的经济圈的产生。我们在探索进一步推动这一区域的一体化进程的道路和途径时,必须认识到应以其文化认同力量为基本要素来构建其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成长起来的越商,其因根植于越地传统文化和越地制度变迁、经济转轨过程而呈现的品质特征,内在地包含了西方经济学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因而,塑造越商的品格,应立足现实,注重吸收合理的资本主义精神。这对新时期的越商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老而鲜活的地域文化记忆——论绍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态学视阈来审视文化名城绍兴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当代的意识发现和承传这份地域文化遗产,对于挖掘越文化古老的生命记忆、保存活态的文化基因,使地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载体均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