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维的生活风格艺术情趣都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他将佛教禅宗义法灵活运用到社会政治中,实践了佛教与人生的统一。他更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佛教禅义融入艺术创作中,用佛禅义理去审视自然,表现自然,这也是其进行诗歌艺术创作、形成其艺术特征最重要的思想背景。王维无论从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上,都丰富和完善了佛教禅义在诗歌领域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要正确认识并深入揭示王维山水诗中所寄寓的禅理禅趣,必须全面把握他的生活方式及其认识论特征,从他所信奉的佛教思想的源头上,从影响于他的诸种思想融会贯通的焦点上,寻找其基本理念.因此,僧肇是解读王维山水诗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4.
张九龄与王维的关系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 ,人们大多认为王维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一般表现为积极入世 ,后期则表现为消极避世 ,而王维思想转折是由张九龄罢相引起的。本文认为 ,张九龄任用王维并不是由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近 ,而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相似 ,因而张九龄罢相并没有改变王维的政治命运。文章通过分析王维前后期的政治生活和诗歌创作 ,认为王维的思想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转折 ,他一生所追求的是一种儒佛合一的生存境界 ,前期如此 ,后期也是如此。王维的亦官亦隐 ,是他等同色空的佛教哲学的政治实践 ,因而 ,他前期的思想并非完全的积极 ,而其后期的思想也非真正的消极  相似文献   

5.
王维奉佛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与他仕途上经历的三次坎坷密切相关。初仕被谪使王维长期徘徊于仕与隐之间,出使凉州所见所闻使他陷入迷惘和困惑,安史之乱中陷贼则是他遭受的最重的精神打击。正是这三次仕途上的挫折使王维一步步靠近佛教并走出一条奉佛入世之路,而这是由王维自身的性格决定的。内倾型的性格气质是王维在遭遇外部挫折时转而向佛教禅门寻求精神寄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又是精通禅理的佛教居士。当时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掸理”。后人称之为“诗佛”。他的诗受到佛教禅理的影响,古代诗论家评之:“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词句,皆合圣教”。“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掸”。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王维中年以后的诗歌创作,确实受到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诗作有一部分直接宣扬禅宗的哲学思想,有些则借山水景物,表现虚无空寂的境界。本文试图分析王维部分有代表性的山水诗中的禅理,及其如何融于所描绘的山水景物。王维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青年开始奉佛。他在《大荐福寺大德道  相似文献   

7.
王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他的名和字中就可以略见一斑。王维字“摩洁”,如与名连读则为维摩洁,他的名和字取自《维摩洁经》中的“维摩洁居士。”据说他三十岁丧妻后,终生未续弦,也终生不食腥膻之物,他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间的别墅,生活更为优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  相似文献   

8.
王维生于武后天授二年,他从懂事起就生活在佛学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中。维母出于望族名门,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王维《请施庄为寺表》说:“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查《唐书宰相世系表》崔氏有博陵安平一脉,维母就出于其中。维父纷州司马王处廉很早去世,之后,崔氏即笃信佛教。维称其  相似文献   

9.
王维选择隐居辋川对其生活和创作影响极大,而其选择缘由主要是因为辋川的诸多特点契合了王维独特的人生追求。首先,辋川幽静偏远且有佛教氛围,符合居士王维及其母亲的奉佛需求;其次,辋川地貌兼具多种造园优势,契合园林设计家王维的审美需求;最后,辋川的特殊地形与淳朴民风可满足王维渴望世外桃源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王维历来有"诗佛"之称,其诗中的禅境确实是唐诗中佛教尤其是禅宗追求之境界最完美的体现,这种评判无疑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深入到王维的思想中去探寻时,发现他思想的主流却是儒家的.他终生行迹、交往以及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对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的虔诚信奉,均表现出浓厚的儒家倾向.佛教思想只是他灵魂苦难的避难所,是自我解脱的妙方而已,并不是他的人生信仰,他骨子里还是强烈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大诗人,因其与佛教因缘较多,和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一样,素来有“诗佛”之称。这种称谓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王维并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他受佛教的影响却是很深刻的,而且也是多方面的。王维的出身并不寒酸,但也不是名门望族。据《新唐书》中王维的世系表记载:他的高祖父王儒贤是赵州司马,曾祖父王知节是扬州司马,祖父王胄是协律郎,父亲王处廉是汾州司马。可知其上四代皆是朝廷命官,但品级都不高。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下属,协律郎属太常寺,是掌管宫廷音律技术的官员,都是从五品以下的中级官吏。王维的父亲死得又较早,并未给他在仕途上提供什么条件。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他努力求学提供了经济保障,对其多方面才艺的形成也有熏陶和影响。其祖父王胄既然是主管朝廷音乐的官员,就必定是位音乐专家,所以王维精于音律不能与其家传无关。但这样的家庭又给他提出新的课题,他不能凭藉庇荫得到官职,必须经过自己的奋斗才有出路,其家庭门面的兴盛与衰落主要就看他和兄弟  相似文献   

