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东汉傅毅《舞赋》是我国传世最早的舞蹈表演艺术专论。它用细腻生动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形象阐明了舞蹈艺术的功能,描写了汉代流行的般鼓、长袖舞,记载了民族舞蹈成熟时期的风貌。《舞赋》标志着汉人对舞蹈表情功能和民族形式的自觉探讨,意味着东汉时,我国舞蹈的民族气派真正确立,舞蹈挣脱了政教束缚,走向了独立。  相似文献   

2.
晚唐李可及尝于安国寺作菩萨蛮队舞,两《唐书》对此事记载并不统一。《碧鸡漫志》关于菩萨蛮、《菩萨蛮》曲、菩萨蛮队三者的概念较为模糊。菩萨蛮队舞是晚唐李可及在骠国乐的基础上创制的具有鲜明佛教特色的舞蹈。宋代教坊将这一类舞蹈合称为女弟子队舞。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上文献记载了我国在二千七百年前就出现了舞蹈,技巧运动。东晋人对“燕戏”有解说,类似现在简单的技巧动作。东汉张衡也做过技巧动作的描述。《见列子》记载了兰子献技于宋元君的故事。《路史·前纪第九卷》记载了消肿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西周小舞中用于祭祀辟雍的《旄舞》。《淮南子》记载用于军事的《干戚舞》。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有春秋时期的舞蹈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兽舞。《体育词典》也对西周时期的小舞、大舞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蒙古舞,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据文献记载,在古代蒙古人的生活里,不论是举行部落庆典,缔结联盟,还是班师出征,两军对垒,都离不开舞蹈和音乐。解放前,在蒙古族聚居的农村和牧区,一直流行着《安代舞》、《筷子舞》、《祭马舞》、《倒喇舞》、《打草舞》等。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蒙古族舞蹈作品,如在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鄂尔多斯舞》曾获金质奖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挤奶员》舞荣获铜质奖章;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盅碗舞》荣获金质奖章。不仅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做出  相似文献   

6.
《舞论》(Natyasastra)是印度最早的关于戏剧与表演艺术以及相关主题的一部著作,在印度的文化中相传为一位叫婆罗多(Bharata)或婆罗多牟尼(Bharatamuni)的人所作,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舞论》确切地应翻译为《剧论》或《戏剧论》。在梵语中,Natya一词原始意义指舞蹈,衍生义为戏剧,兼有舞蹈和戏剧的两重含义。该著作并非舞蹈学专著,只是部分涉及作为戏剧表演组成部分的舞蹈。《舞论》对戏剧艺术的起源、性质、功能、表演和观赏进行了全面论述,虽然说这部著作有戏剧百科全书之称,是东方戏剧学的经典,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全译本,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创作方面。  相似文献   

7.
《说舞》是闻一多的艺术类型论系列论文中的一篇。该文通过对一场原始舞蹈——科罗泼利(cor- roborry)舞的描绘与分析,阐述了舞蹈艺术的一般的审美性质与特点:舞蹈“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 术”,是多样性统一的艺术,并且内容与形式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唐代的舞蹈艺术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异彩,艺术成就达到了举世瞩目的高峰。在《全唐诗》中涉及或描写封建社会舞蹈的诗篇,计有三百五十余首,诗中“乐舞之妙,在于进退屈伸,离合变态。”这些诗艺术地再现了唐代舞蹈的整个面貌。其中,既有健舞、软舞,又有巾舞、巴渝舞、白纻舞,还有字舞、花舞和兽舞……。真是舞种繁多,斗奇争胜,千姿百态,五光十色。下面仅就唐诗中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几种舞蹈艺术形象和舞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谈谈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 这里所谓的“内容传达”,是指苗族民间舞蹈的姿态动作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若从舞蹈本身所指代、传达的对象和意象看,大致可分为巫舞、史诗舞、爱情舞和娱乐舞4类.A巫舞系统.这部分主要与鬼神、神灵有关,如湘西苗族《接龙舞》、《奶傩芭傩舞》、《跳香舞》,桂西北苗族《舞纸马》、《巴单舞》、《踏索舞》,黔中南苗族《粑槽舞》、《刀梯舞》、《跳洞舞》、《雷公舞》,黔东南苗族《鼓藏舞》、《马刀舞》,黔西北、滇东北苗族《神鼓舞》、《鼓笙舞》,广西融水苗族《拉鼓舞》等等,是一个庞大的舞蹈系列.它与学术界通常所称的“宗教舞”有近似之处,但却不能用固有的宗教模式硬套.尽管就其实质而言,神与鬼都是原始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非科学观念,但不同的民族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渊源和认识根源不同,对这二者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白纻舞》约产生于汉代,逐渐由民间巫舞发展为宫廷舞蹈。《白纻舞》在唐代前期亦十分兴盛,但在中晚唐时期则逐渐由无舞的清唱代替。唐人在《白纻辞》的创作中既有对前代的继承亦有开创,许多作品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有的诗篇则寓有较深刻的讽谏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舞蹈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它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体现了壮族的民族性格、意志、心态和观念,因而也就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特征和个性。它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表演性发展,而是保持自娱性;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个体性舞蹈发展,而是保持群体性;不像一般舞蹈注重向表演技巧性发展,而是保持自然朴实性。壮族舞蹈活动往往在壮族人民的节假日、歌节、歌墟以及喜庆婚丧的日子里进行、集宗教、政治、娱乐、教育、庆典、生产、交流等诸多活动为一体,表现出它的大文化特征和泛艺术化特征。因此,在壮族人民眼中,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壮族舞蹈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价值功能特征,具有实用性、群体性、民俗性、自娱性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特指舞袖舞动的样子(即呈现似弓弯的状态)。①(唐)邢凤《梦中美人歌》:“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这里“舞袖弓弯”四字,实际上包含着举行舞蹈的一层意思在里面。诗句是说在舞蹈进行时,舞袖呈现出弓弯一样的美妙之态。②(宋)王千秋《临江仙》:“柳巷莺啼春未晓,画堂环佩珊珊。熏炉烘暖鹧鸪斑。寿杯须斗酌,舞袖正弓弯”。③(宋)陈晔《要鼓令》:“瑞露回翔,拥真仙、鸾驭临华堂。阗阗珠履争相庆,笙萧奏,绮筵张、捧玉觞。好深酌九霞浆。舞袖弓弯呈妙态……”(见《全宋词  相似文献   

