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周易内传》成书于1685年,是王夫之晚年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王夫之对《周易》素有研究,1655年写的《周易外传》已阐述了他“立于易简以知险阻”的早期易学思想。《外传》写成后的三十年间,清代统治已日益巩固,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夫之对清王朝的政治态度亦有改变。这时,他将《周易》作为哲学启蒙的教材,根据长期研究的心得,对之作了字斟句酌的诠释。《周易内传》(以下简称《内传》)乃王夫之呕心沥血的晚年定论,凝结着他多年研易的成果。《内传》结合明清之际社会大动荡的实际,利用《周易》思想资料,来论述哲学思想。其中阐发了:古人作《易》贯彻的基本准则,历代君臣用《易》理治国,采用的基本原理;数千年来,学《易》对哲学启蒙的贡献;系统地阐述了《周易》对发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历史作用。继《周易外传》之后,对发展古代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4.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周易与原始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近 2 0多年间陆续出土的文献性资料的研究 ,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章旨在就有关出土文献资料研究上的方法论问题 ,诸如新出土文献资料的分类及其与通行文献资料的关系、“疑古”思潮与对通行文献的本文批判和高级批判等问题做一些考察。同时 ,通过对通行本《周易》与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对比分析 ,具体讨论《周易》与原始儒学的关系 ,以及儒学早期发展的历史和《周易》哲学的诞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证了汉代费直之《易》为古文本的传说,认为郑玄、王弼等汉魏学者传自费直之《易》都明显烙有今古文相间的印记,不是纯粹的古文本《周易》。历史上虽然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探索古文本的《周易》,但都因确认费直《周易》为古文本,而使真正的古文本《周易》始终滞留在有无之间。近年来随着帛书《周易》、阜阳汉简《周易》的出土,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的面世,为今天复原出一部比较接近古文本的《周易》提供了可能,从而为研究早期《周易》文本的形成提供了详实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一直到20世纪的现代都还放着神秘的幽光。 60年前,郭沫若如是说;6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有同样的感觉。这不能说明郭沫若为代表的前辈史学家给神秘的《周易》曝光的工作没有成效,只能说明现在还需要继续他们的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易经》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易学发展史的考察,说明《易经》是一份历史资料,易学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今天研究《周易》,只有坚持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才能保持当代应有的科学水准,避免学术上的倒退和不良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易》研究,在历史上分象数、义理两大学派,因而形成《周易》研究的象数易和义理易两大领域,但由于不重视语言文字,造成了“狐不守丘,叶不归根”的局面。《周易》的现代研究,应当接收历史的教训,以语言文字研究为基础,包括象数、义理、语言文字三大内容。针对《周易》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帛书《易》、竹书《易》语言研究的现状,目前亟需解决与语言文字有关的版本问题,《周易》语言文字的性质特点、时代性问题,《周易》语言的口语性、社会性问题,古音通假问题等,以纠正《周易》语言文字研究中一些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3.
着重指出目前易学界在《周易》研究中出现的两个误区 :一是把《周易》迷信化、神秘化 ;二是把《周易》人为地现代化 ,用现代科学附会《周易》。这两种倾向都是违反科学精神的 ,它对我们民族科学思维的建立、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害的。从历史及文化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论者早有肯定。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周易》研究文字中,对其美学思想却涉及较少,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遗产开掘工作的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周易》本身并非直接论述艺术与美的著作,因而不象《乐记》、《文心雕龙》那样引人瞩目。但若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来考察,《周易》在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及其对后代美学的影响,远非一般的诗论、画论所迄及。它的历史地位,是绝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5.
《易》学界对《周易》之《乾》、《坤》两卦大象传的解释,因不明关键词健与坤之训诂而导致误断、误解,根据韩仲民先生的研究和进一步考证,可以断定旧传之天行健和地势坤宜句读为天行。健。和地势。坤。,而孔子所云乾坤其易之门宜独立为句,是《周易》大象传的主旨,意在表明天地阴阳,乃《周易》之本,人们只有理解到效法天地,才能深入理解《周易》,其经世价值即效法天地,修身治国,在与天地共存亡的指导思想下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山东齐鲁书社出版了刘大钧同志的一部新著《周易概论》。堪称我国易经研究的新成果。此书,不但可以帮助初学《周易》的同志学到《周易》的基础知识:成书的历史,“经”与“传”的关系,“卦爻辞”的解释,“象”、“数”、卦变的概念与方法,《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等等。作者并列举《左传》、《国语》的具体例子,简要生动、深入浅出,把古今卜筮从哲理方面作了论述。我们作为初学《周易》的人,十分赞许刘  相似文献   

17.
王家台秦简《归藏》是一部筮占书籍,书中有一些卦名与《周易》中的卦名相同或相近,占卜结果却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发现,两部筮占书籍在各自成书时人们的占卜动机、占卜目的存在着较大差异。《周易》成书应晚于《归藏》,是较《归藏》更加高级、更为实用的一部占卜书。秦简《归藏》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先秦筮占书籍的源流与易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资料,书中记载的许多神话故事、传说时期以及三代的传闻、历史故事,为我们订正其他传世典籍、梳理某些故事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周易》博大精深,引起了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的重视,他论述了《周易》和自然科学尤其是中国自然科学的关系,并引发了学界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十三经之冠”的《周易》,是一部内容精深、囊括诸多学科,又是通过神秘的“占筮”而千古流传的“奇书”。几千年来,人们对它“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甚至被涂上了一层迷信色彩,致使它真正的科学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掘、发展和应用。近年来,在国际上“周易研究”热潮的推动下,国内也出现了《周易》研究的新形势。为此,本刊与西安周易研究会特开辟“周易研究”专栏,欢迎海内外《周易》研究者和爱好者赐稿和献计献策。本期特发表西安周易研究会会员、我校中文系费秉勋副教授的《易占的哲理分析及价值评估》一文,以期能引起广大《周易》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兴趣和注意,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周易》:挣扎出来的哲学董运庭《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百科全书,它被奉为儒家的大经之首,历代受到重视。对《周易》的研究,几千年来从未间断,虽经秦火,办独逃厄运,使它成为中国古籍中注释最多的一种。八十年代以来,《周易》作为“东方神秘主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