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为了进行不同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运用客观的赋权法中的熵值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参考已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指标的标准值将指标划分为四个等级。主要结论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上成一个典型的橄榄型结构,传统经济强区和东南沿海的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文全面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涵文,分析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针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与财政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统筹区域发展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在剖析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财政制度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大对中部地区的资金投入、改革现行财税体制、调整税收优惠措施、在中部试行资源税改革等对策建议,以有效推进中部地区健康、快速发展,并促进我国中部崛起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区域协调发展理应是国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以此为依据,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应关注中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协调、中部地区内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城乡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中部地区的分工创新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部地区具有参与国内外生产分工的良好条件缩小中部地区与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中部地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是,从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来看,中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从1978年到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东部地区由52.6%提高到58.3%,中部地区由30.8%下降到27.9%。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根源,就是中部地区在国内外生产分工中的低层次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值此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重新认识并尽快提升中部地区的分工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汨 《云梦学刊》2011,32(5):75-78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汨罗市是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针对汨罗循环经济发展这一个案的研究,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尖锐交错的地区,也是三农问题、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城镇化滞后问题相对集中的地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对于中部地区实现由“中部塌陷”向“中部崛起”的战略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贯彻实施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部崛起中的对外开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开放程度与各地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对外开放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我国中部地区总体对外开放水平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既面临着许多机遇,也存在不少压力。因此中部地区必须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战略,发挥中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中部经济开放和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处于我国的核心区位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 ,中部地区私营经济逐步发展起来 ,现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但是中部地区私营经济发展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劣势。与东部地区相比缺乏经济优势 ,与西部地区相比又缺乏政策优势 ,存在“架空”的危险。中部地区发展私营经济要把握两点 ,一是宏观管理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是私营企业主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中部地区改革发展中的九省产业发展为参照系 ,通过省际之间产业发展的数据处理及对比分析 ,考证中部地区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位置 ,认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致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只有部分地区和指标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沿海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下 ,中部地区应根据自身位置走具有中部地区经济特色的效率改进型的产业发展模式 ,并在不断冲击和磨合中寻找出一条完成工业化发展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潘彬 《江汉论坛》2006,(2):60-62
我国中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当前的制度环境与中部崛起战略不相适应的现状,文章论述了有效率的制度应是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保障,分析了中部地区制度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是提供有效率制度的基本途径,并在制度形式设计及产权制度、市场主体确立、合理吸引外来制度等创新内容方面展开研究,阐述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中部崛起战略顺利实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本文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系统逐步呈现从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的发展趋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实施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及运行原则出发,分析了欠发达区域(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河西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策略与政策体系,并提出了河西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应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目前,中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优势工业还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较低、污染比较严重、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上.在新发展观的指导下,中部地区的工业化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而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从而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我国中部地区82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采用WLS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及截面门槛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实体经济的总效应、条件效应和阶段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实体经济的总体呈现挤出效应;同时,在差异实体经济水平的条件下,数字经济的挤出效应恒定,但影响效果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此外,数字经济的倒"U"型影响,证明了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实体经济存在影响"门槛".因此,我国中部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地方数字经济规划,加强数字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完全释放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最大动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文盲率与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西部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文盲率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三个地区文盲率与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三个地区文盲率与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并且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文盲率与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在未来5年,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破解的矛盾与问题是: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怎样增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等.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在农村综合改革、区域经济合作与市场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增长极培育等方面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据此,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并大力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非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中部地区省际开放与合作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如何统筹我国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中部地区(本文指晋、皖、赣、豫、鄂、湘六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中部作为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联接中轴地位很不相符,不利于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经济崛起,是我国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东部地区较为发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总体落后的态势。研究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明确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对促进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