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中国现代山水游记散文审美精神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山水游记散文,具有进退失据,沉陷自然与人事的纠葛;感悟自然,归隐安闲宁静的憩园;拥抱山水,融入自然的理想王国三种形态.与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相比,中国现代山水游记散文体现出寄寓自然的主体性、寄情自然的社会性和寄迹自然的自由性等突出特征."士"的传统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担当,顺适自然的隐逸文化与普世价值关怀的向度,对古典游记本体论的潜在认同与对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偏爱接受,是形成其超越性特征的源流.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等关于五四文学革命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在现代散文研究中影响至深.近年随着闲适、抒情小品热的出现,这一观点更是经常被人称引细化.但是,从五四时期的历史语境、文化心态、文学观念以及阅读接受看,晚明小品的影响极为有限;而从散文品种的丰富繁多,风格体式的多样化看,晚明小品至多影响小品散文,严格讲只有言志派小品散文.五四散文以中国优秀的散文传统为基础,在承续清末新文体的同时,自觉吸取以英法随笔为主的外国散文观念,主动借鉴外国散文作品,从而完成了自身的理论建设和文体尝试,并由此获得了现代品性.  相似文献   

3.
在现今流行的文学认知中 ,赋与骈文大都是被作为散文对待的 ,笔者对此提出异议。文章通过文本考察、名词训诂、源流疏理、先贤体认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考辨 ,论定赋与骈文的文学类属应是诗歌 ,而不是散文。在一个并非特别繁难的问题上 ,出现如此级别较低而又历时长久的错误 ,关键是在对于中国文学传统观念的现代整合上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宏观上论述了我国现代散文理论的发展与成就:(一)二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散文理论由萌芽而发展,其主要建树在于现代散文观念的探讨与形成。(二)二十年代末期至三十年代中期,在散文理论上,一方面是空前的活跃与繁荣;一方面是深刻的分歧与论争,在对散文艺术经验、散文艺术源流、散文发展道路诸问题的探讨上,均取得一定成就。(三)三十年代中期以后,散文理论虽然同散文创作一样,不似前一时期那样活跃与繁荣,但是一些观点、见解,却趋向成熟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散文继承了古典散文的艺术表达技巧,拓展了散文的内在精神。通过工笔重彩、白描、留白等写作手法,现代散文语言呈现绘画美,对语言节奏和音调平仄押韵的追求使得现代散文语言呈现音乐美。受到现代媒介的影响,现代散文语言又呈现语言的杂糅与分化。中国现代散文语言的美学参与并促进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散文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而产生。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孕育了现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散文理论的变革。1920年代,“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了现代散文的发展与创作特征,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潮流分化。1930年代,“个人主义”的结构性矛盾促发了现代散文领域的论争。“个人主义”思想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在特定历史时期遭到了抵制和批判,但是它却丰富了现代散文的风格和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散文呈现出诗情美、语言美、构思美等特色,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剧烈变动,中国近代散文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代散文的变革,是现代散文革命的先导,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近代散文的发展,对进一步了解现代散文的历史渊源,认识现代白话散文革命的深刻意义很有必要。较早对近代散文进行总体性研究的是胡适。他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勾勒了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脉络和整体面貌,并进行了总体评价。胡适把近代散文划分为两个大的段落。第一段是桐城派古文由中兴到衰微的“古文末运史”。胡适认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求,则体现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郁达夫现代散文观中的自然融合。至于郁达夫在坚持本土文学表现风貌和学习异域文学表现手法中的矛盾与最终取舍,也对后来者不无启发。文章最后指出了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论余光中的散文革新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光中的散文革新主张是一柄双刃剑 ,一面试图革除中国现代散文固有的弊病 ,一面试图建构新的现代散文的经验体系。他主张和借鉴在学习西方与中国古典散文创作遗产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改变传统现代散文以情为本的旧模式 ,消除其“软性”顽症 ,赋之以刚性的品质。在其一系列关于散文革新的创作主张中 ,要求新的现代散文中应当注入诗性、知性和文化性 ,是带根本性的意见。其散文创作本身也印征了这种散文革新主张的正确性与先锋性。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的闲适散文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的闲适散文有一个突出成就为同时代作家所不及,那就是思想性突出。若忽视思想性,必将导致周作人阅读和接受的庸俗化,但片面强调思想性而淡化他的艺术性,也将使我们不能正确地评价其在现代散文史上的贡献。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充分研究其思想的前提下,把握这种闲适散文的独特品格,这是我们今天阅读周作人散文时所特别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12.
王雪 《东方论坛》2011,(6):53-56,64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代主要散文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梁实秋等的文学身份中集中体现出来。由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成就可见,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成就是和主体的文学身份质素密切相关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主体身份向文学层面的转变,是现代散文文学性增强、白话文语体魅力充分呈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等人的"小品文"文体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传统散文文体,并在文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周作人从"文学革命"到"抗战前夕"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同时期鲁迅的散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人品的高低和从时代的需要来看,周作人的散文固无法与鲁迅的相提并论;但如果仅就文学作品的本身而言,那么,应该承认,周氏兄弟确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两大派别的代表.也就是说,周作人的散文远远没有得到它所应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废名是京派前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独创性地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理论应用到了小说写作领域,将散文化写作与乡村题材、诗化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化诗体小说文体,对京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及促进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文体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废名的代表作《桥》为例,从非情节化的散文诗式结构、归隐与禅心的静寂意境、简洁幽深的诗化语言三个方面对废名诗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坚持理性的现代观,他认为古人的好些思想却是现代人缺欠和不及的。无论常识还是风趣,都有一个大写的人在,都是现代人自由、独立而又丰富的自我写照,这是周作人的人的现代性的集中体现。文抄公体象征了现代学术批评的规范,同时,征引本身也是广博而宽容的现代观照方式的反映。文体预设了周作人的现代经验,即不求专断的对话,造成复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自1939年担任伪北大图书馆馆长起至1945年“八·一五”日寇无条件投降时止,六年附逆期间共创作散文430余篇.在周作人及其散文研究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为着彰显周作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而有意回避或淡化周氏附逆期间诸多散文所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与错误;二是既已认定周作人是汉奸,曾为日本法西斯及汉奸汪精卫之流歌功颂德,就对周氏文学思想、散文创作不加分析地一笔勾销.当下第一种倾向尤为严重.本文依据知人论世、知世论文原则,将周氏附逆期间散文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既实事求是地揭露周文的主要问题与错误,又对部分佳作予以肯定性评析,从而展示出它们与周氏其他人生阶段散文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宋八大家成为古文流派的趋势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十分明显.吕祖谦选编<古文关键>首先从整体上理清了"八大家"的师承关系,在<总论>中以"八大家"作为唐宋散文的代表.其后楼昉的<崇古文诀>、谢枋得的<文章轨范>以及周应龙的<文髓>等文章选本都以辑录韩柳欧苏等人的散文为主,八大家作为古文流派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书话体散文是周作人追寻已久的生命文体,是他心中真正自由的个性散文.周作人的书话体散文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周作人在生活和创作中都体现出一种典型的"次子心态".从文体学角度考察,周作人书话体散文的生成分三个阶段,有着鲜明的特征,从中可以见出其独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周代的铜器铭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形式,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传世文献《诗经》、《国语》、《左传》、《尚书》等相比较,可以发现,周代铜器铭文与周代传世文献在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思想理论等方面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