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指令驱动市场信息模型,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股票市场波动性日内特征的原因。结果 表明,股票市场的非对称信息、公开信息和流动性成本是导致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具有"L "形日内模式的因素。股票市值越大,非对称信息、公共信息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越低。  相似文献   

2.
股票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而交易量被认为是私人信息具体化的代理变量,对交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分析交易者之间信息的差异。基于交易量模型的LMSW检验表明,中国股市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随着股票资本规模的增加而增大,这与美国的实证研究结果正好相反,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上市公司较低的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3.
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是通过托宾 q值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非对称信息效应发挥作用。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居民股票收入低、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和居民资产结构不合理 ,极大地限制了流动性效应的发挥 ,使其非常微弱。从弱化制约因素、增强流动性效应方面提出有关对策 ,为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日内信息结构,本文从交易和非交易时段出发,研究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日内交易和非交易信息之间的信息传递路径、传递方向及其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除现货下午交易信息外,上午交易和下午交易之间不具有必然的预测关系,而价差修正项却存在一定的预测作用。现货隔夜信息对期货上午交易与现货午休信息对期货下午交易均具有预测能力;期货隔夜信息对现货上午交易也具有预测能力,而期货午休信息对现货下午交易的预测作用并不存在;且与午休信息相比,隔夜信息对日间交易的影响更大。期货提前交易对股票现货日内交易与期货延迟交易对股票现货市场隔夜的收益及其波动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相对而言,延迟交易对股票隔夜的影响力要大于提前交易对股票日内交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境外投资者持股对于新兴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一般具有两种相反方向的作用。基于中国沪深股票市场2012-2014年1 393只股票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Ⅱ)等境外投资者持股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境外投资者持股会显著提高中国股票市场的知情交易概率,即增加中国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境外投资者更倾向于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获取利润,而非致力于改善当地市场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6.
从香港和我国内地权证市场表现出发,对"两地"①权证定价方式、权证价值与价格进行多层面的研究。通过进行一系列的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发现两地权证虽然都存在市场价格与理论价格偏离现象,但香港权证定价偏离度明显呈现出随机游走的特征,而内地权证市场价格与理论价格的偏离度不仅要远高于香港权证,且有一定的固化趋势。研究还发现两地权证与标的股票的因果关系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权证定价的过度偏离,势必影响到市场的良性发展。内地权证市场应借鉴香港权证品种供需以及权证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经验,进行必要的改革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中国A股市场个股的相关性,以2014年至2015年间的股票市场交易数据为基础,以上证180指数成分股股票为样本,构建我国股票市场的复杂网络系统。通过计算分析股票网络的拓扑特征统计量,并与美股成熟市场进行比较,研究我国A股市场个股联动的网络结构;同时,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样本股票网络在不同情形攻击下网络结构的变化,探索A股市场不同公司股价波动的联动性规律,为监管者稳定证券市场,特别是在“股灾”等极端情况下维持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提供新的决策参考,以利于中国证券市场更好地为经济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股票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当前 ,我国股票市场长期的低迷状态及众多股票发行跌破发行价的现象 ,引起人们对股票市场理性投资的关注。通过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解读了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股票回购逐步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一种重要的资本运作手段,回购案例日益增多。本文运用基于GARCH模型的事件研究法,对从1994年至2010年的61例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信号传递理论对我国股票回购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我国股票回购信息泄漏现象明显;以及根据股票回购类型的不同,我国股票回购的市场效应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0.
市场风险是股票市场最基本风险之一,针对个体投资者心理和交易数据的可获性难题,采用仿真方法从投资者行为视角出发对股票市场风险形成机理、演化逻辑及传染渠道进行研究。为此,借助复杂自适应系统思想,构建包含两种不同类型股票和一个无风险资产的人工市场仿真平台,投资者基于预期价格所提交订单在连续双向拍卖市场中完成交易和市场出清,并逐步引入投资者基于人际网络模仿行为、进入与退出市场、资金宽松与紧缺等动态演化机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模仿行为使风险较大的股票波动明显扩大;若对股票内在价值预期不变,市场中资金和投资者人数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市场风险累积;持有股票组合的投资者退出市场行为是股票间市场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假设股票收益率序列服从具有厚尾特征的GED分布,利用多种非对称性模型描述和检验了沪市股票日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特征,发现股票价格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并通过对股票市场信息影响曲线的分析,刻画了沪市股票价格波动中的显著非对称性。这说明股市波动对于不同的政策干预和信息冲击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且非对称性的方向与以往结论有所不同,说明我国股市风险变异特征和收益状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刺激作用需要其他市场干预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应当缓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指期货是一种基于股票现货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它的发展应当以发达的现货市场为基础。对不发达的现货市场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能会造成现货市场的交易转移,从而影响现货市场的筹资功能,产生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的投机加剧,以及信息不对称影响期货交易效率等几方面的不良反应。因此,现阶段在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发展尚未完全规范的情况下,股指期货应暂缓推出。  相似文献   

13.
以Hasbrouck的交易信息含量(PIM)作为衡量信息非对称程度指标,构造基于PIM的零投资组合,代表中小盘股票中证500样本股票零投资组合获得显著的信息风险溢价,并且能够被Fama-French三因子、动量因子和流动性因子解释。以交易信息含量作为信息因子的代理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它对基于PIM构造的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上信息风险定价作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跳跃扩散模型的中国股市和期市风险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6—2007年我国股市大盘股和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高频价格数据,建立了基于跳跃扩散的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事件风险模型,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我国大盘股和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沪深300指数既存在同时的跳跃溢出效应,也存在我国大盘股领先沪深300指数5分钟的跳跃溢出效应,表明我国股市和期市存在极强的风险关联性,进一步为我国股市和期市跨市场监管的机制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交易量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关系。以上交所200只股票在2003年1月4日到2006年5月31日期间的高频分笔交易数据为样本,分别考察了交易价差、公司规模和信息发布事件对我国股市量价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值大、价差小的股票,在大交易量的日子回报呈现持续性,而市值低、价差大的股票,在大交易量的日子回报呈现翻转性,这一结论与美国市场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权证市场认沽权证的客观数据的计算,认为认沽权证存在部分认沽权证价格逆势而动与正股价格的联动性弱、价格远远高估、溢价率偏高、时间衰减不正常的怪象。文章选择了5只不同产业的认沽权证,将其价格与其标的股票价格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权证市场,认沽权证价格与各自标的股票价格间的传导机制并不健全,导致认沽权证价格的非理性波动。最后,文章对上述怪象进行了解释,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含量表示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1995—2000年间中国A、B股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A、B股市间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股市场明显高于A股市场。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的“硬分割”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传递、评价和反应,进而导致A、B股市场出现“软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权证、股权分置改革与证券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股权分置改革、完善市场功能及结构等角度阐述了权证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权证可以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工具,有助于市场各方合理确定对价;权证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工具,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权证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资产组合手段;最为关键的是,权证的推出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奠定了基础.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权证的现状及投资价值,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权证存在的问题,如证券市场的标的资产规模不足,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水平与经验不足等,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权证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