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觅食"是饮食文化中一大境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与读者一起"猎艳"京城美食。店不在大小,有"绝色"菜品足矣。发现是一种喜悦,品评更是快慰之事。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见证餐饮行业创业的艰辛与诀窍,一起品评美食,畅谈生活。我们将每期介绍一家京城特色餐饮店铺,  相似文献   

2.
艰辛脚印     
方竹平 《老友》2012,(6):22-23
青春早已被时光风化,只有青春时代留下的艰辛脚印还深深印在心田,时常释放出青春的气息。 1973年,尚处"文革"时期。那年,我初中毕业进了一家煤矿,成为了一名井下采煤工。我经历过井下塌方、跑车、透水、起火、瓦斯爆炸等灾难,饱尝了井下煤矿工人的艰险辛酸。  相似文献   

3.
艾德娜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中篇小说《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她原本过着常人眼里幸福的生活,但有着双重性格的艾德娜却在传统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缺口,即她自身的需求和欲望,并以此为契机,上演了一出离经叛道、追求自我的凄美好戏。该文试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入手,解读艾德娜是如何从自我的完全缺失、构建伪自我、打破自我的虚伪本质直至幻想回归到"镜像阶段"以前的"前俄狄浦斯阶段"的艰辛历程。尽管艾德娜最终无法忍受作为"他者"的自我的压抑和控制而葬身大海,似乎验证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但我们无需如此悲观,而应将艾德娜的死解读为一种超然的解脱,是对父权凝视下女性主体不在场的彻底反抗。  相似文献   

4.
说幸福     
"让人民享受更多幸福"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话语。幸福成了一个高频率被热议的词语。幸福是什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以为,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责任。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释义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对幸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幸福的核心是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它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平平安安是幸福,家庭和睦是幸福,被人信任是幸福,拥有希望是幸福……  相似文献   

5.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73秒之后爆炸解体坠落,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对于美国乃至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悲剧。作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长迪克·斯科比的妻子,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力量继续生活下去。那天早上,我和儿子里奇、  相似文献   

6.
《21世纪》2010,(6):56-56
必须坦白地承认:我每一次爱都是"真正"的和"惊心动魄"的。我和英达相爱是在1987年,那年剧院要排一个新戏《纵火犯》,我在里面演一个戏份很少的黑人小女仆。演出时我给自己梳了一脑袋小辫儿,满脸满手的黑油彩和一个大而厚的嘴唇,用尖而快的怯生生的声音讲话,可笑极了。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光辉     
我是在春节的时候认识她的。二零零七年的最后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乡下老家。刚进大门,我就被一个鲜红的垃圾桶吸引住了。垃圾桶上用白色的油漆写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八个大字。"奶奶,这儿怎么会有这么标准的垃圾桶?"我对正忙着炖肉的奶奶问道。她把锅里的肉翻了翻,笑眯眯地说道:"这几年政府不是在搞新农村建设吗?这是乡里发的,每户人家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分为故事中的"我"、讲故事的"我"以及隐含作者的"我"这三种情况。它们往往是交织作用在文本中,以限制视角观照自我或他者的故事。当叙述人的叙述和作者在价值、思想观念方面发生冲突或分歧时,文本中就存在隐含的作者。鲁迅小说中的"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人称小说中是独树一帜的。其背后所浸透的是鲁迅作为一个启蒙者的忧国忧民的爱与痛。  相似文献   

9.
在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中,安东妮亚是一位来自波希米亚的移民女孩,历经生活的艰辛,最终成为一个幸福的母亲。而吉姆·伯登,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功律师,却在生活上遭受不幸。分析表明,吉姆·伯登婚姻悲剧的根源在于其人格发展受到了恋母情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的理想是当一个画家,把美丽的大自然画出来。" "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博士,发明一种能干的机器人,用它来造福地球。" "我的理想是当一位英语老师,和哥哥姐姐一样,教我的弟弟妹妹学英语。"  相似文献   

11.
<正>一我自1978年回校执教,至2004年退休,其间26年,虽然也出版过六七部著作,发表过几十篇论文,但归结起来,学术上主要做了一件事,即本文标题所谓的"诗学求索"。今应《西北大学学报》之约,回望此番孤寂而艰辛的历程,还须由我与诗的缘分说起。不知是因为什么,我在高小或初中阶段便爱上了诗。那时在家乡绍兴的一个小山村里上学,课余除  相似文献   

