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哲学的语言转向中,反本质主义的崛起宣告了知识本体论时代的终结。对语言转向与元叙事危机作出清理,是文学批评历史方法论的理论前提。反本质主义的取消主义倾向对历史诗学的本体性构成颠覆性威胁,但是重审历史主义话语中理性本质的合法性,依然能使文艺学研究获得有益的思想资源,拥有一个元历史批评的逻辑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的研究迅速成为中国文论研究中广受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在经过了萌发和草创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了学理的探索、丰富和深化阶段。尽管中国生态批评及其理论形态的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目前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但理论上的尝试和建设及争鸣已开启了学科建构的新视角、新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研究已初见规模,并必将在新世纪中国文论建设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围绕着文学是否存在着一个“固有本质”或一些“普遍规律”等问题,当代文论产生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反本质主义认为,当代文学研究中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文艺学的发展,文艺学不应该再将精力集中在寻找一个虚幻的本质上,而应该根据文学在当代和历史中的功能进行阐释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反本质主义强调回到历史语境,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得到重视.日常生活如何进入文学、文学如何取舍日常生活,又包含了技巧、形式、意识与无意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等诸种因素的合力,这就对文学研究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聚焦文本批评,也要将阐释本身历史化.  相似文献   

7.
杜吉刚教授1967年出生,山东临沂人。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起就教于南昌大学。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史、中国现当代文论史,尤致力于西方唯美主义、比较诗学理论与批评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另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前者的优势在于拥有体制性的确认和多年的学科底蕴,劣势在于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对日新月异的文学、文化现象反应迟钝,与社会现实、大众实际的文化活动、文艺实践等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后者的优势在于紧跟社会、时代的文学、文化节奏,对崭新的文学、文化文本具有超强的敏感,善于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劣势是过于偏爱的西方理论,自我理论创新不足,解构有余而不足以建构的文艺学新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身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下有关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中,文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化研究对文艺学的身份重建意义重大,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艺学学科反思成为焦点话题。陶东风教授2001年发表《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认为,国内文艺学教学与研究存在以宏大叙事为特征、非历史的本质主义为思维方式的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科自我反思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并导致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和文化脱节。此文引起较大反响。在我的学术视野里,大约见到以下几种意见:其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终结了,当代社会已然进入后文学时代,文学研究应让位于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其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派文化诗学是由童庆炳、刘庆璋等学者倡导的文本——文化批评理论。这是一种立足于文学文本的跨学科跨文化综合性研究方法,沉淀了语言论转向的成果,将审美批评与文化批评有机结合,打通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这也是一种经验的批判的文艺学新论,从解析作品的语言出发,揭示作品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张扬新理性精神。中国派文化诗学由于具有审美性、文化性、现实性三大品格而给予当下文艺学学科重建以诸多启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艺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辨体对于文学总集的编纂、文论体系的构建、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论争、文学创作的准则以及批评鉴赏的依据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方法论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67年出生,山东临沂人。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起就教于南昌大学。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史、中国现当代文论史,尤致力于西方唯美主义、比较诗学理论与批评史理论研究等。代表性论文有:《试析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历史起点问题》(《新华文摘》2010年第16期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4.
文艺学知识空间的理论建构与范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野下重构文艺学知识空间;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空间.文艺学知识空间的重构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形成文艺学知识空间的多元化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艺学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属二级学科,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文艺学学科2006年8月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研究板块:文艺美学方向,主要研究作家作品与鉴赏美学;古代文论方向,主要研究传统文论与环洞庭湖作家文论;文学  相似文献   

16.
珞珈学人谱     
张思齐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生,重庆人。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长江学术》编委、武汉大学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主任。系武汉大学国学办创办人员之一。兼任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道学研究》学术委员。张思齐教授从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获博士学位以来,逐渐走上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道路。他主要从事英国诗学、比较文论、比较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专著有《中国古代接受美学导论》、《诗文批评中的对偶范畴》、《六朝散文比较研究》、《宋代诗学》、《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  相似文献   

17.
深大学人     
李健教授1964年8月出生,安徽宿州人。深圳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进修,主修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硕士课程,师从著名中国文学批评史家顾易生教授、蒋凡教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考取暨南大学文艺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02年6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11月进入深圳大学文学院任教。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批评化是导致文学理论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并不属于同一个学理层面。搁置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片面发展文学批评理论,导致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化、浅层化和无序化。以方法论代替本体论研究,使“片面的深刻”相互否定,耗尽自己,最后只好走出文学的边界。促成文学理论批评化固然有文学理论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文艺学学科的体制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市场化。因此,仅用二十年时间走完欧美百年之路恰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幸运:消化不良才中毒不深,改弦更张还有余地。在加强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借鉴欧美文学批评理论的成果,发展自己的批评理论,形成文艺学学科各部类共谋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余三定等合著的<新世纪文论>包括文艺学、文艺哲学以及文学艺术批评等多方面的内容.该书积极求索、探新、用深,具有突出的理论开拓与创新意义.他们每人的文论研究都是站在文艺学整体性的基点上,进而突出各自的研究方向,各具特色,从而推动和促进了新世纪文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程勇教授     
程勇,1971年出生,山东泰安人,文学博士,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0年考入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