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货币化日益深入,货币均衡问题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对货币政策操作、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均衡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今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货币均衡的实现,不仅需要关注传统理论下货币的供给量,更需要我们考察金融深化过程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虽然对货币政策的主张不同,但都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货币供给却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即货币供给的变量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表现,最后在文中指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及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均衡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我国的主要调控手段。正确预测货币需求函数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我国的货币资料,对我国的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需求的相关变量都不满足零阶单整性,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已不能满足建模的要求;货币需求量受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越大,货币需求越小;尽管实际货币量与实际国民产出、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单整的阶数不完全相同,但满足协整性,即它们满足长期均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完整性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给受各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对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进行分析,总结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理论模型,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的争论已久.通过分析我国1994-2001年的相关数据,证实了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且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使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来检验中国货币政策是否符合泰勒规则.本文通过HP滤波法获取中国的产出缺口,并且通过GMM估计中国的货币反应函数.最后文章得出结论,中国的货币反应函数显示出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通货膨胀对利率的调整系数小于1,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在这种规则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是否具有内生性是该国制定货币政策的认识基础 ,也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根本。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外生性检验 ,检验了我国自 2 0 0 0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性质 ,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科技普及,快速发展的电子货币正在改变货币支付与供给。将电子货币引入基础货币的分析框架,通过VAR模型实证研究我国2012—2017年电子货币与基础货币的关系发现:电子货币通过影响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最终将使基础货币供应量呈同向变化,从而将加大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难度, 削弱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以及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央行应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并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数量调控规则下对贷款冲击与货币供给冲击的宏观经济波动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并引入贷款冲击与货币供给冲击的相关性,发现二者在短期内会使产出、投资和通胀率出现较大波动,贷款冲击波动性更大。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应谨慎对待信贷扩张与宽松货币政策,而在长期则应持续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向价格调控规则过渡。  相似文献   

10.
货币供给合理与否对经济影响较大 ,因此如何保持一个合理的货币供给水平 ,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基本目标。一般地说 ,财政收入减少、国际资本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增大 ,会增加货币供给 ;如果用货币以外的资产来替代货币资产 ,则会通过改善货币乘数而增加货币供给 ;金融创新通过改变货币层次结构、货币数量和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内外均衡协调状况 ,由利率和汇率的组合结构状况及其水平决定。  相似文献   

11.
记帐本位币的选择和变更对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在选择记帐本位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以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为归宿 ;必须以企业经营的特点和经营所处的主要货币环境为立足点 ;记帐本位币应与注册资本币尽量一致。记帐本位币变更涉及到两种货币之间的折算 ,应采用现行汇率法。对记帐本位币变更过程中形成的折算损益 ,采用递延法处理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经济的短缺、过剩或转轨形态来看 ,我国的货币供给呈现很强的内生性 ,因此 ,货币政策应采取需求性的货币调控模式。相应地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应选择利率而不是单纯的货币供应量。同时 ,利率改革的方向也不能单纯地瞄准完全的市场化利率体系 ,而应该是建立一种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的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北宋钱荒的研究往往认为,钱价低于铜价所造成的铜钱的熔化、外流和窖藏等是导致钱荒的主要原因。但若从北宋时宏观货币供求和微观经济运行来探讨北宋铜钱体系下的物价变动及货币供给问题,会发现单一铜铸币制度是北宋钱荒的根本原因。而技术落后导致铜钱铸造成本高,使得北宋政府自身货币供给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北宋社会日渐增长的货币需求,则是这一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决策者们试图通过打破单一铜铸币制度,铸造铁钱、发行纸币和使用贵金属等方式解决货币供给不足问题,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4.
1996-2003年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和准备金率均逐年提高,2004年上半年则下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管理与稳定宏观经济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对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实际上也不起作用。由于存在行政关系,通过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中央银行也参与超额准备率的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降低超额准备率的倾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管理成为制约超额准备率、实际准备率的主导因素。因此,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中央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并推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货币供给模型与货币需求模型之前 ,首先要回答什么是适度货币量的问题。本文从货币供求关系及其运动的角度对适度货币量的概念作了界定 ,围绕适度货币量进行了必要的思考并给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会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发挥其政策效果,并借助一定的传导机制,影响一国经济的各个层面,其供应量的变动对资产价格的变动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用VAR模型,选择一定的变量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对货币供应量对我国上证指数的影响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一般通过进入经济实体和股市两种途径影响股票市场,M1的增减方向与股市涨跌方向基本同步,M2对上证指数波动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一个随机技术冲击驱动的模型经济中,将消费攀比引入个体效用函数,研究了个体间存在消费攀比时的政府最优货币政策问题。本文发现,当个体之间存在消费攀比现象时,政府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一种反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当经济萎缩时,政府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时,政府选择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使经济冷却。该结果类似于Keynes理论中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但本文是在一个最大化个体效用的一般均衡框架中得到的,并且产生的机制也不相同。另外本文结果表明,个体之间的消费攀比产生了外部效应,为抵消外部效应所带来的效率丢失必须引入新的扭曲税,此时最优名义利率不为零,从而Friedman的最优货币数量法则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所带来“存款搬家”、银行业改革、货币基金崛起等现象正在改变着金融市场格局,也逐步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从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的机理出发,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效率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互联网金融能够促进公众投资性动机,增加货币需求;二是互联网金融间接拓宽了货币供给渠道,削弱货币供给的可控性、可预测性与相关性;三是互联网金融干扰了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与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