12.
他如何用"积压品"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一千万?"八年前我的资产是零,八年后,我的资产变成了一千万。"没有复杂的盈利模式,没有尖端的核心技术,在中关村这样一个被定义为"高科技、新技术"的地方,史明国却用"积压品"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一千万。  相似文献   

13.
吴保善 《老友》2011,(6):24-24
我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在随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有时心情不愉快,我就会去我哥哥那里住些日子。哥哥同院有一个叫陈玉枝的姑娘,年龄和我差不多,我俩玩得很好。记得是1951年元月份,我又去哥哥家里。嫂子告诉我,陈玉枝参加了工作,在银行上班。我们说话的时候,陈玉枝下班回来了。一见到她,我就说:"祝贺你参加了革命工作!"陈马上说:"你怎么不参加呀?我是报考郑州行政干部学校后被分配到银行工作的。"接着她又讲:"郑州行政干校马上又要招生了,你去报考吧!"听后,我先是高兴,但马上又觉得灰心。因为我已弃学多年,肚子里空空的,拿什么去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忆大多数作品中,由于叙述人还没有成为充分自觉的独立叙述人,因而,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确切的视点和角度,小说的视角大多呈现断裂错落的状态。"我"在引导读者关注这个故事,叙述人"我"虽然是第一人称,但"我"的叙事却是全知全能的。"我"时时侵入"她"或"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一个全知视角,已经隐伏了王安忆日后叙事方式转变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阳光在心里     
左丽红 《社区》2002,(10):55-55
对于我来说,生活从来都是枯燥乏味的。每天,我在同一时间内起床吃饭、上班,每天都面对那些我喜欢或不喜欢的面孔;每天都重复做一份机械无聊的工作,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我所在的单位效益不好,即使拼命做下来,也只能拿到区区几百元薪水,还经常拖欠。因此我特羡慕那些有钱人,他们出则有车,住则有别墅,动辄一掷千金,天天灯红酒绿,全然不必向我这样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这还不算,而且还要时时小心迎接那些来自各方面的并不友善的目光。因而我活得艰辛无奈,我内心充满了悲哀。因为没有结婚的缘故,所以我的空闲时间很多。我常常一个人望着天花板发呆,…  相似文献   

16.
同美国一样,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多种族融合的国度。五十年代初,外民族移民开始登上澳洲文坛,到八十年代,澳移民文学已经汇聚成一股汹涌的浪潮。本文跟踪四十年来澳大利亚移民小说的发展轨迹,着重讨论了重点作家与作品并深入探讨了个中所反映的主题。作者认为,当代澳大利亚移民小说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移民生活的艰辛、思乡与遭歧视欺凌所感受的痛苦、玫瑰色幻想的破灭、文化传统的隔阂以及新老移民之间的"代沟"等。  相似文献   

17.
缪娟 《可乐》2011,(5):7-7
上初二时,我骑姐姐淘汰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已经好几年了。看着身边的女同学都骑或蓝或紫的公主车,我十分羡慕。实在找不到把那辆运转良好的小“飞鸽”换掉的理由,我只能在心里向往着一辆新自行车:它最好是紫色的,前面有一个小车筐,我可以把书包、水壶放在里面;放学时,我要骑得很快很快,希望四班那个我喜欢的男孩会看到我的新车子……  相似文献   

18.
案例:2015年3月7日晚,蔡小姐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帖子:"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并附上了一张辞职报告以及和男友的合影。蔡小姐的好友不解:"辞职还庆贺?"不过,蔡小姐的回复更让好友大跌眼镜:"我男朋友被美国一所大学邀请当访问学者,我要去陪读了……他明天陪我去单位交辞职报告。"蔡小姐今年27岁,2011年从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后,在一家纺织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相似文献   

19.
败之所值     
杨澜 《可乐》2011,(6):40-41
我的生活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只是无奈地一笑。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我都处于这种状态。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消费生活"开始成为主导;一方面是"温饱生活"逐步淡出。伴随生活的变化,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也开始了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主张消费生活,享受消费生活,成中国人的现代生活宗教。而我们的消费生活宗教信仰,是由"信仰广告"来引领和确证的。信仰广告已经成为今天中国人消费生活信仰的"历史导向"(华丽外衣)。中国人在现代消费生活里所以信仰广告,不仅与人类对传播的"本质信仰"相关,也与我们市场的"高度繁荣"和"过度竞争"有关。要想在丰富度和竞争度极高的市场中不迷失方向,信赖和信仰广告,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