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毛泽东在早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救国思想观,学术界对此注意得不够,该思想是青年毛泽东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程中的一次伟大尝试。研究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去认识毛泽东,了解他在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及其转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早期的救国救民思想包括英雄救世、新民救国、温和改良、民众的大联合、“走俄国人的路”等几个方面 ,是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和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青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理想道路。在探求救国道路的进程中,青年毛泽东兼收并蓄,深度思考,提出和倡导过多种救国主张,但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救国思想,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救国道路。研究毛泽东救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有着深刻的涵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早期思想与湖湘文化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影响,力图通过改造哲学以改造社会。提倡人的自然本性与理性相结合,并以传统的圣贤为期向,立志救国救民,从而形成他早期的思想观点。毛泽东的这种早期思想体现了他对湖湘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救国,是毛泽东早期行动的核心。在探求救国真理和道路的艰难征途中,毛泽东表现出了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奋斗的精神、勇于在求学中求索的精神和矢志不渝地坚持真理的精神等良好思想品质。这些思想品质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一些仁人志士选择了从教育入手来实现救国救民的人生抱负,提出了"教育救国"思想。孔祥熙受其影响,创办了铭贤学校,并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如中西融会贯通的办学思想;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办学理念;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服务乡村社会的实践精神等。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期从民主改良走向革命的思想历程陈建军(长沙铁道学院社科部长沙410075)关键词毛泽东早期,民主改良,理性救国,改变政体,社会变革,革命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他并非天生的革命者。他从民主改良走向革命的思想历程长达10年之久。这10年...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对调查研究的重视,为他后来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了重要作用。从伟大而崇高的理想是促使毛泽东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动力、为救国救民而储才蓄能是毛泽东读书的明确目的、务实求真的优良传统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调查重要性的认识、现实性的思想性格促使青年毛泽东深入实际了解中国等四方面分析了毛泽东早期重视社会调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早期民主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体系核心内容的关键之一.为了理解毛泽东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脉络,把握毛泽东早期民主教育思想的实质,通过分析毛泽东早期民主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来阐述毛泽东早期民主教育思想,对于推动当代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早期维新派是十九世纪中期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最初的思想代表,是戊戍维新派的思想先驱。其教育救国思想至今缺乏研究,对此作番探讨,不但有助于全面了解早期维新派的思想,而且对中国资产阶级教育救国思想的产生具有溯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年毛泽东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救亡图存、强国新民,主张“三育并重、身心并完”,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以及“自动学习、自力研究”。青年毛泽东与众多爱国青年一道,以工读新村建设为契机,为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探索作出重要的贡献。青年毛泽东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参与、激励和增能”三个特质对于理解“中国梦”的“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17年4月,年仅23岁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论文提出了"体育关乎国运"的体育哲学思想。立志改造中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和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和列强侵略、政府腐败无能是毛泽东早期体育哲学思想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蔡元培为挽救民族危亡,匡正时世,开启民智,从"教育救国"的宗旨出发,把美育列入新式教育之中,并对美育的特性、功能、实施等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文章通过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研究,旨在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中间"知识精英。受时代精神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激荡,其救国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杨杏佛救国思想主要具有稳定性、体系性与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两人根据各自对中国社会的定性实践了不同的救国之路,最终毛泽东的救国之路获得了成功。尽管从救国的角度而言,毛泽东获得了成功,但他们当年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并非简单的对错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明确指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深刻阐明了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危害性以及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这一理论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导民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有相因相似之处 ,都以“救亡”和“启蒙”为主题 ,但是两者在侧重点、具体内容、思想资料等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 ,梁启超等突出救亡 ,力图中西结合培养出具有现代政治、社会意识的国民 ,以挽救民族危机 ;陈独秀等鼓吹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希望造就一代和传统完全决裂的新青年使社会走向现代。两个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相异 ,根源在时代所赋予的任务不同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早期青年教育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在早期青年教育实践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青年教育思想,其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迫切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愿望,始终同民族革命、阶级斗争、国家独立 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联系在一起,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探索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步伐,近代实业教育经历了从萌芽、初步发展到长足发展和转型的艰难历程,每一阶段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审视其历史进程,不难发现,近代实业教育主要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靠强烈的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正是制约实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