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是生产力之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曾撰文指出,教育是生产力之母,生态是生产力之父。如果说教育是生产力运行的人文生态环境,那么,生态就是生产力运行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教育和生态只是支持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构件,怎样使教育和生态实现动态最佳结合,使生产力系统实现内部和外部关系最优从而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呢?唯有和谐能够使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两大实体性构件有机黏合在一起。人文生态的和谐是社会生产力系统健康发展的人文基础;自然生态的和谐是自然生产力系统健康发展的自然基础;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宏观和谐是孵化新生产力的动力机制。可见,和谐是新生产力的巨大孵化器,和谐在客观上成为生产力之祖,成为生产力健康运行的黏结性因子;和谐生产力是和谐发展的生产力基础。天人归一,万物互动,和谐发展,才是生产力运行的至高境界。所谓人类的随心所欲之点———"欧米茄点",不过是痴人的呓语。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生产力的新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系统,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而且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对于深入阐述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唯物史观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和谐社会视角下传统生产力定义的缺陷;指出了和谐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证了和谐具有生产力功能的作用机理。文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传统生产力观进行变革,树立和谐生产力观。  相似文献   

4.
从界定生产力的定义切入,认为生产力的科学含义应当涵盖人与自然既相互对立、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和谐相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然生产力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无偿的生产力的观点。文章通过分析生产活动,阐释了自然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自然生产力提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而发挥自然生产力的作用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生产力各因素相互联系、互为影响,坚持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统一的观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自然生产力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重申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社会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哲学界将生产力界定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三要素说是欠妥的;生产力是一种能力系统而非一种实体系统,它包括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两种状态;其主要成分包含自然力、劳动力、科学技术力、社会结合力、自然与社会和谐力五个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其重心存在着有序转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传统生产力观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却存在一些通病:过分强调社会生产力,忽视了自然生产力,以至于把生产力简单地等同于社会生产力;人为地割裂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生存资料的单向过程;将思维限定在主客二分的框架下,将自然置于人类的对立面,片面夸大人类主体的力量和需求;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近期后果,忽视了长远后果,从而损害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利益.这种传统生产力观不仅在理论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实践层面上也不利于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与传统生产力观相比较,生态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更为先进,价值取向更为合理,构成要素与结构更加优化,运行机制也更为完善.因此,生态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在当代的表现形态.需要指出的是,生态生产力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新质态,具有传统生产力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理论家们逻辑推演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对传统生产力的“扬弃”,最重要的是克服其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状态,从而实现了生态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生态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生产力是对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反思与超越,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崭新理念。生态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两种能力的统一,是“以人为本”的目的性存在。从传统生产力向生态生产力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亦即民主法制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亦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准则,人自身的和谐亦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崛起的新的社会阶层,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力量。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物质财富的“物质生产力”,这不仅与“两种生产”理论相冲突,也与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许多物质“产品”仍依赖于自然力的生产这一现实相冲突。在某些方面,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生产力不是不够,而是过头并应予约束。现代物质生产力中已经产生出一种对自然生产和社会生活具有破坏性的力量。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生产力与破坏力的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12.
探讨生产力问题要结合各交叉学科,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把人作为自然社会之真正的主体,从主体能动性、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立统一中理解生产力;要把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多层次多方面认识把握生产力的规律,更好地促进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要把生产力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对生产力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由此出发,生产力应理解为主体开发利用客体并协调主体客体使其共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 ,一是由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二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 ,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 ,努力发展高新技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保证和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和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以前人们只是把社会生产力看作物质生产力,本文认为社会生产力应包括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生产力,并从社会生产力的动力论、历史观和发展前景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论述,还讨论其对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理念,与传统生产力相比较,生态生产力尊重自然的全面价值和权利;强调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生产实践中,生态生产力要求人类树立生态伦理意识;履行保护环境的伦理义务;承担保护环境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生产力及其经济形态与实践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生产力是自然生态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有机融合,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即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能力。生态生产力中的经济是创新经济,是有益于推动自然-人-社会和谐协调的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破。知识和信息对发展生态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生态生产力中的经济模式主要有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纠正了以往仅把生产力定位于顺应自然或者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单向度内涵,强调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重构生产力概念,认为生产力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对生产力概念的这一创新,有利于重新思考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文化精神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文化实际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一直是存在着的。文化生产力的形成过程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原始时代——物质与精神交混一处的低级"混沌体"时期,文化萌芽阶段;农业时代——物质与精神相剥离时期,文化生产力萌芽阶段;工业时代——物质文明主导、主体时期,文化生产力为间接生产力阶段;知识时代——精神文明反作用而逐步占主导、主体时期,文化生产力成为直接生产力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产力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是“两种生产”、“两种尺度”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大生产时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通过“劳动”贯通“劳动力和土地”这两个“资本的原始要素”,建构起融社会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于一体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既是其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构成其生产力理论的思想基础,源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生育本质的发现。通过劳动力之“先天能力”,发现人本身的自然力;通过“土地”,发现自然生产力。人本身的自然力和自然生产力,其存在本质是生,生存本质是生育,灵魂是共生。所以,社会生产力与环境生产力共生,社会与环境共生,必以人与自然内在生成为基础。以此审视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为人们重新认知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以及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等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