13.
大凡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艺术家,总是坚持艺术的真实律、功利律和美感律的。吴晓邦作为中国现代新舞蹈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正是严格遵循这三个规律,创作了中国现代新舞蹈杰出的代表作如《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大刀舞》、《饥火》等舞蹈的。本文试图论述吴晓邦作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是如何从美学的高度,去自觉地把握舞蹈艺术的真实律的。一、真实性和真挚性的统一吴晓邦早期舞蹈美学思想曾受到过古典  相似文献   

14.
刘凤初2000年于万载县文化馆退休。她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会会员、江西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从1983年开始参加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江西卷"编纂工作。从事万载傩舞的研究、挖掘、整理工作,历时32年,她所撰写的有关傩文化研究的论文及其他相关文章,如《万载傩舞概述》、《开口傩与闭口傩艺术初探》等,计3万余字,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所收集。2005年8月被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授予编纂成果  相似文献   

15.
群舞《太阳出来咯》根据土家族男儿的成长过程进行编创,将土家族的生产劳动及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完美地融合到一部舞蹈作品中。该作品借鉴了土家族摆手舞和茅古斯舞的表现手法,利用了当代舞的编舞技法,充分展现了土家族的舞蹈韵味。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达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月,在由教育部主办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技能"比赛中,北戏舞蹈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职中国舞表演、高职中国舞表演技能赛项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2017年7月,在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舞蹈协会承办的北京舞蹈大赛中,经专家评审,北戏舞蹈系共有7个剧目获得了奖项,其中《丝路红》《戏梦》更是获得了专业少年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不断升温的敦煌舞热,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诸多艺术院校、专业舞蹈院团、民间组织,都纷纷关注敦煌舞,学习敦煌舞。从教学、作品等各个方面挖掘和拓展敦煌舞蹈形象,丰富敦煌舞蹈舞台艺术表现,但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局面。与此同时,对敦煌舞的认识上也出现了一些误区。误区一,认为只要含有敦煌壁画形象或以敦煌地域为故事题材的舞蹈就是敦煌舞;误区二,敦煌舞都是女子表演而且舞蹈特点就是"慢、静";误区三,将敦煌舞等同于古典舞;误区四,敦煌舞训练只是壁画造型的再现。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深入理解文化剧情舞蹈节目的发展趋势及其价值,本文以《舞千年》为例,详细探讨了其在传统与现代融通、全球化视野的文化交融、创新驱动的艺术表达以及全球视野的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独特实践和深远影响。其中,非线性剧情的呈现,东西编舞风格的融合,科技助力的舞台效果提升,以及观众参与度的提升都是《舞千年》创新的实践。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剧情舞蹈的艺术形式,也拓展了其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一、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高四册《阿房宫赋》) 此句课本注释为:“意思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象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显然,编者将“冷袖”“解释为”舞袖飘拂,好象带来寒气”。其实,这样理解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瑶族传统舞蹈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比如安名舞、度戒舞、婚礼舞、开山舞、打猎舞、出兵舞、凯旋舞、盘王舞、猴鼓舞、铜鼓舞、牛祭舞等等,数以百计。众多的舞蹈,不外是为自娱所生。这种自娱性的艺术形式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是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