12.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论王维的禅风禅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受禅宗影响很深。禅宗对王维来讲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 ,更是信仰上的归宿 ,所以他身体力行 ,修证佛法。禅宗追求澄净、无暇的心灵世界 ,使王维的人生态度趋向追求适意、随缘 ,王维的诗歌表达了他作为一名佛教徒的修证心得 ,即破执与了悟 ,这恰是他诗中的禅意所在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又是虔诚的佛教徒。禅宗是中国人的佛教。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王维习禅的原因,进而论述禅宗对王维山水诗创作、艺术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胡应麟《诗薮》论及王维绝句时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云云,‘木末芙蓉花’云云,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胡氏寥寥数语,点出关键所在,为我们理解王维的这两首诗提供了一把钥匙。王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早年学佛,终身信奉,乐此不疲。在《请施庄为寺表》中,他说其母崔氏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可见他年轻时即从母亲那里受到佛教的濡染。对于佛教各宗学说,王维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不过对禅宗思想则更为倾心。禅宗分南北二宗,其母所师事的大照禅师就是北禅宗祖师神秀的高足普寂,他本人也时常和北宗僧人过往交游,这在他的《谒璿上人并序》、《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纪念佛教传入我国两千年而作。唐宣宗李忱,是“三武灭佛”后“中兴”佛教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扶持佛教,南禅在他当政期间有重大发展。这同他传奇式的经历有关。他微时广历四方,同佛门关系甚深,同南禅的重要人物有往来,他本人甚至当过和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王维诗歌和绘画的分析,指出了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从而点明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论王维的佛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山水诗与佛教诗,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典故艺术的创新,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王维一直心存辞官归隐之心而终未归隐,这种矛盾的思想,可以从<维摩诘经>中找到答案.从俗谛的角度看,王维的处世之态是亦官亦隐.从佛教的角度看,王维的立场在生佛之间,既在生又在佛,既不在生又不在佛.这就是居士.王维视维摩诘居士为楷模,一生效法维摩诘.力图整合出家不出家的两条道路,整合出世入世思想,"在家而重出家之美,深其恼耳",这正是他的苦恼所在.王维一生都在寻找合理的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精神的自我主宰,企图通过奉佛参禅寻求精神出路.这种苦闷、彷徨与探索,最终被他诗化了.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和坎坷的人生经历,禅学对他世界观的影响甚深。作家的世界观必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王维诗歌中处处表现出了作家的“空观”宇宙万物的人生态度和获得“物我两忘”境界的喜悦。禅宗的影响,使王维诗歌形成了空、静、寂独特的艺术境界。王维诗歌和蕴含着禅意,还因为佛教思维与文学思维具有共同的特点:注重体验,注重意象创造。因此,作家可以将对禅理体悟的感受,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作品也就被赋予了禅意。   相似文献   

20.
以王维的佛理评为主要研讨对象,分析佛教理会从东晋至唐时期的主要表现特征。认为在中国较早的僧诗里,佛教教义在诗歌中的表现显得生硬、不成熟,显示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文化交而未触的状况;至唐代,缘于佛教的极大发展,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广的影响,王维是最典型的代表者。佛教教义在其诗歌中的表现,就其内容而言,佛教的核心思想在作品中得到了准确而明晰的表达;在表现形式上,他将自然物像的审美表现与佛理的宣扬、体悟浑融为一,淡化了佛理诗的言理倾向,增强了诗歌的文学性,突破了早先佛理诗格局,使诗歌显示出另一种情致与景像。这种演变,显露出中印文化交流的文化事相,又明显地表露出佛教对大学的逐渐渗入及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