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被尊为“一代词宗”,受到中外学者景仰的夏承焘先生,今年在北京逝世了,这是我国词学研究和诗词创作方面的一大损失。 夏先生与本世纪同龄(1900——1986),毕生著述宏富,主要的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唐宋词欣赏》、《唐宋词选》、《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编年笺校》、《辛弃疾》、《苏轼诗选注》、《词源注》、《读词常识》、《月轮山词论集》等;创作有《天风阁诗集》、《夏承焘词集》、《瞿髯论词绝句》等;而其《天风阁学词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则是他治学和创作历程的记录,反映了这位学者和词人成长的情况。其未刊著作尚多,有待整理。  相似文献   

2.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3.
张仲谋教授的新著《宋词欣赏教程》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精品教材”,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既是教材建设的新成果,也是宋词研究的新收获。从教材角度来看,该书具有三大特点:一、科学性与系统性在长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张仲谋教授一直关注宋词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时吸收新的前沿研究成果。从《宋词欣赏教程》可以看出他对近三十年间出版的词学著作和宋词研究论著高度熟悉,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整合文献,充分吸收了最新成果。如在第一章《体制与格律》中,就吸收了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王力《汉语诗律学》等书中的一些概念与表述;关于词的体式与分类,还借鉴了任半塘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著,如今已成罕见之本的《词曲通义》。在第二章“发展与分期”中借鉴了近年来新出版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中的提法。另外在一些数据与文字意象的分析方面,还使用了南京师范大学开发研制的《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在该教材第八章《阅读与欣赏》中,作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了《全宋词》等17种词籍,《词话丛编》及其他6种词话、14种现代词学论著和3种工具书。这是一个学习与研究宋词的“书目答问”,对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指示门径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唐宋词研究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其研究盛况足以比肩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出量多质优的特点。从基础工程建设、词人词作研究、词史编撰和鉴赏品评类著作四方面成果的全面检视中可见其大体面貌。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炉”、“烟”的特点与唐宋词的总体风貌十分契合,“炉(烟)”意象因之成为唐宋词人运用得最为广泛和成功的文学意象之一。本文对此二意象在帮助形成唐宋词特有风格、意境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作了探讨。同时,将李清照作为个案研究,对其词中使用“炉”、“烟”意象的具体情况作了分析,这有助于我们更深一层理解这位女词人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炉”、“烟”的特点与唐宋词的总体风貌十分契合 ,“炉 (烟 )”意象因之成为唐宋词人运用得最为广泛和成功的文学意象之一。本文对此二意象在帮助形成唐宋词特有风格、意境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作了探讨。同时 ,将李清照作为个案研究 ,对其词中使用“炉”、“烟”意象的具体情况作了分析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一层理解这位女词人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8.
词学从明代"中衰"到清代"中兴",明末清初特别是清初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它对明代词坛存在的多种流弊作了全面的清算,也对为明代词坛所遗弃的唐宋词统进行了恢复和重建。重点考察清初对唐宋词统的恢复重建之路,分析在音乐与文学关系的认识上,在词人穷达与创作关怀的理解上,在秾艳、俚俗、醇雅词风的取向上,表现出来的种种观念以及和社会变迁的联系,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深化对清初词学复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本质特征而为人们喜欢,唐宋词的各项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领域和视野也在不断拓宽,但与词(曲)史的研究相比,艺术史的研究尚留有遗憾,个案的研究、静态的分析占据了绝大空间而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束缚,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的问世,使唐宋词史研究的领域不再留有缺憾。  相似文献   

