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喻体的选择与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文化传统往往决定喻体的选择 ,生产活动反映的文化差异在喻体选择中有突出作用 ,不同民族的生产环境决定着喻体选择的差异 ,因此分析英语比喻喻体的选择 ,必须结合对英国文化的介绍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英汉比喻喻体选择异同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2.
德国语言学家F .M .Muller曾说过 ,比喻是一门艺术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 ,语言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而言 ,比喻有三种成分 :一是需要描写刻画的事物 ,称为本体 ;二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称为喻体 ;三是比喻词。汉语的比喻大体上可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而英语中的比喻主要是Simile(明喻 )和Metaphor(隐喻 )。这里仅就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喻体及其翻译作一简要的分析。喻体 ,又称比喻形象。在两种语言中可用作喻体的事物是灵活多样的。冥冥大千中的万事万物 ,从山川河流到风雨雷电 ,从…  相似文献   

3.
比喻的核心在喻体,喻体的优劣是比喻成败的关键。喻体为“直观的感觉”,具有形象性;喻体可以广泛选择,具有多样性;喻体能够纵向铺张,具有延展性;喻体与本体关系暧昧,具有含蓄性。比喻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喻体的诸多特性,才能很好地运用比喻修辞格,增强比喻的认知和审美功能。如果说比喻是文学的生命,那么喻体便是比喻之源,文学之光。  相似文献   

4.
英汉喻体的文化认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喻体的比较与分析,可以进一步佐证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栽体.汉语和英语中的比喻喻体取向相似性,说明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比喻喻体的取向差异性也反映出由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民俗、宗教、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人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英汉比喻喻体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和中西方人对世界认知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通过喻体对照探讨英汉比喻互译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通过英汉喻体对照以探讨英汉比喻形象互译的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比喻更往往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故比喻形象 的翻译是难中之首。笔者认为,喻体的处理是关键,译者须在保留原喻体、转换原喻体和舍 弃原喻体三者间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6.
比喻认识上的这个误区是,认定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这样的认识必然导致对比喻的误解和比喻辨识的夹缠不清.理由有三:事物分类具有层次性,"性质"具有相对性;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是判断修辞格的唯一依据;事实证明,本体和喻体有同有异就可以构成比喻.  相似文献   

7.
梦窗词的戛戛独造也表现在比喻的使用上。他经常比后再比,或把多个喻体安排在一句话中,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或用相关的两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的不同方面,或以喻体为本体再比。为了比喻的真实可信,梦窗常选择与本体有着相同生存环境、或有着某种历史渊源的喻体。有时还指出喻体的来源与现实功用。梦窗的比喻和李贺的比喻一样都是作者“研炼之功”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文学作品中比喻的民族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人类最重要的话语形式之一。一切物理世界的似同和差异都经过民族文化的过滤和加工。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也是如此。作家对喻体的选择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民族不同,造成喻体选择也有所不同。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维吾尔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喻体选择的社会文化成因以及不同喻体所体现的独特的维吾尔文化内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比喻的特点,探讨不同文化对比喻构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诗经》和《荷马史诗》这两部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但在比喻形式和用动植物作比的侧重点上,描写战争的喻体与被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迥异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国内英语修辞学界对于比喻的本体、喻体研究的不足 ,提出本体、喻体的界定 ,判断的必要性及方法 ,同时对比喻中本体、喻体及相似点的隐现情况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各种辞格的运用是英汉谚语的重要特征。分析了修辞与翻译的关系,进而对英汉谚语所含辞格进行了分类,最后从修辞角度探讨了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白衣女人》两个中译本中的辞格翻译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两种译文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比对,讨论了文学作品中辞格翻译的难点,评价了两种译本的得失,并对可行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英语演说中修辞格的信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说受错综复杂的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文体的明显特点。其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 ,以达到增强演说感染力的目的。本文从信息角度探讨几种修辞格在《我有一个梦想》和《在俄国遭到入侵时发表的广播演说》中所承载或蕴涵的信息 ,进而强调修辞格在演说中的信息性  相似文献   

14.
《飞蛾之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关于生命主题的散文名篇。文中,伍尔夫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生动而细腻地刻画了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蛾在与死神的奋力抗争中所演绎出的强烈生命意识,折射出伍尔夫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和独特的主题表达方式。伍尔夫及其作品,一直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尚显单薄。本文试图对散文《飞蛾之死》中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伍尔夫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5.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各种修辞方式在英语谚语创作中的运用 ,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论证了英语谚语的形式美与内容的完美体现 ,是与各种修辞方式的恰当运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广义》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研究《说文》、解说汉字字义的著作,历来研究者甚少。该书在论述汉字形体演变、汉字本义和引伸义、假借义、汉字虚字的来源和意义、同义词辨析等方面,见解独特,深入浅出,通俗简明,是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应该确立它在“说文学”和汉语史研究中应有地住。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对比喻的运用有独特的风格,文章以喻体为视点,从喻体的内容、结构形式两方面研究了杨绎作品中用喻的特,左,并通过对她与钱钟书先生用喻的异同所作的比较,初步探讨了她的用喻风格。  相似文献   

19.
辞格机制是反映某种思维的运作 ,因此对语篇建构有一定的映射关系。文章从人类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思维程式入手 ,将呈一维线性的句内辞格扩展为语篇辞格 ,从而建立起辞格与语篇建构的内在联系与对应框架 ,为语篇搭构提出新的理论依据 ,并为辞格理论辅助语篇的解构阅读做深入探讨。文章所涉指的辞格超越了句内修辞而转向语篇层次 ,而语篇也不单纯指向文学文本 ,而是对所关注事物的广义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王国维哲学美学著述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忽略王氏著述的发生语境,看不到王国维多种著述中所面向的共同问题即人生意义问题;其二,不能超越学科局限解读王国维的哲学美学著述。突破研究者的时代局限,从王国维所体验的语境理解王氏著述或许可以发现其原本意义,王国维为文化转型期开出的药方对于延续至今天的文化转型仍有借鉴意义。只有突破学科限制看待王氏的一系列著述,才能对其做更深的理解,激活其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