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同《红楼梦》的主题之尚无定论一样,《红楼梦》的主线也是研究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象《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叙事作品,应该能理出一条它的结构主线。我以为讨论《红楼梦》的主线,必须首先明确一个前提,即在《红楼梦》诸多版本中确定一种本子,才有讨论的基础,否则,仁智互见,莫衷一是。那末,确定哪种版本为好呢?以我看,还是以现在大量刊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为好。虽然它的后四十回系高鹗所续,也不论该续有多少缺点和不足,但普遍认为该续是所有续书中比较接近曹雪芹本意的;仅就该续使《红楼梦》成为完璧而通行于今世而言,把这一版本作为讨论《红楼梦》主线的蓝本,也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2.
李振利 《南都学坛》2006,26(5):53-54
若从某个层面上看,《红楼梦》也是一部独特的谋略学著作,曹雪芹是一位高明的谋略家。《红楼梦》的谋略思想和谋略艺术具有六大特点。其谋略思想和谋略艺术,给众多人物注入了“精、气、神”,彰显了人物性格,为作品主题服务,增添了作品的魅力,向人们昭示了智慧谋略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写出了像《红楼梦》这样伟大作品的作家曹雪芹,他的哲学思想是什么?除了一部没有写完的《红楼梦》之外,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少了。因此,我们要探讨曹雪芹的哲学思想,只能从这部没有写完的《红楼梦》中去找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社会影响最大的哲学派别有三个、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种哲学思想,往往互相渗透,除了他门的祖师爷之外,要找一个纯儒、纯道或纯佛家思想的还颇不容易。这些哲学思想,随着各人所属阶级、所处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总是错综复杂地在每一个具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5.
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被地主资产阶级学者歪曲得最厉害的一部作品。正如鲁迅所指出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梦》究竟是一部什么作品,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坚持这个观点,则不但整部《红楼梦》和其中涉及的每个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就是显得特别恍惚迷离的前五回也可弄清它的真正面目。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种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它异于传统的写法是紧密相连的。探讨一下《红楼梦》写法上的特点,对于加深对这部著作的理解以及今天文艺创作的借鉴,都是颇有意义的。研究一部优秀作品的写法,不仅要知道它写了什么,还应该分析它是怎样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对于“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杰作《红楼梦》,尤其应该作这样的工作。本文试就薛宝钗这个形象的塑造来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种原因,百年红学未能将《红楼梦》从文本意义上进行深入的读解,致使红学研究或偏于考证曹雪芹的家世,或对《红楼梦》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猜谜”式的解读,或直接将作品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等同起来等等。本文拟在总结《红楼梦》主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红楼梦》主题以文本本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再论《红楼梦》的非现实主义品格潘承玉《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一传统观点,学术界似乎没有多少人对它提出疑议,但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作品的实际内容早已超出了现实主义的范围,硬把它装入“现实主义”的框框,实在有些削足适履,勉...  相似文献   

10.
一《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鲜明反封建倾向的政治历史小说。它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它又是一份判决书,宣判了没落地主阶级的必然死亡。象这样一部小说,从它问世以来,一直遭到地主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的诬蔑、歪曲,本不奇怪,这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反动阶级懂得,对于象《红楼梦》这样为广大人民喜爱的进步作品,禁是禁不绝的,还必须用各种方法去抹煞和贬低它的意义,歪曲和篡改它的思想。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胡适宣扬《红楼梦》“全书的‘旨义’”是“闺友闺情”,其罪恶目的就是妄图用这种反动观点去“指导”青年阅读,阻挠他们正确认识《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和主线,是当前深入开展“评红”过程中,大家关心并有不同看法的问题。我们也想谈谈自己粗浅的意见。主题是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主线是贯穿全书情节发展中的主要脉络,它把足以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个整体。一部长篇小说往往有众多的情节线索,但不管怎样纷  相似文献   

12.
前言《红楼梦》是一部形象化的封建社会衰亡史,是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诗词是这部小说艺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曹雪芹用以表现作品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为了帮助工农兵学员和工农兵群众阅读这部古典小说,我们编写了《〈红楼梦〉诗词评注》,从全书一百七十多首诗词中选取了一部分,加以注释和评述。由于水平所限,缺点错误一定不少,希望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读者及其研究者来说,主题乃是分析、评价一部作品的重要文学指标。迄今为止,研究古代小说主题的学术论著极为丰富,尤其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演义》、《红楼梦》等小说名著的主题研究,更经历过一段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名著 ,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难得的小说精品。将这样一部巅峰之作译成英文 ,困难之大可想而知。然而 ,令人欣喜的是 ,我们已有了《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 ,其翻译风格各有千秋 ,瑕瑜互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若干译例分析 ,从表示概念的专有名词翻译、语言质朴自然、简洁精美、准确生动等方面 ,探讨了译者的翻译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仵从巨 《南都学坛》2004,24(6):77-81
《九三年》是雨果一部特殊且重要的小说。小说中关于"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主题在研究、评论中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被否定。这一否定在今天看来是应重新讨论的。雨果小说中的这一认识或结论实际是一个深刻的、科学的、正确的、彻底的结论,从作品的分析与历史、现实的思考都可得到证明。应该对往昔的否定性意见或看法做出必要的调整与修正,应该把《九三年》、雨果及众多的作家作品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灰色"帽子"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一部文学作品常有多层意蕴多个主题,杰出的作品尤其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优秀程度与其主题多义程度成正比的原理,把后者当作判断前者的依据之一。这是因为优秀作品不仅拥有现实生活本身那样的丰富内涵,而且溶入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复杂波动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富于弹性,向读者提供了见智见仁地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理解的条件。《红楼梦》如此,《哈姆雷特》亦然,这里要谈的《伤逝》,也是这样。对于《伤逝》的主题,人们已经作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和解释。代表性意见有:《伤逝》探索个性解放的道路,特别强调经济条件的决定力量;《伤逝》刻划了知识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文康本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文康的性情观、文康的写作动机等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儿女英雄传》并不是一部“反《红楼梦》”之作。  相似文献   

18.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艺术,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都是有着鲜明特色的。《红楼梦》这部杰作,正是如此。本文不想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做全面的阐述,只想对《红楼梦》中俗语的运用做一下探讨。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的语言特色,这对研究作者的世界观,研究《红楼梦》的主题、研究《红楼梦》的艺术手法等是有益的。《红楼梦》的作者对俗语的运用是极为重视的,纵览全书,传神而又恰到妙处地运用了俗语竞达三百余条!  相似文献   

20.
命运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人物生存状态在命运的观照和伴随下,较其他主题的作品而言有显著而统一的特征,从人物塑造这一层面可以找到诸多共通点。文章从《雷雨》的具体文本出发,分析其人物塑造受命运主题影响的具体表现,讨论命运主题给该类作品带来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并采用互文性理论相关分析方法,对《雷雨》与《红字》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