10.
杨海明先生在其《唐宋词纵横谈》一书的《前言》中曾说,唐宋词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任你古人说、今人说、国人说、洋人说、正说反说、横说竖说,可永远也说不尽它们的绰约风姿和无穷魅力”。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兴致不已的“偏嗜”,他在连续推出《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史》、《唐宋词论稿》、《唐宋词纵横谈》等几部颇有影响的词学著述之后,又出版了他的《唐宋词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该著35万言,分为四章,每章又分若干专题,在总体框架设计上显示出建构独具特色的唐宋词美学体系的努力。由于作者把唐宋…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术事业取得了空间的繁荣。以古典文学研究来说,对相对冷寂领域及小作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纪末学术界回首和前瞻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状和带有普遍性的呼声。 就词学研究说,已有学者痛切地指出极不正常的现象,宋代1493位词作者,仅有61人受到本世纪词学研究者的关注;而二万多清词作者,又只有41人受到本世纪词学研究者的注意;本世纪个体词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三人身上,“这种趋同性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研究格局的不平衡,有些课题不断被重复,有些课题又无人问津”;“一窝蜂式地追求…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初至今的百余年间,相对于其它时期的词体文学研究,晚清民国的词学研究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受到的关注极少,只是"零星"出现在各类文学史中;八九十年代渐渐引起一些学者重视,但尚未形成体系;新世纪以来,晚清民国词逐渐成为诸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呈渐趋繁荣之势。只是和唐宋词研究相比,仍然显得非常薄弱,无论是词作文本文献的整理校勘,还是词人词论的具体研究,乃至对这个阶段词史的宏观认识,都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更加全面、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历代词人考略>是晚清四大家之一况周颐的一部词话,同出一源的三十七卷本<历代词人考略>和<宋人词话>共汇集了有关唐宋词人六百八十多家的文献资料以及况周颐给每位词人写的词人小传和按语.<历代词人考略>是况周颐词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补充,对认识况周颐的词学范畴、词学史观均有助益;<历代词人考略>中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词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作品中“花”意象的复现率很高。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意象是通过意象符号表达出来的,它们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体。如果将词比作是一座精美的建筑,意象符号就是构建它的建筑材料,是词人情思的最佳载体。因此从这些浸透着情感的意象符号入手,我们不难破解唐宋词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降,现代意义上的“词学”开始建立,词之起源、声律以及词作品评、词史建构等方面都出现过许多极有创获的论著,词学研究相对热门的态势可以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然而,当我们检讨近来的学术成果时,却发现太多的研究者热衷于理论的探讨,而其“劳动”又难免因袭或蹈空之讥,在“显学”光环笼罩下的词学研究特别是宋词研究似乎走进了一个看似热闹其实沉闷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词史的还原与建构》(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是著名词学家王兆鹏教授的第6部专著,收近年论文17篇,经修葺后编为六辑,曰词人新话、群体观照、定量分析、传播研究、词籍考订、学术史回顾。这是一部卓有学术个性并能引发读者深思的好书,它可能预示今后数年词学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唐宋词学批评史论》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述唐宋词学与批评理论,就词体绮艳风格的形成、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唐宋词坛词体观的演进、宋代词学与诗学、唐宋人的诗词之辨、词学史上的清空论、柳永俗词、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草堂诗余》、《乐府指迷》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下卷主要是清人论析唐宋词,主要探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浙西词派倡导的南宋词、常州词派的南北宋之辨、谢章铤论析南北宋之争、清末民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国词研究论文与著作进行一番述评,将学界对民国词研究分为以下方面:民国词的基础性研究、民国词学在传统向现代词学转变中的作用以及词学分期、民国词学研究与民国词学理论、词人词社与编纂词选、词学家.通过对这些研究的考察,可以发现民国词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词学家的个体研究成果丰硕,但是民国词的研究从总体上仍未进入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词的分派,是词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宋明时期的唐宋词分派,主要是"婉约"与"豪放"两分。清代与现当代的分派研究,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诸如"三派说"、"四派说"等,应有尽有。不同时期的唐宋词分派,既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词学批评与研究风貌,又是当时人们词学思想与审美理念的最佳反映。  相似文献   

20.
英雄的词世界——论稼轩词的特质与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载入词史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就早已指出,他的词是“英雄感怆”。他是唐宋词史上罕有匹敌的。文韬武略和文业武功兼备的英雄词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抒情人物(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唯一的一位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英雄——当然是悲剧英雄。词世界里这位悲剧英雄,全面深刻地展示出在南宋那个黑暗、懦弱、屈辱、人妖颠倒、贤佞错位的时代,“一世之雄”(宋黄斡《与辛稼轩侍郎书》)的悲剧命运,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