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具备强烈的以助人为旨归的专业价值认同、广博的理论视野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比较空泛,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理论视野不够开阔,且缺乏实践能力。因此,构建具有专业价值取向、通才取向和实践能力取向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培养实务型社会工作人才,应是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选择。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大成为一所人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秉持并实践了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教学制度,自由的学术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为西南联大成功实施通才教育提供了制度、思想、师资方面的保障。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实施通才教育上,面临着理念认识不全面,师资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西南联大通才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通才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提出高校中通才教育的必要性、通才教育的现状、实施途径及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推进和谐社会进程,都必须以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为前提条件,因此,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社会工作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我国现阶段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迟缓,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启动,培养模式不成熟,办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和现实需求,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成型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力求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该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为什么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推进和谐社会进程,都必须以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为前提条件,因此,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社会工作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我国现阶段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迟缓,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启动,培养模式不成熟,办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和现实需求,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成型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力求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该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为什么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推进和谐社会进程,都必须以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为前提条件,因此,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社会工作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我国现阶段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迟缓,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启动,培养模式不成熟,办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和现实需求,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成型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力求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该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为什么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推进和谐社会进程,都必须以大量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为前提条件,因此,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社会工作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我国现阶段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迟缓,尤其是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刚刚启动,培养模式不成熟,办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和现实需求,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成型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力求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该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对为什么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念与社会工作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土性不强、实践性不强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社会工作教育应该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而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探讨美国与加拿大社会工作职业和社会工作教育的共同起源和相互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两国社会工作职业发展中存在两种可能出现的内在冲突,即强调以个案和治疗的干预方式解决个体问题,还是强调以社会改革的干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同时阐释了两国的社会工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对于调整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取向,拓宽社会工作发展领域,提升社会工作教育层次,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归为两类:技术问题和价值观问题。其中,技术问题是相对客观、明确、易于把握的,而价值观问题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模棱两可和难以把握,能否恰当处理价值与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决定实务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中有关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说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中国社会工作培育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专业价值观教育是延续专业特色的根本保证,是有效进行其他专业教育的前提基础,是稳定专业队伍的基本手段,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理工类高校亟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指出了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人的人文科学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等方面,论述了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传统的素质教育理念总是无法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而最终流于一种无法避免的形式主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看待素质教育的视域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拓宽素质教育的视野。笔者从哲学的高度重新看待素质教育所包含的深层背景语义,探讨了素质教育的终极追求即完美人性的养成,并提出了深化素质教育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笔下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一部分,具有更高的理论和目标价值,而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实现这一价值的最佳选择手段;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法学教育界围绕法学本科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在法学教育实践中摸索法学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对法学本科培养目标认识的不一致,导致了实践中的偏差。法学毕业生在就业以及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职业伦理观念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技能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素质缺陷,认证了我们的法学本科素质教育还很不完善。就全日制高等教育而言,深化本科法学素质教育的改革,仍然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究并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素质是以个人的先天遗传禀赋与后天环境为基础,以社会的文化传递为外部条件,以主体的个人意愿和个人经历为内部条件,经由一定的养成途径逐步形成的以科学价值观为核心的个人品质。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人才培养是造就"专业人才"的时代使命,坚持高等教育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也是推动大学素质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面向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学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了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必须倡导发展性评价观 ,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面向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学生评价 ,其改革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 :评价功能全面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和评价主体互动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步入21世纪,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终身学习成为新的潮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新的形势要求高考制度改革明确教育理念,调整测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照顾身心障碍的学生,加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针。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有着丰富系统的素质教育思想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这些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应着眼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