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审视与重读西方经典,揭示其中的意识形态运作;关注后殖民作家对于西方经典文本的重写与改写,揭示其所具有的抵抗意义;重新阅读后殖民本土作家的文学书写,审视其文本所揭示的现代国家话语对于边缘群体的压迫性.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与其他理论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研究不仅揭示西方经典文本的意识形态霸权,更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后殖民本土文本对于"殖民"与"内部殖民"压迫性话语的揭示与颠覆.  相似文献   

2.
鲁迅说:“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茅盾就是“很少”中的一个.茅盾早年是作为一个文艺批评家开始自己的文学生涯的,后来又以一个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屹立于现代文学的峰巅.停止创作后,复致力于文艺批评,成为当代一个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既批评别人的作品,又常常接受别人对他作品的批评;他既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又用反批评对别人错误的批评进行抗争.理所当然,他对于作家和批评家的甘苦,是体贴入微的.因此,他对于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的论述,就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1940年代以政治批评为主体的作家批评氛围里,执着于探寻艺术之美的唐湜,以"人"为主题兼及现实关怀的批评实践和形象诗化的抒情性言说,实践着自己作家批评的幻美追求.显然,正是用这种深情歌吟自己美学追求的批评文字,唐湜在把握时代与艺术的跳动脉搏中,为1940年代的作家论舞台留下了一位幻美诗人绚烂而璀璨的探索足迹.  相似文献   

4.
批评时代到来了.在今天无论在文艺界或政治界都在强调着批评的必要,而同时对于批评的技巧也有很多人关切.处在目前历史转折点的一个大时代,新旧是非之争到了白热的焦点,这正是一个严烈的批评时代,批评自然是必要的.为了使批评发生更大的效力或易于接受,批评的技巧自然也非讲究不可.但我想,在这儿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要想批评有蓬勃发展的气象,却不能专从批评者方面去苛求,应该把注意更多多放在被批评者的接受容量上去.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除了左翼文化人士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之外,还有自由主义作家立足于"文化工作"立场的多种言说方式,无论是沉思默想人类远景的哲理之作、借他山之石针砭本土政治阴暗面的愤激之作,还是歌赞"躬行实践"的沉挚文字,都体现出他们固守文化岗位、慢慢求进步的坚忍。对于这种散文书写方式的梳理,有利于认清现代散文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批评人类学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认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本土意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建构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感情的批评主义”:李长之1930年代作家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具特色的批评家,"明日张胆"地用"感情的批评主义"为作家论之批评宗旨的李长之,在"感情的型"的美学尺度下,以情感体验中的审美感知与兼容理智的作家批评实践,标示出他1930年代作家论写作的独特魅力.显然,李长之所建构的以情感为中心、情感与识力并行不悖的作家批评范式,在丰富和拓展1930年代作家论的批评内涵的同时,亦对当时的作家论写作具有一定的体式意义.  相似文献   

8.
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在文本中对于女人有不同的诠释.女性是被男性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所造就出来的.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多是在男权话语遮蔽下的空洞、无意识地附属品,而女性作家逐渐尝试着推翻父权制的压迫,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立、自主和追求平等自由的女性.本文试图从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的不同写作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来寻求女性的自主地位,最终消解男女霸权的中心意识,使文学表现更为丰富和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社会现代性生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梁启超撰写的富有鲜明现代价值取向的作家论,在批评观念、思维方式、概念术语和批评方法等方面皆显现出不同于传统的诸多新质素.这种奔突出中国作家批评之固有体系、富含现代特质的作家论写作,无疑使梁启超成为催生中国作家批评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之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批评家。他的文学观是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他在强调文学是纯粹直观的情感活动的同时,并不否定文学的客观的社会功利价值;认为文学和人生是有联系的,但并不追求"为人生";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主张抓住艺术的时代,追求艺术的真实;对于作家,李长之认为应充分发挥作家作为创作主体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些文学观念是其文学批评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优秀的小说家,孙惠芬一直勤耕不辍于乡土世界里。在其原乡记忆和日常叙事的基础上,作者将她对乡土经验的把握和深切体验发挥到极致,从而使其创作在同时期的乡土作家中显现出突出的创作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孙犁的作家修养论中,“道德”是作家修养的第一要义,是作家的为文之道,以传统儒家文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理想”的两个层面—人文理想与政治理想—分别代表了对孙犁影响颇深的五四现代文化和革命文化对作家修养提出的要求,是作家创作的灵魂,与对作家的道德要求互为补充;“热诚”是作家创作的动力,是保证作家高尚修养能够提升作品格调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这一环节才能实现人格与文格的统一,达到孙犁所倡导的作家修养与文学创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孙犁一生留下了若干小说批评文章。他以现实主义理论精神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卓有见地的探讨批评;在理论批评的同时,他还开展了一定的实用批评工作——作家作品批评。在长期的理论实践中,孙犁始终高扬现实主义的旗帜,表现出一种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和悲壮情怀。现实主义理论使他的小说批评显示出灼人的热力和咄咄逼人的光辉,但同时也遭遇了一种批评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明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与之前的同类作品相比,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堪称是集大成之作.其写定者的艺术创新是全方位的,这一点从孙悟空、猪八戒两个形象的艺术演进即可一目了然.这两个形象的美学意义是在对前此形象的改造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如果说对孙悟空进行的是"净化"处理,那么,对猪八戒则是不折不扣的"丑化",无论是"净化"还是"丑化",都显示了百回本写定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接受美国文学影响历程的勾勒,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尊重个性、尊重成功的精神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气质的塑造,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作家在接受美国文学中不同风格的作家影响时有所选择的时代因素与个性立场。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日益窘迫的现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代文学怎样才能走出低谷 ,再度繁荣是广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正在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文学兴衰起伏的发展历程给我们以启示 :文学应回归本位 ,成为纯正的艺术 ;作家要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文学创作要坚持现实主义传统 ,反映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国家应该扶植高雅文学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篇小说保持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发展势头。老中青三代作家各擅胜场,不同题材佳构迭出,依旧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当代政治家、文学家关注明代历史、继承或改写明代文学遗产的成果的描述,揭示了当代政治与传统文化、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深刻而复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春秋兵圣孙武子其人,自南宋迄今,深为学界持疑,甚至否定史有其人。辨真与证伪两派围绕《左传》何以不载孙武子之事为中心,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本文通过对正反双方主要论点之客观比较与分析、尤其是以古代宗室礼制为线索,指出《左传》中实有孙武子之记载,并以国史与家乘相参证,考明孙武子即齐将田开。  相似文献   

20.
孙光宪的词创作在晚唐五代词坛是很有特色的,其最大的艺术特征便是洋溢于其中的勃勃生机。这一特质使得其词作无论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极富个人风格,并给北宋词坛以一定的影响。在遣词造句方面,孙光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虚词、叠字、象声词及俗词的运用上;在布局谋篇方面,孙词中“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艺术特色在很多北宋词作中都能看到;而孙光宪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所取得的成就更是给北宋的一些词加以极大的启示。因此,孙光宪在唐宋词发展史上应占据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